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尽》
◎科斯塔传记奖得主、发掘了V.S.奈保尔的杰出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76岁退休后开创写作事业,年近90回首传奇一生,写下一份诙谐坦荡的老年手记。
她是作家们心中无比信赖的编辑:
◆在那些早年的岁月里,我有时会一边写作一边在内心对弗朗西斯·温德汉和戴安娜·阿西尔说话。——V.S.奈保尔
◆戴安娜是我的第一位英国编辑……所有认识她以及读过她回忆录的人,都会对她产生钦佩,因为她诚实、朴素而优雅的风格,她从不伪饰的个性,以及在面对生活不断缩小的可能性时的坚忍态度。她是如何变老的典范,虽然变老并非我们自愿。我很幸运在我的生活中遇见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却也常忍不住对作家辛辣吐槽:
◆有时她(简·里斯,《藻海无边》作者)会很挑衅地宣称要把自己几近灰白的头发染成鲜红,但从未实施,而没这么做的原因,我想倒不是因为她没有精力去做,而应该归功于她依然还有那么点理性。
◆生于保加利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利亚斯·卡内蒂是我看到的另一个反面教材,他挑战死亡的方式与简的惶恐不安相比显得更加愚蠢。……他宣称自己“拒绝死亡”,终于让我忍无可忍。
◎“不被看见”的老年生活,却是我们终会抵达的未来;
长寿老人阿西尔写下这份真挚记录,将衰老中的自己“剥”给你看:
◆从化妆到服装,“老女人”更注重外表 ◆想看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好难 ◆开车代步是“最后的倔强”
但人生暮色中仍有繁星闪烁,老年人依然还在生活,还在成长——
“我在一生中,从未像现在这样舒服地、长久地享受过自己。”
◆荷尔蒙退潮让思考更清晰 ◆恋爱依旧“正在发生中” ◆害羞窘迫的社恐症消失了 ◆真幸运,我居然能写作
◎89岁“不婚族”女前辈坦率开麦,击碎传统婚恋观念中的女性枷锁:
◆潇洒享受每一段恋爱——
这些关系令人兴致勃勃,但没有一次足以伤害我;
女人也能不谈爱,仅仅因性就可以燃烧。
◆将“自我感受”置于首位的生育观念——
(流产后苏醒的第一反应)我还活着!我感受到完整的自己;
(最终没成为母亲的坦然态度)没能做母亲,我真的不介意。
◎精装小开本设计,方便手持随身携带;
封面黑+金配色,厚重而不失明媚:书名烫金,封面印水墨画风作者侧影——暮色虽已至,光景仍壮美。
《女教授》
◎ 沉寂了近五个世纪的女性生命故事,终于穿透历史的幽暗而来,发出它应有的回响。
15世纪末的西班牙,迎来文艺复兴的曙光,却仍然充满性别偏见。即便身为贵族,路易莎·梅拉德诺也面临着难以跨越的障碍:女人是无法进入大学课堂的。不过,她求知的脚步,绝不退缩;她不羁的灵魂,渴求激情。凭借聪敏与执着,她冲破种种藩篱,成为世界上首位站上大学讲台的女教授。
然而,历史上却鲜有关于她的资料。可以想象,在历史的幽暗中,又有多少像这样波澜壮阔却又沉寂的故事?如今,这段近五个世纪前的故事,经由书写,终于发出它应有的回响。这可堪一场女性的胜利。
◎ 多视角叙述,立体呈现主人公鲜活的一生,也折射出彼时所有女性共通的悲欢命运。
本书由路易莎生命中的多位主角分章叙述。仿如手持摄像机,作者带我们潜入历史现场,立体呈现一个女人鲜活的一生:她是伶牙俐齿的女童,是坠入爱河的少女,是爱而不得的情人,是方法独到的大学教授,是顽强昂扬的独行者……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对自身命运毫无掌控的公主、无奈委身权势的侍女母亲、视女性为猎物的男作家……仿如棱镜一般,他们也折射出彼时所有女性共通的悲欢命运。她们,也是千千万万的你我她。
◎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世情群像,其人其情,无不声口毕现,历历如绘。
这里有王宫贵族,也有羊倌仆妇;有少女的闺中心事,也有文人的出版热闻;有印刷坊的技术讨论和忙碌争吵,也有大学里的琢磨切磋和钩心斗角……作者以充满细节之笔,令那个风云变幻的世纪跃然纸上。
◎ 一场跨越五百年的巧妙缘分,这更成为我们阅读此书的不错理由。
女主人公所在的西班牙最古老的学府——萨拉曼卡大学,亦是译者目前求学之地;而剥夺了女主人公宝贵时光的疫情,如今同样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两位女性(学者)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