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机交互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 第6版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
作者 | 董建明 等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软件可用性的角度介绍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设计过程和方法。书中系统介绍了用户体验分析、体验设计方法、体验设计专题、体验评估和用户体验管理等内容,并全面展望了人机交互领域在智能时代面临的发展与挑战,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学科进展。 内容推荐 计算机系统、互联网、移动终端,带动了人类生活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人们的行为越来越多地离不开与各种设备和信息的互动,这些发展为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本书全面介绍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界面的设计和评估方法。这种系统的方法可以帮助研发和设计人员增强产品的用户体验,把握产品创新机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行业的新发展,该书在第5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和内容调整。综述部分介绍了在公司和机构里有效推行人机交互工作的七个原则;其后,分5篇23章系统介绍了用户体验分析、体验设计方法、体验设计专题、体验评估和用户体验管理的内容;在最后的附录中全面展望了人机交互领域在智能时代的发展和挑战。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包括: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软、硬件设计人员,尤其是用户体验的研究和设计人员;可用性测试的专业人员;与体验创新相关的项目管理、市场开发和产品决策者,作为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和公司形象的手册。本书也可作为“现代人因工程学”“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课程的教材。 目录 0综述:在公司和机构里有效推行人机交互工作的七个原则 参考文献 第1篇用户体验分析 1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的理论基础及总体流程 1.1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含义 1.1.1用户的含义 1.1.2人机交互和人类信息处理模型 1.2人机学模式 1.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的总体流程 1.3.1策略和用户分析 1.3.2设计和评估 1.3.3实施和评估 1.4全部用户体验 1.5设计思维 参考文献 2用户描述和用户角色 2.1研究用户的目的 2.2用户特征 2.2.1用户生理、心理、个人背景和使用环境的影响 2.2.2用户描述维度 2.3角色的创建和运用 2.3.1角色的目的 2.3.2角色的好处 2.3.3建立角色的方法 参考文献 3任务分析和故事场景 3.1任务分析的概念 3.2任务分析工具 3.2.1用户任务金字塔和任务一览表 3.2.2通用标识语言 3.2.3任务过程和决策分析 3.3故事场景 3.4目标和行为关系分析 3.5任务分析考虑的其他方面 3.6任务和场景分析的试验方法 3.6.1观察、聆听和讨论法 3.6.2个人采访法 3.6.3集体讨论法 3.6.4问卷研究法 3.6.5决策中心法 参考文献 第2篇体验设计方法 4体验交互框架设计 4.1对象模型化和分析 4.2视图的抽象设计 4.3视图的粗略设计 4.4视图的关联性设计 4.5视图的全面设计 参考文献 5信息架构设计 5.1信息架构设计概述 5.2卡片分类法 5.2.1卡片分类法概述 5.2.2卡片准备 5.2.3试验过程 5.3集簇分析法 5.4卡片分类和集簇分析软件工具 参考文献 6信息可视化与大数据应用 6.1信息可视化概述 6.2人机交互中的基本信息可视化布局 6.2.1窗口 6.2.2图标 6.2.3菜单 6.2.4光标 6.2.5信息可视化在Web设计中的应用 6.3简单数据可视化结构 6.4复合数据可视化结构 6.5其他数据可视化结构 6.5.1交互可视结构 6.5.2“焦点+情境”抽象 参考文献 7使用驱动力设计 7.1传统可用性研究及局限 7.2需求驱动和情感驱动 7.3驱动力的信任基础 7.4特别驱动力 7.5针对驱动力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8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界面设计 8.1互联网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策略 8.2用户特征及设计含义 8.3运作平台及设计含义 8.3.1屏幕可用空间 8.3.2浏览器的不一致性 8.3.3网络速度 8.4网站内容的组织结构和浏览机制设计 8.4.1信息金字塔的设计和调整 8.4.2信息架构的宽度和深度及浏览机制设计 8.5网页设计 8.5.1网页内容的编写 8.5.2网页的布局和视觉效果设计 8.6互联网界面的设计和实施问题的讨论 8.6.1个性化功能设计 8.6.2搜索功能 8.6.3弹出窗口的使用 8.6.4用户反馈信息的收集和行为的研究 8.6.5网上购物系统 8.7响应式网页设计 8.7.1页面内容的规划准备工作 8.7.2硬件像素和CSS像素 8.7.3断点 8.7.4页面模块响应方式 8.7.5信息优先级和内容取舍 参考文献 9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 9.1移动互联网 9.1.1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9.1.2移动互联网的要素 9.1.3移动设备的种类和主流操作系统 9.1.4移动终端的物理和触摸交互性 9.1.5移动设计的原则 9.2社交媒体 9.2.1社交媒体的概念 9.2.2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9.2.3社交媒体的用户及行为 9.2.4社交媒体的分类 9.3社交媒体分析 9.3.1博客 9.3.2微博 9.3.3即时通信 9.3.4职业社交网站 9.3.5维基 9.3.6社交媒体营销 参考文献 10自然交互技术 10.1新型交互概述 10.2语音交互 10.2.1语音识别简介 10.2.2语音交互的应用 10.2.3语音交互的难题与挑战 10.3姿势交互 10.3.1姿势的定义与分类 10.3.2用于姿势交互的身体部位 10.3.3姿势交互的使能技术 10.4触摸交互 10.4.1触摸界面简介 10.4.2触摸屏原理及分类 10.4.3触摸屏交互设计 10.5视线跟踪与输入 10.5.1常用的眼睛运动测量方法 10.5.2视线跟踪技术的应用 10.5.3视线输入技术的应用 10.6多模式交互 10.7未来交互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11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中的人机交互 11.1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概念 11.2VR/AR/MR的设计与评估 11.3VR/AR/MR的触感设计 11.4VR/AR/MR的可达性设计 11.5VR/AR/MR的开发工具 11.6VR/AR/MR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体验设计专题 12文化差异与用户界面设计 12.1文化差异的理论 12.1.1霍夫斯德的五大文化差异理论 12.1.2霍尔的文化差异观察 12.1.3尼斯比特的推理风格研究 12.2沟通的文化差异 12.2.1沟通脉络对浏览网站绩效的影响 12.2.2沟通对工作的影响 12.2.3沟通对决策的影响 12.3运用时间的文化差异 12.3.1时间取向与超媒体 12.3.2时间管理的差异 12.4认知特性与超媒体 12.4.1信息架构的设计与呈现 12.4.2网站主页丰富程度与视觉搜索 12.4.3自我评价与归因 12.5为中国用户设计电子商务的体验 12.5.1明显的语言差异 12.5.2认知方面的区别 12.6面向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3为高龄用户设计 13.1老龄化社会与人机交互 13.2为高龄用户设计人机交互 13.3高龄用户上网 13.4高龄用户使用手机 13.5高龄用户接受科技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4物联网中的人机交互 14.1物联网简介 14.2用户与物联网的交互方式 14.2.1图形化界面 14.2.2实体界面 14.2.3语音界面 14.3社交物联网与智能代理 14.3.1社交物联网 14.3.2用户与智能代理的社会化交互 14.3.3智能代理的拟人化设计 参考文献 15环境智能中的人机交互 15.1概述 15.2环境智能领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 15.2.1使用情境 15.2.2用户需求 15.2.3设计 15.2.4评估 15.2.5探索AmI环境中HCD的新方法 15.3环境智能的用户体验 15.3.1自然交互 15.3.2可及性 15.3.3认知需求 15.3.4情绪 15.3.5健康和生活质量 15.3.6最终用户可编程性 15.3.7安全和隐私 15.3.8社会因素 15.3.9文化因素 15.3.10美观性 15.4案例研究 15.4.1CaLmi 15.4.2HypnOS 15.4.3与打印文档的交互:交互式地图 15.5新兴的挑战 15.6结论 参考文献 16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体验设计 16.1大数据简介 16.1.1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16.1.2互联网等领域的大数据分析 16.1.3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变革 16.1.4大数据的未来 16.2人工智能简介 16.2.1人工智能的概念和特征 16.2.2智能产品及其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7智慧城市中的人机交互 17.1概述 17.2背景理论 17.2.1智慧城市的定义 17.2.2智慧城市的目标 17.2.3支持技术 17.3智慧城市中的交互 17.3.1交互方式 17.3.2与智慧城市的显式交互 17.3.3智慧城市中的隐式交互和邻近性 17.3.4公共空间中的交互 17.3.5移动众包 17.3.6智慧城市应用实例和案例研究 17.4挑战 17.5结论 参考文献 18信息安全 18.1信息安全概述 18.2信息安全威胁 18.3信息安全感知影响因素模型 18.4信息安全感知对信息科技产品选取和安全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篇体验评估 19专家评审 19.1启发评估法 19.1.1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 19.1.2系统应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 19.1.3用户控制和自由 19.1.4一致性和标准性 19.1.5防止错误 19.1.6识别而不是回忆 19.1.7灵活、快捷的使用 19.1.8美观、精练的设计 19.1.9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 19.1.10帮助和用户手册 19.2步进评估法 19.3设计准则及设计标准评估法 19.4可用性测试检查表 参考文献 20现场研究 20.1实地调查的目的 20.2实地调查的方法 20.2.1纯观察法 20.2.2深入跟踪法 20.2.3上下文调查法 20.2.4流程分析法 20.2.5集中实地访谈法 20.3实地调查的过程 20.4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21问卷调查和跟踪测试 21.1用户可用性问卷调查 21.1.1用户要求分析 21.1.2问卷设计 21.1.3问卷实行及结果分析 21.1.4常见的可用性问卷调查 21.2了解用户使用情况的其他方式 21.2.1客户服务 21.2.2网站使用记录 21.2.3采访和实地测试 参考文献 22可用性测试 22.1可用性观察测试 22.1.1可用性观察测试的技术 22.1.2试验参加者 22.1.3试验任务设计 22.1.4试验中收集的数据 22.1.5试验进行的过程 22.1.6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22.1.7试验在软件开发中的生命周期 22.2统计试验 22.2.1统计试验的目的 22.2.2统计变量 22.2.3试验假设 22.2.4试验设计 22.2.5常用的简单试验分析 22.2.6检验设计是否达到要求 22.2.7对象间试验的假设检验 22.2.8同对象试验的假设检验 22.2.9分类计数数据的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篇用户体验管理 23在组织中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23.1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推广 23.1.1如何赢得管理决策层的支持 23.1.2项目的选择和启动 23.1.3用户研究活动的管理 23.2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项目管理 23.2.1项目管理方式和工具 23.2.2项目的宏观管理和推广 23.3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团队建设 23.3.1组织结构 23.3.2UED的报告线 23.3.3人员组成 参考文献 附录人机交互领域的七大挑战 1.概述 2.人与技术的共生 2.1定义和原理 2.2主要研究课题和很好实践 2.3未来需求的总结 3.人与环境的互动 3.1定义和原理 3.2主要研究课题和很好实践 3.3未来需求的总结 4.伦理、隐私和安全 4.1定义和原理 4.2主要研究课题和很好实践 4.3未来需求的总结 5.幸福、健康和自我实现 5.1定义和原理 5.2主要研究课题和很好实践 5.3未来需求的总结 6.无障碍和全面可及 6.1定义和原理 6.2主要研究课题和很好实践 6.3未来需求的总结 7.学习与创造 7.1定义和原理 7.2主要研究课题和很好实践 7.3未来需求的总结 8.社会组织与民主 8.1定义和原理 8.2主要研究课题和很好实践 8.3未来需求的总结 9.讨论和总结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