![]()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目前篇幅宏博,价值极高的一部编年史,宋代司马光等修撰。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于盈积简牍之中,抉擿幽隐,校计毫厘。其中贤君昏主、忠臣奸佞、勇将懦夫、志士小人,“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堪称巨制。由于全部用当时的文言写成,今天的多数读者阅读起来会有困难,因此,由中国社科院、中华书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翻译,以便使更多的读者了解这部历史巨著。翻译底本为中华书局1987年4月第七次印刷的《资涌通鉴》标点本,与已出的20册标点本相对应,译文较为准确、流利、生动,以对译为原则,间有个别语序调整和意译。并采用文白对照的方式,以展开面的形式出现,即左页为原文,右页为译文,以为读者提供阅读上的便携。 目录 《资治通鉴1》 前言 凡例 资治通鉴序 御制 周纪 秦纪 汉纪(卷1-卷16) 卷第一 周纪一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纪二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纪四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纪五起己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纪一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纪二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纪三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汉纪一起乙未(前206)尽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起丁酉(前204)尽戊戌(前203)凡二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起己亥(前202)尽辛丑(前200)凡三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起壬寅(前199)尽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起甲寅(前187)尽癸亥(前178)凡十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起甲子(前177)尽辛未(前170)凡八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起壬申(前169)尽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起丁亥(前154)尽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资治通鉴2》目录: 卷第十七 汉纪九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起戊申(前133)尽丙辰(前125)凡九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起丁巳(前124)尽壬戌(前119)凡六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起癸亥(前118)尽辛未(前llO))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起壬申(前109)尽壬午(前99)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起癸未(前98)尽甲午(前87)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起乙未(前86)尽丙午(前75)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起丁未(前74)尽癸丑(前68)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起甲寅(前67)尽己未(前62)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起庚申(前61)尽壬戌(前59))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起癸亥(前58)尽壬申(前49)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起癸酉(前48)尽己卯(前42)凡七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起庚辰(前41)尽戊子(前33)凡九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起已丑(前32)尽戊戌(前23)凡十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起己亥(前22)尽丁未(前14)凡九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起戊申(前13)尽癸丑(前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起甲寅(前7)尽乙卯(前6)凡二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起丙辰(前5)尽戊午(前3)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起己未(前2)尽壬戌(2)凡四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起癸亥(3)尽戊辰(8)凡六年 …… 《资治通鉴3》 《资治通鉴4》 《资治通鉴5》 《资治通鉴6》 《资治通鉴7》 《资治通鉴8》 《资治通鉴9》 《资治通鉴10》 《资治通鉴11》 《资治通鉴12》 《资治通鉴13》 《资治通鉴14》 《资治通鉴15》 《资治通鉴16》 《资治通鉴17》 《资治通鉴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