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筑真拾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筑真拾年》主要收集了北京十五中市级人文筑真班从2012年成立至2022年十年之间,十届学生在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分为“筑真阅读”“四月天”“筑真意叶”“天涯回响”和“筑真在我,我在筑真”五个部分。“筑真阅读”主要展示了筑真阅读课的内容以及学生阅读成果;“四月天”主要收录了学生们参与筑真社会实践课程的收获和感悟;“筑真意叶”选录了筑真班公众号上的部分优秀学生作品;“天涯回响”主要是毕业生对筑真班学习、生活的回望与收获的总结;“筑真在我,我在筑真”则主要是在校筑真班同学对自己当前与未来的期待。 目录 第一部分 筑真阅读 2016届 2017届 2018届 2019届 2020届 202l届 2022届 第二部分 “四月天” 行走四川 与贵州相遇 彩云之南 丝路上的新思路 再入巴蜀 拜谒圣贤 周口店寻踪 京城探幽 走进博物馆 第三部分 筑真意叶 这是最真切与最纯粹的生活 遇见同一片树林 还是同一片树林 诗酒年华 岁时有你 第四部分 “天涯回响” 第五部分 筑真在我,我在筑真 序言 筑真时光书 2012年,我校创办了“筑 真”人文实验班,至今已有 12年,到今年六月份,第十 届实验班的学生也将结束他 们的高中之旅。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从不 同的地方来到这所美丽的校 园,然后又都要去往人海茫 茫的远方,但筑真班的这一 段旅程,让我们有了共同的 名字,共同的梦想,共同的 回忆。 古人说,“石韫玉而山辉 ,水怀珠而川媚”。如果山 里的石头埋藏着玉,连山川 草木也会特别润泽,充满生 机;如果水里的蚌壳生出了 珍珠,河川也会变得更加光 亮明媚,周边的山崖也不会 干枯贫瘠,空洞乏味。当一 个人拥有“玉的精神”“珠的 光亮”,也就是拥有生命的 活力、思想的深度、人文的 底蕴时,也会由内而外,焕 发出一种从容优雅的气质。 这就是学校创办筑真人文实 验班的初衷。钱理群老师曾 经说过:中学阶段正是人生 的起始,是人的个体生命的 “童年”。在这样珍贵的成长 时光里,学校希望通过“筑 真”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健 康向上、关注生命品质与精 神格调的,“有品质饱满的 人”。 谈到人文实验班,很多 人都会窄化地理解为文科班 ,其实我们的本意是在教育 中贯穿人文精神的理念,尊 重人之为人的价值,帮助孩 子们去追求人生中最值得追 求的东西。谈到“筑真”,不 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邰 亚臣校长在离开学校十年以 后,偶然有机会回学校讲述 他跨跨越十年的悲伤与喜悦 ,他用三个词语解释了“筑 真”:第一是真实,就是真 实地面对自己;第二是真挚 ,体现为人的情感的丰富度 和温度;第三是真理,就是 用纯真的心灵寻求人类文明 最伟大的价值。 在十几年的筑真时光里 ,学校正是秉持筑真人文的 理念,创设了不同的课程。 首届筑真班的班长田宇同学 在《一条不止于三年的筑真 之路》一文中,从一个学生 的角度对学校的课程进行了 较为系统而生动的描述。在 “天涯回想”中,很多毕业的 学子写下了他们对筑真时光 的印象与感受。非常幸运的 是,虽然我们没有灌输筑真 人文的明确概念,但从同学 们的反馈来看,他们已经敏 锐地理解了其中的内核,并 且,这些理解已经和每个人 的生命个性及独特表达融合 在一起了。 2022年,筑真班成立十 年的时候,我和绪姝助理计 划出一本纪念册。语文组组 长海娜带领本组老师们收集 整理了“筑真阅读课”、“四 月天游学课程成果集”及“筑 真意叶”公众号中的部分稿 件。天宇联系各届筑真班班 主任,向毕业生及在校同学 征集文字,分别收录于“天 涯回想”“筑真在我,我在筑 真”中。后来在谭小青校长 的推动下,决定联系出版社 将此书出版发行。受此鼓舞 ,我们计划完善各方面细节 。考虑到“十年”这个关键词 ,最终大家决定在2024年 第十届毕业生毕业汇演时正 式发布,并在邓超主任的建 议下将书名由《筑真·十年 》改为《筑真·拾年》,在 保留原来“十年”音义的同时 ,又增加“捡拾、整理时光” 的意思。从提出设想到最后 出版.经历了两年时光,感 谢这期间为本书编辑出版辛 苦付出的每一位同学、老师 和领导! 这是一本时光交叠的书 。文字的作者可能是相知相 熟的同学,也可能是年龄差 异不小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大家似乎在各自表达着内心 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却在时 光的交叠里形成美妙的和声 。村上春树这句话常被引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 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 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 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 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是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都有自己的来时与去处,我 们可能相逢在相同的时间里 ,也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时间 里,我们可能完全走散了, 也可能再相逢。但有幸,我 们遇见同一片树林。在这片 树林里,我们遇见彼此,遇 见青春,遇见“四月天”“筑 真阅读课”“青春光影”“意叶 筑真公众号”,遇见文学、 艺术、科学、哲学、信仰… … 这是一本指向记忆的书 。书里的每一篇文字各不相 同,或青涩或成熟,或温婉 或豪放,但是对生命真诚的 态度始终贯穿全书。已经毕 业的同学也许可以在其中重 拾旧日的时光,看见自己曾 经的模样。当然,本书也注 定充满遗憾,十几年中有很 多记录筑真时光的重要文字 可能被遗漏了,我们只有在 别人的文字中唤醒自己的记 忆。作为学校的老师,这些 文字使我们重返筑真班开始 的旅程,使我们在这个容易 沉入焦虑的时代,重新获得 向教育理想奔跑的激情与力 量。 由于种种机缘,从2012 年到今天,我得以陪伴筑真 班一路走来,送走一届届的 毕业生。这是一段充满青春 光彩的旅程,让我感到生命 的充实与温暖。想到还有很 多共同奋斗的同事与伙伴已 经离开校园,又不禁百感交 集。东山魁夷说:“人和花 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 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 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 欣喜。”真诚感谢生命时光 的相逢里,你们带来的无限 欣喜。 希望这也是一本指向未 来的书。16届的孟彤同学曾 经说过,“没有人永远年轻 ,但永远有人正在 导语 这是一本指向记忆的书。书里的每一篇文字各不相同,或青涩或成熟,或温婉或豪放,但是对生命真诚的态度始终贯穿全书。 作为学校的老师,这些文字使我们重返筑真班开始的旅程,使我们在这个容易沉入焦虑的时代,重新获得向教育理想奔跑的激情与力量。 精彩页 何为“文化苦旅” 2017届8班 高源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书是《文化苦旅》,它是余秋雨在20世纪80年代凭借丰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飞扬的文采,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的结集。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 文化散文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是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的散文。在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与反问,与单纯的历史文化反思作品相比更富有理眭和诗意。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文化苦旅》中“文化”含义的体会。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因为战争、冲突而逐渐走向融合。中华文化的三条天地之线是哪三条?黄河、长江和在这两条线北方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于这条降水量线与长城有多处重叠,所以第三条线也可以算作长城。长城的功用是让农耕文明不受游牧文明的侵犯。由于气候和其他条件的影响,游牧民族工艺落后,许多武器工具无法自己生产,同时干旱的气候使游牧民族经常出现饥荒,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缓解生存压力,他们不断挥军南下。而农耕民族生活稳定,小农经济,非常保守,对外界事物有畏惧和抗拒心理,所以没有创新开拓的欲望。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好让长城内外的这两种文明改善各自的缺点,更好发展。 余秋雨走过许多对中国文化来说有坐标意义的文化古迹。比如,四川有名的都江堰要归功于李冰,他被称为实践科学家。我一直很佩服中国古代从事学术研究并具有亲自考察精神的人,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缺乏实证过程。但那些从事研究的人在更多的人心中点燃了文明的火种。秦统一中国,把四川作为一个富庶的出发地,从南线问鼎长江流域。这个政治计划到了李冰那里就变成了生态计划,他虽没有学过水利,但经过钻研,总结出了“治水三字经”和“八字真言”。他任蜀郡守,却手握长锸,真的站在江心的岗亭前指挥和鼓励人们,和他们一起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他命令自己的儿子做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后来由于破损严重,汉代水官又重造了“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就是李冰的雕像。“出土的石像保存在伏龙观中,但我们看到它时不禁想到了他治水的功绩,还有他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和冰清玉洁的行政纲领,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为人民服务。这也从治水的攻略变成了治人的谋略。可不可以说我们从现在保存的中国文化中寻找到了历史的痕迹呢?” 这本书的旅行也不止于中国,书的后一部分还写了世界之旅。我看到《鱼尾山屋》的时候还挺有感触的,文明的过度堆积会给人造成审美疲劳,使人们反而更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我们应该重视新的精神文化基础的建立,开创新文化,但文明的创造要与自然保持和谐,尽力寻找一种平衡! 讲过了中国之旅和世界之旅后,大家是否有些心动?想要在放假时去看看文化的发源地呢?毕竟世界这么大,应该去看看。有时候,我们对课文或诗中描述的景色好奇,便去想象和猜测。比如苏轼笔下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他所看到的景象真的是这样吗?只有真正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让所有的猜测和想象都生机勃勃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书中最后的部分是“人生之旅”。 余秋雨说:“看自己,并不是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的状态,能否扩展和超脱。”换一种说法就是寻找远方的自己,开创圈外的生命。突破围城,让生命更精彩!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化苦旅》中的“苦”。为什么会苦呢?苦指的是什么? 这个“苦”,既非旅途上的疲惫,亦非单指作者为所见所闻感到痛苦,而是一种交织着悲凉、愤恨与惋惜等复杂的情感。 余秋雨说:“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前后承袭关系,但由于个体精神的稀薄,个性化的文化承传常常随着生命的终止而终止。” 他的愤恨并非只是针对那些不择手段骗取劫掠中国瑰宝的国外强盗,更是针对当时中华民族对待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所表现出来的令人心痛的态度——自私、冷漠、麻木。无人去保护文物,甚至面对外来盗贼的劫掠袖手旁观,趁火打劫。 P13-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