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历史文献、数据、旅行记录、地图和影像,探讨晚清重庆城的人口构成与空间结构、民初重庆城市启动现代化的条件、空间划界、现代化的进程与问题、卢作孚的现代化实践、晚清到民国不同阶段重庆城的感知与经验等。 目录 导言 混杂的现代性:重庆城的气韵 第一部分 帝国晚期的重庆城 01 明代四川的城池与人口 1.1 府、州总人口、总粮额与总城周比较 1.2 府、州各首县人口、辖县人口与城周比较 1.3 观察地区演变的参照 02 清代四川城池的规模、空间分布与形态 2.1 区域交通网络 2.2 城池的规模与空间分布 2.3 城池高度与地区安全 2.4 城的形态 2.5 祠庙建筑的空间布局 03 清乾隆重庆府城城垣维修:大型公共工程、国家与社会 3.1 清乾隆重庆府城城垣维修 3.2 城垣修筑中的多维关系 3.3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04 清中后期重庆府城的人口、面积与密度 4.1 总人口与城市人口 4.2 城市主要官僚机构与人数 4.3 厢坊构成与街道名称统计 4.4 城池面积与人口密度 4.5 与其他省区城池规模与人口平均值的比较 05 从普遍观念到地理现实:清末民初的重庆城内部空间结构 5.1 清末民初的重庆城图 5.2 重庆城的城门与街道结构 5.3 城市功能分区的经验性判断 5.4 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的定量分析 5.5 结语:从普遍观念到地理现实 第二部分 重庆城市的旱期现代化 06 区域格局中的近代中国城市:以“长江上游”和“重庆”城市为参照 6.1 清末区域空间结构 6.2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空间 6.3 “技术控制”与“文化选择”改变城市形态 07 重庆1927:一个内陆城市启动现代化的样本 7.1 新开始:刘湘、刘航琛和卢作孚 7.2 1927年前后的重庆概貌 7.3 1927年重庆商埠的人口、产业及其空间分布 7.4 1927年商埠督办公署公务关系:实践网络 7.5 二十一军与重庆商埠 7.6 启动现代化:新空间生产 08 重庆市与巴县、江北县的“划界”:新市与旧县的治域冲突及其意涵 8.1 重庆市政权更迭过程 8.2 市县划界 8.3 新市与旧县:现代性的空间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