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的考古学研究》全书共五章,计25万字,插图30余幅。第一章作为学术背景概括介绍了西方新考古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新石器化”和“农业起源”等问题的观点和讨论,以期对于中国特别是岭南地区新石器化研究有所启发。第二章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过程的整体研究,通过对岭南新石器时代文化形态特殊性的检讨,以及对西江中游文化区史前生业经济发展阶段及转变的讨论,揭示出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差异,以及产生此种区域特殊性的动因。第三章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现象的个案研究,从酿酒的发生、石器功能和形制的演变、战争迹象等角度,对农业起源、生计方式演变和社会结构演进等文化过程进行解读。第四章探讨了岭南与大陆东南亚早期文化的密切交流和整体联系,核心在于分析岭南和中南半岛的“龙山化”现象,强调中国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带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第五章将岭南地区的新石器化进程概括为从“广谱革命”到“稻作农业”,系统总结了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进程的内容、阶段和特点,以及岭南在中国文化早期发展过程中的贡献。
“新石器化(neolithization)”通常是指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或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转变过程,包括“新石器化产生的原因,旧石器或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模式,与新石器化相关的农业的起源与传播、陶器的起源与传播、磨制石器的起源、定居的起源以及社会结构复杂化等”多方面内容。这部著作虽然是围绕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进程展开论述,但字里行间能够见到作者多年来对于考古学理论方法和考古学史的关注,对于岭南作为考古学上“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