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事里的中国(7帝王之路)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公孙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帝王之路》把建立新王朝比作创业,以《史记》《资治通鉴》为依据,讲述了五位开国之君的故事,聚焦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丢了囚犯的小吏刘邦决定亡命;起义军被围困昆阳,刘秀力排众议领军突围;隋朝失道,豪族子弟李世民唆使父亲造反;朱元璋在濠州站稳脚跟后毅然离开,谋求更大格局;而曹操选择有生之年不称帝,是假仁假义还是不忘本志?本书通过分析帝王的抉择,来解读历史和人性。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与其说是“天命”,不如说是“人心”。
目录
序:什么是天命?
卷一,流氓得天命:汉高祖刘邦
1.男儿立志——大丈夫当如是也
2.超越项羽——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大胆用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4.脸皮够厚——必欲烹尔翁,分我一杯羹
5.诛杀功臣——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6.万世一系——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卷二,耕读世家子弟得天命:东汉光武帝刘秀
1.起义前后——娶妻当得阴丽华
2.能伸能屈——从昆阳到洛阳
3.大度能容——推赤心入人腹中
4.驱狼赶虎——借赤眉灭玄汉
5.一统天下——既得陇,复望蜀
6.光武中兴——因袭西汉,以柔道治天下
卷三,宦官后人终不得天命:三国魏武帝曹操
1.千古定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睥睨群雄——挟天子以令诸侯
3.赤壁之战——一着错天下三分
4.自明本志——终于未能称帝
5.立储正确——成功套用周文王模式
卷四,豪族子弟得天命:唐太宗李世民
1.关陇集团——没有隋炀帝就没有唐太宗
2.隋失其鹿——李渊举兵入关中
3.用兵如神——削平河北群雄
4.骨肉喋血——玄武门兵变
5.天可汗——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6.贞观之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卷五,赤贫阶级得天命:明太祖朱元璋
1.红巾军起义——小和尚成了副元帅
2.龙盘虎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3.鄱阳大战——灭陈友谅抚平东南
4.大局在握——遥控各路远征军
5.诛杀大臣——削除帝国权杖上的蒺藜刺
6.绝对皇权——大明王朝的性格就此确定
跋:得人才者得天下
序言
《帝王之路》序
什么是天命?
史书上一再出现一个词“王者不死”,意思是,某
人系“天命所归”,所以能大难不死,甚至屡屡逢凶化
吉,想要害他的人都不成功,因此说他是上天注定的“
王者”。可是这个说法是倒果为因,其实是某人在群雄
逐鹿天下的淘汰赛中赢得了最后胜利,其他逐鹿对手都
死了、投降了,而他没死、胜利了,他才成为王者。
本书选择的五位开国君主,都是因为前朝天命终结
而兴起,其中只有曹操未能建立“天命”,另外四位:
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都建立了一个长久的王朝
。他们也因此赢得了撰史权,史书上于是充斥关于他们
的各种神迹,例如:母亲与龙交合而生、相貌隆准日角
、黄龙现身出生地、出生时二龙戏于门外、生产时红光
满室等,也是要为他们的“天命”做佐证。
然而他们确实屡次逢凶化吉,难道真是因为生有异
象、王者不死吗?还是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对了什么?本
书要窥探的,就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面对机会出现(好
运或危机)时所做的决断。他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是
在怎样的情境、心境之下,依循怎样的思考做出决定?
至于曹操,正好是一个对照,他距离一统天下可说只差
一步之遥,他的功业更丝毫不逊于另外四位,那么,他
又为什么可以称帝而终其一生不称帝?
为此,本书在述说历史时,增加了两个单元“赞”
和“觇”,前者是评论,近似史书作者的曰、言,后者
是觇探当事人在当下的心境,和他做成决定、采取作为
的思考因素。
用这样的方式说历史故事,其实是希望带动一种学
习历史的方法。钱穆先生说:“读历史要在现实中找问
题,到历史里寻答案。”然而时空迥异、人事殊非,想
要复制前人的成功,事实上不可能,但是进入历史情境
,体会前人当时的心境,探索他们取得成功或化险为夷
的决策思考——当时局势中,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
甚至该赌、不该赌,却是可以学到,而且有事实结果可
验证的。
释“天命”
“天命”不应该是阴阳学的定义,本书对“天命”
尝试做不一样的诠释。
上古时代有信仰而无宗教,农业民族凡事看老天的
脸色,于是人们信仰“天”。而地上的政权为了巩固它
在人民心中的正当性,乃宣称自己得到“天命”。
尧舜时代的禅让制度,不必托言天命,因为人心(
四方部落)认同舜、禹最贤能,他俩继承尧、舜为领袖
理所当然。可是,禹死后,四方部落不归向禹所指定的
继承人益,而归向禹的儿子启,因为启比较贤能,却就
此走入君主世袭。
夏朝传到桀,桀暴虐,商汤伐桀是顺应人心,但是
夏朝建立既久,人心认同夏朝有“天命”,商汤要颠覆
夏朝的正统,于是在誓师之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凯旋之时又说“敢昭告于上天神后”,意思是夏朝
失去了天命,并于人心广植“商朝有新天命”的观念。
后来商朝传到纣,纣暴虐,周武王伐纣,同样模式再现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简单说,所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应人”
是必要条件,“顺天”则是充分条件。
到了春秋时代,虽然周天子沦为名义上的诸侯共主
,已经毫无实力,可是当楚庄王向周王室“问鼎”时,
王孙满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天命未改”。
楚庄王当时讨伐戎人得胜,班师途中将大军开到雒
邑城外示威,派出使者向周天子“问鼎”,王孙满对楚
使说:“重点在德而不在九鼎,周王室虽然式微,天命
却还没改变,不是你们楚王可以问的。”王孙满这番话
点出了一个铁则:若前一个“天命”尚未终结,就没有
下一个“天命”。
直到秦始皇削平六国,周朝的“天命”才结束了。
秦始皇得了天下后,用和氏璧镌刻一方传国玺,玺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目的当然是彰显秦朝建立是拥
有“天命”的,可是这方传国玺却在仅仅十五年之后就
被呈献给了刘邦。刘邦拿到了传国玺,并且击败项羽得
到天下,但是汉朝的“天命”却不是因传国玺而建立,
而是因为西汉政府的治理得人心,国祚延续了两百多年

于是对前述铁则有必要做一些修改:周的天命告终
,而秦的天命不能建立,汉朝才有了机会。虽然必要条
件“应人”不变,但充分条件“顺天”不同了:“天命
”不是制造神话或拥有传国玺就能建立,必须年祚够长
,而年祚久远则建立在治理得人心上面。汉朝董仲舒说
得最明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
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
,天夺之。”简单说,就是得人心才能得天命。
本书五位主人翁都是在前朝失去“天命”,兵革四
起的情势下,赢了逐鹿大赛,后来也能长治久安,乃建
立了“天命”。
导语
这本《帝王之路》讲了五位皇帝打江山的故事,他们是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朱元璋。这五位都是性格鲜明、天资卓越的大人物,若要说他们有何共同点,那肯定是:都有远大的志向、超凡的个人能力,都善于识人用人。不过这共同点也太概括太抽象了,还是分析他们的差异更有趣。很多读者对这五位肯定已经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还曾将他们相互比较、在心里排了高下名次。这本书倒没有给他们排名,但也在一边讲各位皇帝的故事,一边分析他们的出身、性格、战略偏好、业余爱好、个人优势和劣势、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在对他们进行比较的时候,也指出后世某位皇帝的一些决策,很可能是参考了前面皇帝的成功案例。如果我们之前已经给他们五位排了名次的话,读过这本书,应该可以巩固或调整心里的排名吧。我们也可以和作者一样,认为他们可以并列第一(也欢迎其他皇帝加入并列)。总之,从五位出身、性格、理想各异的大英雄的成长经历中,一定能读出共鸣、读到经验教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