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陆象山诗歌赏析
分类
作者 全玲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整理陆九渊目前存世的诗歌共计36首,大致上按照其创作时间排序。书中对每一首诗的创作背景、关键字句作了详细的梳理与考注,以方便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又力图对每一首诗的文学艺术价值特别是其思想价值,进行力所能及的赏析与解读。另有附录由三部分组成:陆九渊论诗、咏象山先生诗词选编以及笔者的一篇亲历散文《谒象山墓》。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细微的补充,能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更加多面、立体、鲜活的象山先生。
作者简介
全玲,湖北荆门人。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长期师从著名学者王心田先生研究荆门的文化、历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陆象山研究专家。现任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委员会理事、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散文集《生命的地毯》和三十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1.疏山道中
2.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3.少时作
4.晚春出箭溪(二首)
5.子规
6.与僧净璋
7.赠化主
8.题慧照寺
9.改朱济道诗
10.访余昌言不遇留题
11.题云林宗祠
12.鹅湖和教授兄韵
13.挽张正应
14.挽石子重
15.游湖分韵得西字
16.送德麟监院归天童和杨廷秀韵(二首)
17.和黄司业喜雪
18.莺
19.和杨廷秀送行
20.应天山
21.简朱干叔诸友
22.闻莺(二首)
23.读书
24.古楼陂
25.仰首
26.书刘定夫诗轴
27.蝉
28.赠画梅王文显
29.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30.过普宁寺
31.环翠台
32.题达本庵
33.玉芝歌(并序)
附录1 陆九渊论诗
附录2 咏象山先生诗词选编
附录3 谒象山墓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诗词的大国。中国古代的士
大夫和读书人。很少有人不
写诗词的。韵文实际上占了
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半。中
国古代的诗歌有两言、四言
、五言、七言、骚体、长短
句,如滔滔江河,滚滚向前
。连《道德经》《天问》等
哲学名著都是用韵文的形式
表达出来的。中国古人的诗
情画意,就在他们的生活之
中。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
一叶总关情。从《诗经》、
《楚辞》、古诗十九首,到
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从魏晋南北朝到盛唐中唐
和晚唐,从北宋南宋的豪放
、婉约,到明清时代低徊苍
凉,中国古代的诗坛上群星
灿烂,洪波涌起,跌宕起伏
,蔚为大观。
由于汉字的形、音、意
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其形
状具有表意体系的具象美,
其音韵具有抑扬顿挫的音节
美,其意义具有穿越历史的
厚重美,尤其具有历史的多
重性、多重美,因而,中国
的韵文文学特别发达。程朱
理学与南宋心学崛起于中国
思想史、文学史发展的特殊
时期。中唐晚唐的诗歌像落
日烧起的晚霞,涂抹着西天
血色的黄昏。但是,中唐以
后中国朝野对佛教的批判、
吸收、涵化,佛教变文与勾
栏瓦舍的结合,在古典诗歌
的基础之上,又激起了两宋
长短句的充分表达,晓风残
月,灯火阑珊,曲尽情状,
一往而深。在文化的交融之
中,理学的波澜壮阔开拓了
中国思想史上的新境界。宋
代的诗歌,横岭侧峰,波光
云影,寓情于理,如寒月推
窗,春风绿岸,成了思想的
武器,润物无声。
陆九渊的诗歌首先具有
宋代心学理论的热忱和勇气
拓展出来的大疑大惧的精神
。武汉大学已故哲学家萧萐
父先生说:“陆九渊所创立
的心学,其最主要的理论特
点是昂扬人的主体意识,典
型地抽象发展了人的自觉能
动性。他的‘人学’理论,触
及一个重要课题,即他对正
宗理学所维护的伦理异化和
文化专制,进行了具体的揭
露,表示过深沉的抗议。”
陆九渊提出了要“堂堂地做
个人”的重要思想,首先就
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
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
人。”(《仰首》)在中国
诗歌史上,这是一首有名的
诗。但凡学过中国哲学史、
文学史的人都知道这首诗。
原因就是这首诗以非常简洁
的语言,把陆王心学作为人
学的根本要义彻底表达出来
,而且淋漓尽致。自作主宰
,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
心即理,致良知等,都无不
可以从中开发出无穷的资源
来。这首诗原本是一首僧人
的佛教诗,但是,陆象山改
头换面,四两拨千斤,体现
了整个陆王心学的表述风格
,同时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
一段佳话。
又如象山的《鹅湖和教
授兄韵》一诗:“墟墓兴哀
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
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
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非常有名。这就是在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被批为“没有
诗味”的说理诗。但是,这
首诗在中国哲学史上,甚至
在古代的东亚,都有极其广
远的影响。正是这首回应五
兄陆九龄,批评朱熹“支离”
哲学的诗歌,揭开了鹅湖之
会的序幕,朱陆之争,这一
千古不易的话题,从此以后
汪洋不息,搅动了风云八百
多年!其实,即便是从这首
诗歌本身的方方面面,我们
就可以看到,陆九渊不仅在
诗歌创作的格律上受到了极
其严格的训练,而且更是一
位才华横溢、情趣盎然的人
。我们从他的诗歌《访余昌
言不遇留题》中,就更可以
完全体悟出来:“蹇驴清晓
破平芜,来访故人村外居。
门掩却寻山背路,堂虚惟阅
案头书。不知车马从何往,
借问僮奴归得无。留待西风
日停午,只听松竹响萧疏。
”这首诗有孟浩然《过故人
庄》的影子,却境界恢宏,
比孟浩然的诗写得好。它展
现了诗人非常随意、闲适的
生活,是当时南宋学者的一
个生活横切面,但是,我们
结合陆象山其他的诗作,在
诗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哲人的
孤独。大师笔下清晓蹇驴、
村外平芜、西风翻书、松竹
萧疏的艺术形象有孤高,有
清冷,有末世儒者的孤芳自
赏,犀利深邃,也有禅宗的
虚无空寂,随遇而安,但是
,这首诗始终隐藏在唐代以
来山水诗的松涛、竹海之中

全玲老师是湖北省荆门
市陆九渊研究会的优秀成员
。长期潜心予陆九渊原著的
研究之中,像荆江默默无语
,却潜流暗涌直达东海;像
西去的峡江,两岸连山,层
峦叠嶂,气象万千。在老一
辈学者王心田等先生的指导
下,她默默无闻,为陆九渊
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她全力以赴,通过各
种途径,把陆九渊的诗歌全
部搜罗出来,予以版本的考
订、文字的注释和思想上的
疏通。相对于其他思想家来
讲,陆九渊的原始资料一直
收集不齐全,整理也不彻底
,甚至在断句标点上都存在
问题。仔细看了全老师的著
作,我们就会知道,全老师
这种潜心挖掘、整理的心态
,首先克服了我们所处时代
心浮气躁的习气,老老实实
面对原著,踏踏实实面对每
一个字、每一句诗。她已经
是我们学术界真正的稀缺人
物了。为此,我们必须向全
玲老师致敬。她的态度与精
神是值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8: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