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现代斯拉夫文论思想的原创性、学说的丰富性、理论的辐射力和影响的持久性丝毫不逊色于现代英美文论与现代欧陆文论,甚至可以说是20世纪世界文论的“引擎”之一。现代斯拉夫文论在跨学科语境中发育起来,并在跨文化跨语际的语境中展开其“理论旅行”。从20世纪文论思想目前重大思潮、流脉、学派的发育谱系来看,现代斯拉夫文论产生了广泛影响而深具辐射力和衍生性,是文学理论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旅行的一个生动案例;从现代文论的变革动力、发展取向、基本范式的生成路径来看,现代斯拉夫文论也是文学理论在跨学科中发育在跨文化中旅行的一个典型标本,是现代文论在跨学科跨文化的征程中生成生存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命运境遇的一个精彩缩影。 目录 编者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布拉格语言学小组 安德烈·别雷:形式主义之前的形式主义者 究竟站在哪一方?——罗曼·雅各布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布拉格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雅各布森诗学方法 印第安神话《波波尔·乌》的形态学解读 雅各布森与“文学性”概念 文学意义的生成:重审雅各布森与里法泰尔、卡勒之争 论鲍里斯·艾亨鲍姆的文学系统观 雅各布森诗学在中国的译介现状及研究潜势 诗学理论:从形式论学派到后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与亚音位实体之确立——多语文本中的早期区别特征概念 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学派:比较研究 “列宁的语言”:疆界的保卫、划定和拓展——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面临选择 形式论学派的“相对性诗学”——蒂尼亚诺夫理论思想特征初探 民族自决、其前提和影响:论知识和观念的传播 巴赫金论小说的勃兴与西方主体性的衰落——从吉哈诺夫关于巴赫金研究的一篇文章谈起 洛特曼与当代文论新视角 学术批评抑或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的论争及其反思 罗曼·雅各布森的隐喻理论和审美现代性话语 走向艺术实践论的布拉格结构主义——布拉格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舍斯托夫论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新宗教意识” 科学诗学建构中的审美遮蔽——巴赫金对早期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 列宁的语言是怎样形成的:俄罗斯形式论学派论历史材料与意识形态手法 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与索绪尔语言学的联系 理论“他化”与雅各布森诗学的范式意义 《搜神记》志怪故事中的叙事模型及主体间的对话关系 文化互动中文本的对话机制——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观察 在跨学科中发育在跨文化中旅行的现代斯拉夫文论 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文论的中国之旅——以“陌生化学说”为中心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扬·穆卡洛夫斯基文艺符号学思想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