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学生运动员因要兼顾训练与学业任务,使得如何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训练质量成为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难题。运动损伤一直是制约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预防工作是教练员提升训练水平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究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训练的设计思路,深入分析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短跑运动损伤的理论认识,为制定科学的损伤预防训练方案奠定基础和依据。另外,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损伤风险因素的可降低性和可改变性角度出发,设计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并通过三维动作捕捉、肌电测试等速肌力测试、本体感觉测试、核心稳定性测试和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分析相关风险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以评价其设计理论体系的实践效果,为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短跑运动员高发损伤的综合预防策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2.2 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2.3 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特征 2.4 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损伤预防训练方案的开展现状 2.6 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2.7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和测试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3.4 研究重点 3.5 研究难点 3.6 研究创新点 4 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的制定 4.1 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4.2 训练方案的构成要素分析 4.3 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的构成要素分析 4.4 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的构成要素 5 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 5.1 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5.2 核心稳定性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5.3 本体感觉功能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5.4 等速肌力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5.5 下肢生物力学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5.6 下肢肌电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C 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附录D 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 附录E 知情同意书 附录F 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训练方案及部分练习照片 附录G 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8周) 附录H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