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交往理论实践和话语实践两个部分, 致力于讨论两大问题: 其一, 社会在根本上是由人们的行动交往所构筑的, 行动交往实践在网络背景下具有怎样的特征。尤其是中国数字化进程和社会实践的特殊性, 使得交往理论在中国实践中并不必然陷入西方理论的死胡同, 而打开了新的向度与可能。其二, 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是如何在话语实践中展开运动的, 社会道德的构型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个体与社会、行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如何摆放。 目录 绪论 批判视野下的社会“生成”
第一章 哈贝马斯“公共性”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考察 第一节 从罗马法到马克思:何谓“私人” 第二节 经典公共性理论的核心:对“私人”的保护 第三节 从《民法典》编纂看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公”与“私”:“非对抗性” 第四节 中国社会私领域中的数字交往空间:公共空间与公共性
第二章 新媒介能否让我们遭遇世界:从阿伦特的政治社会理论出发 第一节 对数字媒体时代政治参与研究文献的回顾 第二节 重返阿伦特:对媒介技术之公共性的新质询 第三节 阿伦特的侵入式社会理论:公私界限的明确分野 第四节 社会与政治的边界:网络交往空间的晦暗与光亮
第三章 话语运动中的中国当代社会观念变迁 第一节 道德“滑坡”了吗?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的集体主义话语:主体身份与道德定界的总体一致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的话语实践:道德焦虑的生成 第四节 21世纪初新的道德话语的生成:自我身份的澄明 第五节 兼论环保观念的变迁
第四章 “经验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反批判”的吗? 第一节 问题的交代 第二节 积极建构的理论: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与投身 第三节 ANT是“反批判”的吗? 第四节 ANT如何对权力发问:作为力与力关系的权力 第五节 理解ANT的权力运动:从“颅相学”的切入
第五章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批判研究的接合:对媒介事件的新考察 第一节 沉默的前奏:失败的联结、没有行动者 第二节 2017—2021年的第二次涌动:有边界的网路生成了 第三节 2022年5月开启的第三次涌动:强大的行动者网路萌生出网络热点事件 第四节 行动者网路运动结果的逐步生成:网络事件中介下的存在变迁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