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被动教到主动学(塑造课堂新生态的六节必修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王福强//陈敏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赋予学生“主动学”的能力、为课堂“提质增效”为目的,从协调教学要素、师生互动、目标导向、动态生成、改革创新、生命关怀等六个维度,全面诠释课堂教学的核心诉求,指出课堂管理的理解偏差和教学误区。一线名师王福强、陈敏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教学反思,引领读者深入探索课堂新生态的构造方式。全书立足真实课堂施教情形,剖析学生心理、精授教学技巧,为新人教师提供科学实用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度过职业磨合期;向资深教师展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形,帮助他们开拓教学视野,突破提升瓶颈期,给予广大教育工作者职业成长的金钥匙,寻找优质、高效教学的最优解。 目录 序言:课堂之道 第一节:课堂的和谐之道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幸福之源 把课堂当作生命的一部分 寻找课堂的快乐“本源” 不上无准备之课 剔除虚幻的“完美” 学习兴趣仰仗于后天培养 把“错误”当作重要的课堂资源 心中有案,更要“目中有人” 根据学的法子选择教的法子 让学生触摸到有温度的知识 赋予课堂“安全属性” 由管制课堂到服务课堂 本章小结 第二节:课堂的互动之道 课堂教学要追求“和而不同” 把控好“自学环节” 设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 用交流和展示激活课堂 拒绝虚假的小组合作 善于诱发课堂“争论” 质疑是课堂的灵魂 让学生学会倾听 巧妙利用“兵教兵” 课堂提问要克服“六重六轻” 指令清晰才能配合默契 切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本章小结 第三节:课堂的实效之道 建立自己的课堂“规矩” 课堂规则重在落实 谨防“破窗理论” 好习惯让课堂教学更加流畅 发挥学习目标的“导航”作用 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 别让45分钟缩水 挖掘富有学科特色的学习方法 把握“讲”的分寸 再谈教师的“讲” 反馈矫正很重要 迅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 确保当堂过关 科学设置课堂反馈期 教师要掌握“望闻问切”的课堂技艺 摒弃“对答案”式的讲评 追求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合理布置和处理作业 分层次布置课堂作业 本章小结 第四节:课堂的魅力之道 做一块吸引学生的磁石 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心 保持你的激情 敢于承认课堂失误 学会幽默 彻底消灭“口头禅” 有自己的“风格” 锤炼你的过渡语 掌握“停顿”的艺术 让课堂的结尾更有余味 要善于捕捉教学细节 有效课堂的基础是“心中有生” 改变教师,才能改变课堂 本章小结 第五节:课堂的创新之道 “善变”的课堂才有魅力 别做教材的“搬运工” 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新鲜元素” 莫给教案当“奴隶” 给你的课堂“瘦身” 别让你的课“密不透风” 让板书重回课堂 别做课件的奴隶 因课制宜,因材施教 让作业评阅“变脸” 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 让死记硬背退出我们的教学 本章小结 第六节:课堂的人文之道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别“丢了学生” 先学后教,不学不教 不解学情勿谈上课 “备学生”才不会“对牛弹琴” 用小成功引来大成功 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 修炼课堂评价艺术 彻底删除“标准答案” 本章小结 精彩页 善于诱发课堂“争论” 笔者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听课评课活动时,见过这样 的一幕:讲课教师正在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全班学生分析和讲 解一道例题,班上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站了起来,非常坚决地 说老师的思路有误,并当众阐述了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和分析 (当然,这个教师的思路没有错误,只是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 失误)。很快,教师和这个学生就针对这道试题的不同理解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全班学生也都参加到了这场激烈的 “争论”当中,“两大派”的“争论”使得整个课堂一片“混 乱”。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没能如期完成。 课后,参加评课的老师几乎异口同声:从这节课来看,师 生配合不默契,学生故意刁难教师,课堂组织混乱,教学任务 没能完成,这堂课是失败的、低效的。 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并不认同,相反,我觉得这节课相当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学生,不“迷信”教师,不怕 挨批评,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同老师“争论”;再看 老师,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放弃了一堂课的所谓“完 美”,参加到学生的“争吵”当中,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 对知识的理解失误。课堂上“争论”发生的时候,学生的眼睛 是发亮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知 识之外更宝贵的一些东西。这样的课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那为什么我们的某些评课老师却看不到这些优点呢?原 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对一堂课真正价值的理解有所偏差,以为 只有按照预设内容顺利完成的课才算是高效的课;二是内心的 恐慌,生怕自己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经验不够而造成课堂 失控,所以惧怕课堂上发生“争论”,一旦出现“争论”的苗 头,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迅速采用高压手段,将不符合自己思 想的观点扼杀。 其实,课堂教学正逐步走向开放、民主,这意味着在一 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对教学内容的独特 感受和理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经说法的“一言堂”,师生之 间、生生之间也不会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静如止水”“波澜不 惊”。因此,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常会“诞生”自由对话 的生动场面,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争论”。这样的“对 话”与“争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会让课堂放射出精彩与生命的活力。 很显然,学生是非常欢迎课堂上的“争论”的。中学生善思善辩,思想活跃,“争论”的形式非常切合他们的学习心 理。置身于课堂争论,学生会自觉地打开思路,从无疑的情况 里去发现疑问,并从中获得深层的启示。同时,各种思路的汇 合,不同观点的撞击,或在争论中各抒己见,或在商榷中求同 存异,或在辩论中针锋相对,都将促使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表达 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同时,将课堂争论植入教学,对于教师知识水平、授课水 平、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会促使教师在备课时不 再停留于熟悉教材、按部就班,而是吃透教材,并将其融会贯 通。也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对课堂争论随时可能出现的错综复 杂的局面处乱不惊,应对自如。 有些教师最担心的是一旦挑起“争论”,课堂上就一团糟,无法收拾。当然,课堂争论应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的教 学活动,绝不是“放羊”,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往往学生“混 战”一场,教师敷衍一番,最后就不了了之。这样的“课堂争 论”即使再“热闹”、再“壮观”、再“活跃”,也会沦为一 味地空谈或各自钻牛角尖而已。面对学生莫衷一是的纷纭意 见,教师应该及时引导,而不能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否 则,课堂争论就会失去目标,也就失去了“价值”。 有些教师之所以不喜欢挑起“争论”,原因就在于对争 论的结果难以把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学会区别对待即 可解决。有些争论,教师可提出倾向性意见,支持正确的观 点,修正谬误的意见,但不能搞简单的表态和裁决,而应特别 注意挖掘持错误意见一方表述中的合理成分并予以肯定,这样 才能使大家心悦诚服地判明是非,确定正误;对那些“公说公 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大可 让各种意见并存,互为补充,未必非要分出“子丑寅卯”。当 然,千万不能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学生服从老师”的简单 做法,而应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为准则。否则,就会挫伤 学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讨论就会变得冷冷 清清,争不起来,或只是表面热闹,形成不了争论的对立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