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瑜伽思想简史/瑜伽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呈现了瑜伽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从瑜伽的起源到分类,从吠陀时代到现代,从印度经典文献中的瑜伽思想、代表性人物的观点到各种修习方式,本书从浩繁的历史遗产中钩沉瑜伽思想的精髓,严谨、简明、易懂。 作者简介 朱彩红,1980年11月生,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云南大学哲学系。从事宗教哲学、宗教对话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在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多个宗教体系中进行阅读和思考,探索全球时代的信仰形式。出版译著(含合译)7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浙江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 目录 第一章 瑜伽的基础 第一节 瑜伽是什么? 第二节 瑜伽文化源头 第三节 瑜伽思想史断代说法 第二章 吠陀时代的瑜伽 第一节 吠陀文献 第二节 吠陀的神话世界 第三节 大众的瑜伽:祭祀与咒法 第四节 见者的瑜伽:找到被黑暗隐藏的太阳 第五节 对待生死的现世乐观主义 第六节 寻找大一 第三章 梵书时代的发现“自我” 第一节 “物极必反” 第二节 梵我同一思路的确立 第三节 轮回说的起源 第四章 奥义书时代的思想革命 第一节 开出内求之路 第二节 奥义书文献 第三节 认识自我 第四节 无路之路:智慧瑜伽的觉悟 第五节 商羯罗的智慧瑜伽 第六节 早期奥义书中的瑜伽要素 第五章 史诗时代瑜伽的熔炉 第一节 《罗摩衍那》中的德性与苦行 第二节 《摩诃婆罗多》中的善恶与自由 第三节 《薄伽梵歌》的“圣化的行动者” 第四节 《解脱法篇》的禅定瑜伽 第五节 史诗时代奥义书中的生死问题 第六章 古典瑜伽与数论哲学 第一节 数论派的哲学预备 第二节 帕坦伽利和瑜伽派 第三节 《瑜伽经》的哲学与修行 第四节 从数论哲学看《瑜伽经》 第七章 密教时代迷人的瑜伽世界 第一节 怛特罗与密教 第二节 新的灵性进路 第三节 神圣母亲和女神崇拜 第四节 “瑜伽身”:精身生理学 第五节 仪式修行和反仪式主义 第八章 印度中世纪的身体瑜伽 第一节 哈达瑜伽和金刚身的理想 第二节 哈达瑜伽的修习 第三节 瑜伽奥义书和幻觉经验 第九章 宗派时代的虔信运动与巴克蒂精神 第一节 古老的五夜派与薄伽梵瑜伽 第二节 阿尔瓦尔的甜蜜之爱 第三节 那衍纳尔的谦卑之爱 第四节 虔信瑜伽师罗摩奴闺 第五节 形形色色的虔信表达式 第十章 现代瑜伽百余年 第一节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现代哲学 第二节 辨喜的实用吠檀多 第三节 阿罗频多的整体瑜伽 第四节 艾扬格的现代身体瑜伽 第五节 瑜伽的“大流散” 后记 序言 古人云: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 化成天下。人之为人,要 旨即在切入此间天人之化 机,助成参赞化育之奇功 。在恒道中悟变道,在变 道中参常则,“人”与“天” 相资为用,时时损益且鼎 革之。此诚“文化”演变之 大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含摄深广,在悠悠之历史 长河中,不断摄入其他文 明的诸多资源,并将其融 会贯通,从而返本开新、 发闳扬光。古有印度佛教 文明传入,并实现了中国 化,成为中华文明之整体 的一个有机部分。近代以 降,西学东渐,一俟传入 ,也同样熔铸为中华文明 之一部,唯其过程尚在持 续之中。尤其是20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并迅速实现中国化,推动 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入 ,最基础的工作都是该文 化的经典文本的传入。因 为不同的文化往往基于不 同的语言,故文本的传入 就意味着文本的翻译。没 有文本的翻译,文化的传 入就难以为继,无法真正 兑现为精神之力。佛教在 中国扎根,需要很多因缘 ,而持续近千年的佛经翻 译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没有佛经的翻译,佛 教在中国的传播几乎不可 想象。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 的发展,随着中国全面参 与到人类共同体之中,中 国越来越需要了解其他文 化,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 文化心量与文化态度—— 一种开放的,并同时具有 历史、现实、未来三个面 向的态度。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 2世纪,在地球不同区域 都出现过人类智慧的大爆 发,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 “轴心时代”(Axial Age) 。这一时期形成的文明影 响了之后人类社会2000 余年,并继续影响着我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 文主义、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 开始意识到我们正进入“ 第二轴心时代”。但对于 我们是否已经完全进入这 样一个新的时代,学者们 尚持不同的观点。英国著 名思想家凯伦·阿姆斯特 朗(Karen Armstrong) 认为,我们正进入第二轴 心时代,但我们还没有形 成第二轴心时代的价值观 ,我们还依赖着第一轴心 时代的精神遗产。全球化 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 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张力, 甚至冲突。这些冲突一时 难以化解。因此,我们须 要在新的历史境遇下重新 审视轴心文明丰富的精神 遗产。此一行动,必是富 有意义的,也是刻不容缓 的。 我们深信:第一,中 国的轴心文明,是地球上 曾经出现的全球范围的轴 心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第二,历史上的轴心 文明相对独立,缺乏足够 的互动与交融;第三,在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 间的互动与融合必会加强 和加深;第四,第二轴心 时代文明不可能凭空出现 ,须以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为前提。诸文明的互动和 交融是发展的动力,而发 展的结果将构成第二轴心 时代文明的重要资源与有 机组成部分。 简言之,由于我们尚 处在第二轴心文明的萌发 期和创造期,一切都还显 得幽暗和不确定。我们应 该主动地为新文明的发展 提供自己的劳作,贡献自 己的理解。考虑到我们自 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极 有必要继续引进和吸收印 度正统的瑜伽文化和吠檀 多典籍,并努力使之与中 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及尚在 涌动之中的中国当代文化 互勘互鉴乃至接轨,努力 让古老的印度文化服务于 中国当代的新文化建设, 并最终服务于人类第二轴 心时代文明之发展。此所 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基于这样朴素的 认识,我们希望在这些方 面做一些翻译、注释和研 究工作,出版瑜伽文化和 吠檀多典籍就是其中的一 部分。这就是我们组织出 版这套“瑜伽文库”的初衷 。 由于历史与个体经验 皆有不足,我们只能在实 践中不断累积行动智慧, 慢慢推进这项工作。所以 ,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 和各方朋友的支持,并期 待与各界朋友有不同形式 的合作与互动。 “瑜伽文库”编委会 2013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