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内容推荐 《白蛇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它起源古远、流传广泛、内蕴丰富,表现形式多彩多姿,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白蛇传》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戏曲、民俗、宗教、历史等文化样式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古老的起源、多线式的流传演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历久弥新,可以说是民间文学一处永不枯竭的宝藏。 现在我们就要来挖掘这个属于中华传统文学宝库的优美曲折、感人至深的民间口头创作,本书在对大量《白蛇传》传说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加立体、形象、完整的《白蛇传》。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白蛇传说梗概 第二章 《白蛇传》的起源 《白蛇传》叙事文本的源头 《白蛇传》的民俗渊源 他国起源说 真实原型说 白蛇传说的地域起源 第三章 《白蛇传》的历史演变 文人笔记中的白蛇故事演化 民间白蛇传说的流传 结语 第四章 《白蛇传》的文艺体裁 话本 说唱 戏曲——传奇 第五章 白蛇传说与人文景观 雷峰塔与白蛇传说 断桥 金山寺 第六章 白蛇传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白蛇传》传说和民俗 白蛇传说和宗教 白蛇传说与文学 《白蛇传》的现实意义 第七章 白蛇民间传说歌谣四则 精彩页 靠前章 白蛇传说梗概 《白蛇传》的传说各地民间都流传着不同的版本,大概是由于其本身的口头流传形式所致;但其中的传说内容经过长久以来民间的筛选、文人的改编创作,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情节梗概。这里所编写的《白蛇传》传说梗概,其素材来源大多是民间实地考察所记录下来的片段,经编者重新整理,尽量保持了民间传说的原汁原味。 前世恩仇 传说,四川峨眉山是座仙山,整年整月云雾腾腾。白天,山上开满了奇花异草;晚上,各种珍禽异兽都对着日月星辰修炼。 在山的西坡上,有一只脚盆大小的蛤蟆,缩着肥胖胖的脑袋,仰着脸,咧开一张血盆大口,对着天上时隐时现的星辰,吐丹修炼。它已经修炼了五百年,只要一口吞下仙丹,就可以变成人,化为神仙。他一边吐纳自己的宝丹,一边却在斜眼望着左右。原来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半空中也飞腾着一只银光闪闪的白球,熠熠(yi音义,形容闪光发亮)发光。它盘算着:要是我把这只宝丹偷吃了,我的根基不就更深了吗?蛤蟆越想越喜,把四条爪子一缩,然后颤悠悠地向着东边跳去,一边跳,一边忍不住“呱!呱!呱”直叫。 在东边山坳里,正在炼丹的是条白蛇,它倒是正正派派,一心一意地在炼丹呢!忽然听到几声蛤蟆叫,觉得十分蹊跷,便也留心着向四周张望。蛤蟆看自己离白蛇不远了,猛然把嘴里含着的宝丹朝白蛇吐去,它想凭自己的宝丹把白蛇的宝丹一同吸下肚。白蛇一看,我的宝丹要被你抢了去,我的命就没了,便有了戒备,嘴一张,就吸下了自己的宝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