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德育原理》由黄向阳著,本书首先对德育概念进行辨析。第一章着重探讨把政治、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一概纳入德育范畴的合理性及问题之所在。第二章从教育的特性、教育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出发,透视德育概念的内涵,描述德育从“教育目的”沦为“教育工作”的历史演变,分析德育“工作化”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误导;第三章针对各种反对和怀疑学校德育的主张,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辩护;第四章讨论道德是否可教,从伦理学、教学论和语言学上澄清讨论中出现的各种分歧,努力为道德可教的信念构建理性基础;第五章分类、分层、分方面考察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提供一种系统观察和研究学校德育内容的分析框架;第六章着重考察语言、榜样、情境教材等德育手段,第七章进一步考察德育手段的使用方法及其教育意义,第八章探索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尝试揭示通过学科教学间接渗透道德影响的机制。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把德育的内容、手段、方法、途径综合起来,考察它们在一定的道德理论和德育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情况。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 一、“德育”的名与实 (一)“德育”一词的由来 (二)“德育”的名实关系 二、古代作为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三、近代以来作为道德教育的德育 四、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一)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 (二)“大德育”的合理性 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一)界定“德育”外延的三种抉择 (二)“大德育”的难题 (三)学校生活中的“道德领域”与“非道德领域” (四)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 (五)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 (六)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 (七)德育即道德教育 第二章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一、道德教育的性质 ...... 第三章德育的必要性 第四章德育的可能性 第五章德育内容 第六章德育手段 第七章德育方法 第八章直接道德教学与间接道德教育 第九章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第十章体谅模式 第十一章社会行动模式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