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t大问题:中国如何成为中国 “华夏”自古如此,天经地义吗?族群、习俗、教育……如何汇流并形塑出一个叫“中国/华夏”的国家?讨论它,既可从今溯古,论证国家合法性,也可从古到今,理解历史合理性;它可能惹出民族主义情感,也可能培养世界主义理性。此时,“历史”开始像双刃剑,关键在于史家的立场、角度、方法。为解此难题,许倬云重新追溯上下五千年历史,梳理这个“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错综历史,回应中国如何成为中国。
2.\t大历史、大判断:穿越纷乱的历史线头,下“截断众流”的大判断 大历史要有大判断,非博览硕学之士,不能下大断语。这本书不从单独事件着眼,而从各种现象的交互作用来观察整体的变化,紧抓四大变量——政权、经济、社会与文化,考察中国历史的复杂体系,同时快刀斩乱麻,在纷繁线头中,穿透历史,下大判断。
3.\t“二年刀圭,三载疗治,长夜不寐,随时思索”:许倬云回应现实困局之作 在全球化时代,如能审察自己的族群认同原则,就不会轻易被偏狭的族群狂傲挟持。这本书不是为了借历史引出民族主义的盲目情感,而是希望通过历史认识达成世界主义的理性观念。
4.\t葛兆光长文解读 附葛兆光万字解读,提要钩玄,讲透“华夏”问题的来龙去脉。 内容推荐 中国如何成为中国?它的认同基础是血缘,国界,还是文化?刀剑划开疆界,衣食却互相流通;儒家、佛教、道教混合;民族融汇……这些原本散漫复杂的文化,如何逐渐汇流并形塑出一个叫“中国/华夏”的国家?今后,这一共同体还能吸引原来成员的后代,继续被认同为身心归属吗?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个复杂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全书没有铺陈细节,没有繁琐论证,以大历史视野,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 在全球化时代,如能审察自己的族群认同原则,就不会轻易被偏狭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方向。 目录 自序 我们究竟是谁? / 001 绪论 在全球化的时代审察自己 / 005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族群的分合 / 017 第二章 夏商周:核心的形成 / 03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 / 047 第四章 天下帝国:关键性的秦汉时代 / 061 第五章 秦汉时代的扩张 / 075 第六章 天下国家模式的衰坏 / 089 第七章 隋唐的天下国家 / 103 第八章 辽、宋、西夏和金的时代 / 119 第九章 金、元时代的外族征服 / 137 第十章 明代:专制皇权(上) / 153 第十一章 明代:专制皇权(下) / 165 第十二章 清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上) / 177 第十三章 清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下) / 189 第十四章 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上) / 203 第十五章 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下) / 217 附录 《说中国》·解说(葛兆光) / 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