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选编了蒋介石写给前后几位妻子和儿孙的部分家书,他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的部分日记,和他的一些散文、诗作。书中收录的宋美龄访美期间与蒋介石的往来电函内容,表面似为家书,实质所谈国事。蒋介石对蒋经国、蒋纬国的家谕和蒋经国回忆所受乃父的庭训,都反映了其舔犊之情。 本书内容虽然也涉及蒋介石的政治军事活动,但较多地偏重于他的家族、家庭、婚姻、师友交往和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从这些能反映他的思想性格特点的自述性文字中,读者能够了解到蒋介石的心理活动、个性、修养和处事作风。这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一个更全面、真实的蒋介石。 作者简介 曾景忠,江苏省泰兴县人。1937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0年-1974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1974年调至中央美术学院,曾担任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1979年-1980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进修中共党史。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先后参与编辑学术刊物《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任《抗日战争研究》主编(执行),为编审(研究员)。编译著成果:合编《宁调元集》、《蒋经国自述》(资料),合译《剑桥中华民国史》,编《中华民国史研究述略》《中国革命史研究述评》,主编《抗日烽火群英》、《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典》、《血色长空——中国空军抗战纪实》(合作),撰著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论文多篇,合撰《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卷。 目录 卷一 家书辑录 一、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异书函(1921年) 二、蒋介石致姚冶诚函(1921年11月-1922年3月,7件) 三、《陈洁如回忆录》中蒋介石致陈洁如函 附一 关于蒋介石出国期间给陈洁如的五封家书的真伪问题 附二 蒋介石致张静江函(1926年7月30日) 四、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前交往信函和结缡文书 五、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与宋美龄来往信函和蒋介石的遗嘱 六、抗日战争中,宋美龄访美期间蒋介石与宋美龄来往电函(1942年11月28日-1943年6月25日,44件) 七、宋美龄访美期间与蒋经国、蒋介石之来往函电摘抄(1948年12月-1949年2月) 八、蒋介石谕蒋经国、蒋纬国家书(1920年2月9日-1970年6月15日,52件) 九、蒋介石谕孙儿的家书 十、蒋介石对蒋经国电函之批示墨迹、题词影印件(11件) 附录一 蒋经国《我所受的庭训》(1956年10月30日) 附录二 宋美龄致蒋经国函(1978年4月1日) 附录三 蒋经国呈蒋介石、宋美龄函墨迹(11件) 卷二 日记选录 一、蒋介石日记中有关家庭婚姻内容摘录(1916年-1931年) 二、蒋介石日记中有关蒋宋婚恋感情内容摘录(1927年-1928年) 三、蒋介石早期日记中有关政治活动内容摘录(1919年6月-1926年12月) 四、蒋介石早期日记中有关军事活动内容摘录(1919年1月-1922年12月) 五、蒋介石《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六、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行程活动日记(1923年8月-12月) 七、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日记(1931年9月) 八、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1936年12月10日-31日) 附 蒋介石《西安半月记》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九、蒋介石卢沟桥事变日记(1937年7月8日-31日) 十、蒋介石一九四九年日记摘录 卷三 家族追思 为武岭蒋氏宗谱手书先系考序(1948年6月11日于南京) 哭母文(1921年6月15日于溪口) 先妣王太夫人事略(1921年6月25日于溪口) 先妣王太夫人哀思录感言(1923年8月) 慈庵记(1923年12月17日于溪口) 先妣王太夫人百岁诞辰纪念文(1964年11月9日) 亡弟瑞青哀状(1918年4月10日于汕头) 祭长兄锡侯先生文(1937年4月15日于溪口) 外王父品斋王公传(1932年6月13日于庐山牯牛岭) 外王母姚太夫人传(1932年11月8日) 报国与思亲——五十生日感言(1936年10月31日于洛阳) 卷四 人物纪怀 祭总理文(1925年3月30日于广东兴宁军次) 克复北平祭告总理文(1928年7月6日于北平)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与战后世界(1942年11月17日于重庆) 中山楼文化堂落成纪念文(1966年11月12日) 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中山堂落成贺词(1973年9月8日) 祭陈英士先生文(1916年5月20日于上海) 祭廖党代表仲恺文(1925年8月31日于广州) 致祭谭延闾院长文(1930年10月18日于南京) 林故主席百年诞辰纪念文(1968年2月11日) 追念孔故资政庸之先生事略(1967年9月2日) 致吴稚晖先生祝贺八十寿函(1944年3月22日于重庆) 吴敬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1964年3月25日) 黄膺白先生家传序(1945年11月28日于重庆) 卷五 书翰忆述 上总理书(1921年3月5日) 《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序 致黄郛电函二则 武岭乐亭记(1925年6月18日) 革命思想起源和早期革命活动 《自反录》序 游石仓记 卷六 诗联杂著 序言 蒋介石为中国近代历史 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中 国台湾地区有关他的著作、 史料、传记出版甚多。改革 开放以来,随着中华民国史 研究的兴起,中国大陆对蒋 介石的研究也有相当程度的 开展。但由于政治的原因, 至今蒋介石的著作尚未出版 过。本书试行选辑了蒋介石 的部分书信、日记和追忆亲 人的文章等结集成书,供关 心蒋介石历史的一般读者阅 读,亦可供研究者参考。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 在蒋介石的政治军事活动之 外,选取能反映他的思想、 心理、性格特点的自述性文 字,偏重于他的家族、家庭 、婚姻、师友交往和对人物 的评价、零星的撰述等,虽 然选有他在重大历史事件发 生时的部分日记,但也着眼 于能反映他的心理活动、个 性、修养、处事作风等方面 的内容。 本书收录的“家书”部分 ,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 为蒋介石与他前后几个妻子 间的书信,记载了他的家庭 婚姻关系。二为西安事变中 和抗日战争时期和1949年 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书信 电函,记录了那段历史中中 国政治、外交的一些场景。 三为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 蒋纬国以及孙儿进行教导的 书信,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其 子孙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家书附录中辑录了蒋经国 所撰《我所受的庭训》,比 较系统地叙述了他受乃父教 导的情况。 本书选录的蒋介石日记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 蒋介石早期日记中有关婚姻 家庭情况内容的摘录,和早 期(1919年—1926年)政治、 军事活动内容的摘录,并附 有其记述在永丰舰随侍孙中 山经过的《孙大总统广州蒙 难记》。第二部分收录了民 国时期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和“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 和1949年退出大陆时蒋介 石的日记,人们从中可以看 出,蒋介石是如何应对这些 严重影响中华民族历史命运 的突发事变的,特别是可以 窥见他的思想心理活动。本 书收录的蒋介石《西安事变 日记》,系根据大陆和台湾 两位学者抄录的版本参照编 定的,另附有事变结束后蒋 所著《西安半月记》、宋美 龄撰《西安事变回忆录》, 供阅读参考。 本书“家族追思”部分, 收录的是蒋介石对蒋氏家族 的谱系的考序和他对母亲、 兄弟和外祖父、外祖母痛悼 的一些纪念文。文中所述真 切地反映出蒋对家族骨肉亲 人的深挚感情。 本书“人物纪怀”部分收 录了蒋介石纪念孙中山和其 他民国重要人物的文章。 书中“诗联杂著”部分还 收录了蒋介石少量的诗作联 语之类的作品。 作为人物史料,本书所 收资料虽然尽可能避开蒋介 石后期的具有强烈政治内容 的史料,但所收内容必不可 免地涉及他的政治立场。蒋 介石的反共态度是众所周知 的。在本书编辑中,对于其 中特别突出的诅咒辱骂性的 反共词语作了若干删节处理 ,但为了保持史料中文气的 连贯和蒋介石的真实立场面 目,有的地方只能存真,相 信读者在阅读中能作鉴别和 分析。蒋介石是一个有待历 史评价的人物。编辑此书并 非直接对蒋氏作评价,而只 是为读者了解蒋介石提供一 些史料。希望广大读者对蒋 氏著述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 加以阅读。 本书编辑中对每一部分 史料的背景作了简要介绍, 对史料中一些人名地名事件 等做了注释。如有不当之处 ,敬请识者指正。 本书编者 2009年11月 导语 蒋介石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中国台湾地区有关他的著作、史料、传记出版甚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兴起,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研究也有相当程度的开展。但由于政治的原因,至今蒋介石的著作尚未出版过。本书试行选辑了蒋介石的部分书信、日记和追忆亲人的文章等结集成书,供关心蒋介石历史的一般读者阅读,亦可供研究者参考。 后记 《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 选录》一书,承蒙团结出版 社张阳等同志筹划安排,现 在得以增补再版。此际,我 不忘略念此书原是由王东方 同志邀我编辑的。这次再版 ,伍容萱同志以其学识和严 谨学风,对书稿认真细致地 进行校核。我对出版社诸同 志深致谢意。 这次增补修订,新补充 摘录的蒋氏1949年日记摘 录和1949年间宋美龄与蒋 介石、蒋经国的来往西电, 系录自《蒋经国自述》《蒋 总统秘录》《蒋中正的一九 四九》等书,特子说明。 本书编者 2023年9月 精彩页 本书辑录的蒋介石家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有关蒋介石与原配妻子毛福梅离异的书函,和与后娶的姚冶诚、陈洁如二人的通信。 二是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通信。其中包括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前的来往信函、蒋宋结婚相关的文书、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通信;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借赴美治病之机与美方会谈交涉过程中,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大量来往电函;宋美龄1948年赴美后,与蒋经国、蒋介石间来往电函之摘录。就内容而言,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通信,大部分已超出了家事的范围,而是商讨交流国事了。 三是蒋介石写给其子蒋经国、蒋纬国(绝大部分是写给蒋经国的)的大量信函,内容是教导儿子如何读书学习,以及如何注重身体保健、道德修养的。 四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写给孙儿蒋孝武、蒋孝勇的信。 此外,收录有蒋介石对蒋经国电函批示的影印件、题词等。 附录在家书篇中的,还有蒋经国写给父母亲信件的手迹和蒋经国所著《我所受的庭训》、宋美龄致蒋经国的一封信。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过去人们多关注蒋介石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活动,对其婚姻、家庭关系和纯属于个人隐私的精神生活层面,了解相对较少。当然,在这方面以前也出版过一些著述,也有过叙述和分析。但是,真相究竟如何,读者亲自阅读蒋介石与其家人之间交流的信函,能够直接、真切地窥视到蒋介石的心灵世界。 至于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通信和来往电函,则是重要史料,更可供历史研究者参考。 一、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异书函(1921年) 蒋介石与原配夫人毛福梅于1901年成婚。毛福梅长蒋氏五岁,蒋系奉母命与毛氏结缡。蒋介石长期在外读书活动,与毛氏缺乏感情,并移情于外。他对毛氏由冷落而嫌弃。因碍于母亲王采玉,与毛氏勉强维持关系。1921年6月,蒋母病逝。11月,丧礼完毕。蒋介石乃发出离异声明。 毛福梅为蒋经国生母。蒋介石与毛氏离异后,毛氏仍住在蒋家。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12日,毛氏遭日军飞机轰炸,遇难身亡。 (一)蒋介石致毛懋卿函 1921年4月4日 十年来,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顿生怨痛者,亦勉强从事,尚未有何等决心必欲夫妻分离也。不幸时至今日,家庭不成家庭,夫固不成认妻,妻亦不得认夫,甚至与吾慈母水火难灭之至情,亦生牵累。是则夫不夫,妻不妻,而再加以母不认子,则何有人生之乐趣也。……吾今日所下离婚决心乃经十年之痛苦受十年之刺激以成者,非发自今日临时之气愤,亦非出自轻浮的武断,须知我出此言,致此函,乃以至沉痛、极悲哀的心情,作最不忍心之言也。高明如兄,谅能为代谋幸福,免我终身之苦痛。 (二)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异书 1921年11月28日 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之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之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余以后之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余十八岁立志革命以来,本已早置生死荣辱于度外。惟每念老母在堂总不使以余不肖之罪庆,牵连家中之老少,故每于革命临难决死之前,必托友好代致留母遗禀,以翼余死后聊解亲心于万一。今后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二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以报尔祖母在生抚育深恩,亦即所以代余慰藉慈亲在天之灵也。余此去何日与尔等重叙天伦,实不可知。余所望于尔等者,惟此而已。特此条示经、纬两儿,谨志毋忘,并留为永久纪念。 二、蒋介石致姚冶诚函(1921年11月-1922年3月,7件) 姚冶诚为蒋介石侧室夫人。蒋介石于1916年与姚氏结识,后带回奉化溪口家中。蒋介石将收养的戴季陶之子,即蒋纬国,交姚冶诚抚养。蒋介石嫌姚氏嗜赌,不知治家,痛斥而不改,渐渐疏离。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成婚前,与姚氏关系算已了结。姚冶诚与蒋纬国感情深厚,直至1966年在台湾病逝。 (一)1921年11月30日 冶诚: 前示纬儿两丽,想已收到。兄定口日由港起程赴桂,路上约须半月工夫,甚寂闷也。清口如何,深以为念。乡间倘不太平,可往城中陈先生家度岁,待正月杪再回溪口可也。在家无事,请每星期写一封信寄来。如有要事,可托上海发电报。经、纬两儿想必玩笑如常。此信写于香港浅水湾酒店。(十一月三十日)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