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测量和误差、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并介绍了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技术,按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分类,编写了39个实验项目,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地位和任务1 1.2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教学程序1 1.3物理实验室规则2 1.4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考核方式2 第2章测量不确定度、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3 2.1测量和误差3 2.2测量的不确定度7 2.3有效数字10 2.4测量结果的表示14 2.5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15 第3章物理实验预备知识21 3.1力学实验预备知识21 3.2电磁学实验预备知识28 3.3光学实验预备知识36 3.4设计性实验预备知识40 第4章基础性实验44 实验4.1弹性模量的测定44 实验4.2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48 实验4.3液体黏度系数的测定51 实验4.4电表的改装与校准55 实验4.5导热系数的测定58 实验4.6电势差计62 实验4.7静电场的测绘72 实验4.8惠斯通电桥测电阻76 实验4.9双电桥测低电阻81 实验4.10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84 实验4.11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90 实验4.12光栅常数的测定94 实验4.13用分光计测三棱镜的折射率98 实验4.14牛顿环和劈尖干涉实验102 实验4.15双棱镜干涉实验107 第5章综合性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111 实验5.1声速的测量111 实验5.2温差电偶实验114 实验5.3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116 实验5.4光的偏振121 实验5.5压力传感器基本特性研究与电子秤的设计制作126 实验5.6长直螺线管内轴线上磁场的测量130 实验5.7密立根油滴实验137 实验5.8迈克耳孙干涉仪143 实验5.9光电效应实验148 实验5.10太阳能电池实验154 实验5.11弦振动实验161 实验5.12激光全息照相166 实验5.13光拍法测量光速169 实验5.14硅的霍尔效应及电导率的测量174 实验5.15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180 实验5.16微波实验技术189 第6章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193 实验6.1碰撞打靶193 实验6.2双棱镜干涉实验的研究194 实验6.3电阻测量的设计194 实验6.4电势差计的应用196 实验6.5双踪示波器的应用198 实验6.6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98 实验6.7用冲击法测地磁场强度199 实验6.8微波与光的波动性研究200 主要参考文献202 附录物理学常用数表203 附录1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203 附录2基本和重要的物理常数204 附录320℃时物质的密度205 附录4常温下材料的弹性模量205 附录520℃时液体的黏度系数205 附录6不同温度时甘油的黏度系数205 附录720℃时金属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205 附录8物质的折射率(对λD=589.3nm)205 附录9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