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表达性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李洁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表达性心理咨询技术是当前世界心理学界的“宠儿”。本书界定了表达性心理咨询技术的概念和分类,梳理了借由艺术媒材进行心理辅导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方案,通过大量案例、300幅左右图片讲述了绘画投射、曼陀罗、沙盘、偶艺术、面具和冥想等技术。
作者简介
李洁,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应用心理学专业负责人、教授,曾获中国十大创新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劳动奖章。在CCTV、BTV主办的多档电视节目中担任心理专家。主要研究领域:表达性心理咨询,家庭心理咨询,等等。
长期从事儿童成长教育、家庭教育、师资教育、心理辅导和国际交流工作,曾为200余万家庭做过亲子沟通辅导工作,帮助数十名多动症、注意力缺失和语言滞后的儿童重写生命的故事,帮助无数抑郁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者重返健康轨道。出版《管道:亲子沟通的艺术》《告诉孩子,你可以很棒》超强亲子游戏》等40余部图书,发表《从青少年绘画看家庭教育的缺失》《瓶偶艺术对儿童教育的价值》等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艺术与艺术治疗
第二节 表达性心理咨询
第三节 心理测验
第二章 绘画投射分析
第一节 绘画投射分析的发展与革新
第二节 绘画投射分析的实践方案
第三章 曼陀罗
第一节 曼陀罗与心理咨询
第二节 曼陀罗咨询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曼陀罗绘画的实践方案
第四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与心理咨询
第二节 沙盘游戏咨询技术
第三节 沙盘游戏咨询的条件与实施
第四节 表达性游戏
第五章 玩偶与面具
第一节 玩偶与面具在心理咨询中的价值
第二节 玩偶与面具的实践方案
第六章 冥想
第一节 冥想辨识
第二节 李氏冥想
拓展阅读
参考资料
后记
序言
通往无意识的桥梁
在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
30多年中,我实践过多个流
派的方法,但我最青睐的还
是艺术性表达技术,这里我
们统称为表达性心理咨询。
常有人问:“别人都说表达
性艺术,而你却要强调艺术
性表达,为什么呢?”当我
们说表达性艺术时,这个句
子的核心词都是“艺术”而不
是“表达”,那么难免造成咨
询师在工作中去追求“艺术”
而弱化“表达”。我说艺术J}
生表达重在“表达”而非“艺
术”,也就是说,在心理咨
询工作中使来访者借助艺术
媒材和不同方式“表达”,透
视其内心世界,将其压抑的
痛苦、愤怒等一切不希望住
在身体里的负性情绪,无论
是意识层面的还是非意识层
面的,都借助媒材迁移到体
外,借助艺术“创作”的方法
“表达”出来直至释放,最终
痊愈。在这个过程中,艺术
只是一种媒介,表达才是目
标。如此,我叫它艺术J}生
表达。
记得2018年我在录制《
爱幼星球》第一季时,每一
期都会面对不同的“教养问
题”,而我的任务就是要在
现场“一招”将“问题孩子”搞
定,更要让家长看见生命的
需求。每一期我都会运用表
达性心理咨询设计“爱幼实
验室”的工作,而栏目组总
会担心“结果”。但每一期录
制结束,现场的工作人员和
家长都会被表达性心理咨询
彻底征服。可以说表达性心
理咨询能帮助人们与自己的
内心建立联系,无论长幼,
不分性别;而咨询师通过艺
术性表达技术聆听每个咨询
者的故事并帮助他们,也让
自己慢慢成长。那么,表达
性心理咨询究竞是什么?多
年来我一直无法用一句话给
予它一个完美的定义。
表达性心理咨询是一种
关学。30多年来,我一直运
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努力
将表达性心理咨询做得“够
味”。30多年来,我不曾放
弃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灵性:
善良和慈爱。坚信只有生命
可以抵达生命!我们用生命
去激活来访者,他们才会得
以成长。“妈妈去世了,让
泪流出来”就是灵性的实践
,也是生命的对话,很关;
“烦恼石”是使压抑的青少年
在象征意义下讲述不曾被听
见的故事,亦很美。
表达性心理咨询是一种“
管道”。一般来说,沟通需
要运用语言智能,然而面对
语言能力尚且处于探索发展
阶段的儿童,还有因病无法
清楚表达的老年痴呆、抑郁
和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受到
重大创伤无法表达的人时,
一个替代语言表达内心情绪
的方案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
就显得尤为重要。表达性心
理咨询恰巧为人们建立了一
个通过媒材来表达情绪的“
管道”,如我的瓶偶等个案
故事,都是通过艺术性媒材
叙说着故事,又进行了自我
改造,让内心的能量开始转
换。美国纳罗帕大学富兰克
林博士(Franklin)指出:“
透过艺术媒材的运用,能改
变生理与象征层面的潜力。

表达性心理咨询是一种
实践。很早以前人类已经把
记号、花纹、图画等用作表
达和交流的工具,也在某种
仪式中使用,以期保护自己
免受环境、动物及不可预知
力量的伤害;20世纪30年
代左右,国外的精神科医生
开始运用绘画进行神经症治
疗;在某些原始部落也依然
把多种艺术形式作为治疗疾
病和减轻身心压力的一种方
式,如北关印第安部落纳瓦
霍人结合歌唱、舞蹈和沙画
,针对特别的疾病给予治疗
。随着时代发展生活水平迅
速提高,人们的压力也是与
日俱增,伴随而来的精神困
扰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
年的抑郁、焦虑、注意力缺
失等心理困扰和困境。表达
性心理咨询则是撬动上述症
结的有力武器。所以,本书
适合对心灵成长相关内容有
需求的所有人士(无论是参
加工作坊的学习,还是自学
;是工作需要,还是家庭需
要),特别对从事心理教育
与服务的工作者来说,是一
本有用的好书。它浅显易懂
,如关于偶艺术的运用、绘
画艺术的分析、游戏技术的
实施等,讲述清晰,所需媒
材易得;书中案例具有代表
性,会让人有醍醐灌顶的“
心动”感。这些正是本书最
大的特色:一切技术源自科
学理论,一切个案故事源自
生活真实,一切方法简单易
学。
需要说明的是:
1.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耿
丹学院艺术性表达工作室的
师生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在
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2.本书收录的每一个案
例都是真实的故事,故事的
主人公使用了化名,如若与
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名字雷同
,纯属巧合。
3.本书所举的每一个案
例,都是用表达性心理咨询
技术陪伴求助者成长的真实
故事,并在故事后附有精简
清晰的说明。
本书适合哪些人呢?
1.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或
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
2.从事儿童、青少年、
大学生等团体辅导工作的人

3.教育工作者。
4.人力资源工作者。
5.企业管理者。
6.亲子关系、婚姻关系
需要改善者。
期待广大读者能用表达
性心理咨询技术筑起通往无
意识的桥梁。
李洁
2023年1月于北京
导语
本书在倡导心理咨询本土化方面有6个创新点,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让读者不至于因为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望而却步,通过简单的、贴近生活的案例一一呈现,在阅读中就能慢慢理解。这不仅是一本心理学教师和咨询师的工作地图,更是家长、人力资源工作者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读懂自己,读懂他人,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指导手册。
后记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表
达性心理咨询师?
本书写完了,但我的头
脑里却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曾
经服务过的案例。每一次获
得一幅从未见过的绘画,都
会使我如获至宝,兴奋不已
,因为每一幅图画都讲述着
一个鲜活的生命故事,而我
能听懂。每一次当我使用玩
偶或是游戏帮助一个孩童回
归健康轨道的时候,我都会
赞叹这个过程的伟大与神圣
,因为借由艺术媒材去撬动
无意识世界真的太奇妙了,
而我乐在其中。用一幅涂色
曼陀罗让一个经历7年传统
心理咨询已出现躯体化反应
(身体颤抖)的女生瞬间身
体平静下来,通过一次冥想
让一个卡在“冰山”里的大学
校长“通透了”,用几块石头
让沉默的人吐露心声……一
切的一切,在过去的30多年
里,都让我不断地在哲学思
维下去探寻心理咨询的新技
术,也让我在艺术思维中不
断创新,思考中国文化背景
下的心理咨询路径。细细回
想,我是如何通过11次咨询
让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的大三
学生回归的?如何通过7次
咨询使一名自残的女大学生
回归的?在别人眼里我是“
高手”,其实我是运用的专
业知识和经验教会了他们自
我冥想,教会了他们使用曼
陀罗自助。所以,今天我要
把这些可以与生命联结的方
法告诉愿意为和谐社会而努
力的人们,让爱自己、爱家
人、爱子女的人用轻松的游
戏构建幸福家庭!这,也是
我人生的一次超越。无论你
是否从事心理服务工作,是
不是心理专业的学生,它都
有用,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
学。
在学习表达性心理咨询
技术的过程中,你需要学会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家
始终在质疑自己的假设并寻
求已有之外的各种事实证据
与结论。科学家,包括教育
学家和心理学家等,会将科
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这种方法提倡开放的思想
、积极的求知欲以及合理的
评价,直到达到更加严谨而
批判地看待问题。科学方法
还能使你的思维更加敏锐,
在将各种理论和技术用于心
灵成长支持或问题症状解决
时保持客观的态度。
你也需要像艺术家一样
思考,充分运用形象思维,
发现生命之美,看见美的故
事,点燃美的希望,用生活
中非常简易的材料使自己或
他人无痕无痛地消除负性情
绪,化解情结,完善人格,
拥抱快乐。
当然,你也需要像哲学
家一样思考,在诸多事件之
间的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表达性咨询技术的练习不
仅需要瞬间看见“本质”,还
要瞬间拿出一个方法。最重
要的是改变解决问题的基本
思维,从此:
(1)用艺术的方式进行
表达。
(2)用哲学的方式看见
生命的力量。
(3)用科学的方式提出
各种可能的解决策略。
(4)对心理学的咨询方
式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
(5)用咨询师的方式评
估各种问题的解决策略。
(6)用表达性咨询的方
式选择并实施最优策略。
明天的你和科学家、哲
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样
有了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
洞察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这
是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基本能
力。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应用心理学专
业的本科毕业生,入职中科
院心理所让我第一次体会到
了“一招鲜”的含义。这份幸
运来自跟随李洁老师学习表
达性心理咨询技术,使得我
入职后在工作中有了底气。
——任禹熙
60岁那年跟随李博士学
习曼陀罗,没想到让我拥有
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不仅激
活了自己的幸福,也让家人
之间变得亲密,更重要的是
收获了一群热爱曼陀罗的朋
友。
——李艳玲
在学习表达性心理咨询
的4个技术中,我最喜欢房
树人投射测验,因为它可以
将来访者的阻抗和防御降到
最低,并帮助咨询师“分辨
真假”。3年来,房树人投射
测验陪伴我了解了一个又一
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见证了
我在学习表达性心理咨询路
上的成长。
——陈与点
从未想到制作偶也能成
为心理咨询的一个技术,太
神奇了,真的太神奇了!在
大学学习的时候,我不觉得
偶艺术有多神奇,没想到毕
业后是它把我带进了一个未
知的儿童世界。是偶的制作
和偶剧让我成了儿童问题解
决大师。
——金霞
精彩页
第一节 艺术与艺术治疗
一、艺术治疗的起源
艺术是人类生命创造的调节心灵的产物,是人类发展史中历史最悠久和分布最广泛的精神文明表现形式之一。人类记载的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岩洞壁画和日用器皿上的花纹。人类学家总结,即使在一些传播文明不畅通的地区或者是科学不发达的地区也都拥有各自传统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活动,他们的艺术活动甚至比现代文明社会更为丰富。在探索研究原始文明的洞穴遗址时可以发现洞穴壁上彩绘的壁画;用骨头与象牙雕刻的十分精致的装饰品;原始土著部落中,样式特别的人体装饰品;人体彩绘和有装饰图案的陶瓷制品等也随处可见,且不同部位的饰物或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符号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运用某些艺术形式来抒发自身情感的需求与以下5个方面的要素有关:一是人类有向外抒发情感的冲动和倾向,像诗歌和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它们都是模仿活动且有发泄情绪的作用;二是欣赏和审美所得到的快感;三是与他人互动交流传达情感的需要;四是提升自我和喜爱之物的价值,比如通过佩戴有象征意义的饰物来提升自身的地位等;五是宗教活动的需要,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人与圣灵的沟通。
艺术不仅能沟通和表达情感,而且据文献记载,人类将艺术用于治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先人们很早就洞悉了身体感知与心灵之间的互动联系,这就是一个有关心理治疗范畴的主题,并且大量使用了包括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在内的艺术元素,是非常有开创性的。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认识到人的性格类型与自然山水之间有着一种关联。“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画常常将自然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包括中国诗歌、书法、园林艺术等,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和内在精神。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因此,我们联想到自然景色对人的情绪、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都有一定影响。
纵观人类文明史,许多艺术家都在运用线条、色彩等视觉语言来表现与交流情感。比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画作《那喀索斯的变形》,画面分为两部分,左边笼罩在金黄色光线中的那喀索斯正坐在水边,一头金色的秀发扎在脑后,他深埋着头轻触自己的左膝。他不像传说中那样,深情地凝视着自己水中的倒影,而是注视着自己的胸口,似乎要探究自己内心到底装着什么。达利在那喀索斯面前的水里,并没有画出完整的倒影,而是在图的右侧,绘制了一个几乎同样姿势的形象。这一形象如同洁白的冰雕,也像冷酷的大理石雕像,与沐浴着金黄色光线、柔和的那喀索斯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显得冷酷、沧桑,似乎是易碎的,而左侧图显得热烈、温柔。右侧图似乎要融化于金色光线中的那喀索斯在水中并没有镜像。
达利描绘了那喀索斯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像一尊纯洁的塑像。一个真实的自恋者,更爱自己内心存在的另一个自己。
我们再看达利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这是一幅横33厘米、纵24.1厘米的“迷你”油画,以比较写实的手法描绘,表现出的却是一个梦境和无意识的世界。在达利的作品中,样子古怪奇特的“四不像”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我们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它们仿佛突然就出现在了无意识的世界。因为这是梦境的世界、非理性的世界,所以在这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在表现主观本能的情感方面,我们更要说说荷兰画家,后印象派的代表、表现主义的先驱——凡·高。个性强烈、感情洋溢的风格充斥着他的作品。在凡·高不到10年的创作时光中,他的画作始终极具个性,夸张扭曲的笔触和创作手法,强烈对比的色彩表达着内心深处孤独而又强烈的情感。凡·高无疑是极具创造力的画家,但他又是一名精神病患者,1890年在精神错乱中他选择了自杀。他的著名作品《乌鸦群飞的麦田》,是以黑暗的天空显示了精神状态,以通往不同方向的三条路展现了凡·高的困扰,乌鸦作为死亡和不幸的象征,在麦田上空飞翔表达了凡·高当时内心的悲凉和沉重,痛苦和挣扎。在这幅画中,仍然有着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画作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祥的预兆,虽然画面色彩浓烈,但在祥和的麦田感觉不到宁静,在满是阳光的蓝天中飞过了久蓄心中死亡的影子化作的无尽的乌鸦,引着凡·高飞向他的蓝天。精神病学家曾把凡·高当作经典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探究艺术创造力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
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美术史论家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注意到表现主义的作品和精神病患者的美术作品具有某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于是他开始收集德国精神病医院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美术作品,并试图以此来研究艺术灵感的来源。1922年,他出版了《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Bildnerei der Geisteskranken)一书。普林茨霍恩认为,表达的冲动、游戏的冲动、装饰性的冲动、归类的倾向、模仿的倾向、象征的需要这6种基本的心理驱力或冲动决定了绘画构造的性质。普林茨霍恩第一次给予精神病患者的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