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20代,绵延600余载。其第19代传人沈绍功主任医师和沈依功主任医师为挖掘家学,领衔并会同师门及第20代传人和嫡传弟子,经多年潜心编撰,终成《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一书。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多次重印。时隔12载,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沈宁先生对原书内容进行精心整编,修订再版。 全书共111个条目,不仅详细记录了沈氏家传的女科、内科的临证经验,而且加以完善发挥,增加了中医外科、儿科、五官、皮肤科等方面的内容,全面整理和系统总结了沈氏女科的学术成就和宝贵经验。本书重视临床实用性,以疗效为中心,每篇不仅有概论和临证心得,更有家传秘方,还附病案引证其效,对临床有较好的启迪指导作用。全书理论明晰,诊治规范,临证实用,是一部科学、真实、实用的好医著,为从事中医药的各级医师、教师、科研人员及在读学生提供了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沈宁,号永宁。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执业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特邀嘉宾。 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崇厚堂沈氏女科疗法”传承人。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篇。曾协助编写《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该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著作”三等奖,由其任编委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于2004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一等奖。 目录 沈氏女科传略 各科临证 妇科 分期调治月经病 分色论治带下病 痛经不宜一味止痛 不孕不能一味种嗣 附:不育不可一味壮阳 体胖不孕应投平胃散 补中益气汤提举可定胎漏 胎前产后一清一温 女子以肝为先天 调肝8法 妇科温阳8法 12种妇女病家传秘方 内科 冠心病治重祛痰 痰瘀同治可以止悸 中风病治当化瘀通腑 中风病恢复期宜滋水涵木 中风病预防为主 高血压病痰瘀五结毒损心络新论 针药并用巩固降压 癫狂痫证应当豁痰 糖尿病治重补气 糖尿病并发症良方巧治 降糖家传效方 糖尿病中医食疗方略 肺系病祛痰为先 绝非见咳止咳 定喘分清虚实 痛证临证分类 针药并用新法镇痛 脘腹痛辨治要点 通则不痛可立8法 结肠炎灌肠效法 除痢7则 通便3要 祛淋3要 止汗法5则 疔虚9法 降脂减肥8法 利湿退黄 肝炎并非湿热一端 肾炎不单脾肾阳虚 血证分部辨治 痹证分类辨治 郁证首抓木郁 低热有虚有实 更年期综合征应分证调治 巧治湿温 外感病分清风寒风热 内伤病辨准虚证实证 外科 外科不可一味苦寒解毒 骨科讲究脾肾同治 肛肠病清肺通腑 肿瘤病先开胃口后调阴阳 10种良性肿瘤治验妙法 湿疹和胃利湿 荨麻疹和血清降 银屑病滋水涵木 痤疮肺主皮毛 手足皲裂醋泡效法 五官科 鼻科润肺 齿科养胃 喉科清心 耳科泻肝 眼科滋肾 儿科 儿科消导为先 儿科治要 诊余漫话 方论药论 本草是基石——方剂为样板 祛痰首投温胆汤 化瘀活用逐瘀汤 补虚调肾地黄类 镇痛通用金铃子散 小陷胸汤能治胸痹病 香砂六君子汤巧治虚性胃脘痛 乌贝散可消溃疡病 交泰丸治梦遗证 玉屏风散治盗汗证 百合固金汤治忧郁证 酸枣仁汤治贫血证 加减二仙汤调整内分泌 三仁汤通利三焦 三参饮巧治心肝 桂枝汤类化裁效治 12味效药妙用 家传末药配方精要 医论医话 舌象要简 脉诊要精 “舍症从舌”一锤定音 上下两口是十问关键 “整体观”和“综合论”是中医的优势 病机总纲实为“阳微阴弦” 辨证要准论治应活 “辨证”应当重于“论病” “4类”“5位”组合辨虚证 8个纲目论实证 补虚36则 祛邪45法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均属“治病求本” “胃气为本”是取效之道 升降枢纽明显增效 补肾不如调肾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一大优势 论“反佐” 防复之举 心和肾的交通 心和脑的辨通 命门乃“命之本”“肾之根” 用药如用兵安全第一 中药传统煎法并改良服法 脉案是临证的纪实 “谨和五味”新说 意疗与艺疗 医者崇德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