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系列丛书精选世界文学名家所编著的儿童文学作品,旨在为国内孩子提供接近经典,易于阅读、开拓视野的文学读物。 本书是由美国心理分析小说开创者霍桑创作,为孩子重述经典的希腊神话故事,其中共包含六个故事:“弥诺陶洛斯”“俾格米人”“龙牙”“喀耳刻的宫殿”“石榴籽”“金羊毛”。故事以一个年轻的学生给一群小孩子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其中充满了神奇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唱响了正义勇敢的英雄赞歌。作者发挥了自己写心理分析小说的特长,将宏大叙事的神话故事改写得充满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me,1804~1864),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人之一。其作品多以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反映当时清教徒们复杂的情感及心理活动,具有神秘色彩。其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极具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长篇经典小说《红字》奠定了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后他又完成了《带七个尖顶的房子》、《玉石雕像》、《教长的黑面纱》等多部作品。 目录 中译本小引 弥诺陶洛斯 俾格米人 龙牙 喀耳刻的宫殿 石榴籽 金羊毛 新版后记 序言 希腊、罗马神话本来就 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一经 美国小说大师霍桑的琢磨就 更显得璀璨夺目了。100多 年来,霍桑以这些神话传说 为题材创作的12篇儿童故事 已成了西方儿童文学中的经 典作品。 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 桑(1804-1864)是一位我 国读者很熟悉的外国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红字》和其 他一些中短篇小说早就有了 中译本,在我国广为流传。 霍桑在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时 期专门为少年儿童写了两本 故事集:《神奇故事集》( 1852年)和《潭枸林故事 集》(1853年)。两本故 事集各收入神话故事6篇, 共计12篇。据说,霍桑在出 版这两本故事集以前,早已 把其中的故事反复讲给自己 的孩子们听,他们都记得滚 瓜烂熟了。所以,这12篇故 事都是以一个讲故事的人的 口吻叙述的,显得亲切动人 、幽默风趣,作者不时还穿 插几句精辟的议论,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霍桑从来都重视文学作 品的道德教育。当然,他在 为少年儿童写这些神话故事 时就更加注意这一点。他有 时还明确批驳了古代传说中 不合情理的地方,按人物的 性格做出合乎逻辑的修正。 这里无须对12篇故事的情节 和寓意一一加以评述了,读 者自己完全看得懂,因为作 者的态度是毫不含糊的。不 过应当指出的是,尽管随着 社会发展,世事沧桑,价值 观念不断改变,但人间正道 并未更改。光明正大、见义 勇为、大公无私、助人为乐 等精神,总是值得赞扬;阴 险毒辣、祸国殃民、贪得无 厌、损人利己等恶行,一直 遭人唾弃。处于人类文明孩 提时代的希腊是这样,霍桑 写这些故事时的19世纪的美 国是这样,今天的中国又何 尝不是这样呢? 霍桑的作品不仅有意给 人以道德上的启迪,而且还 很讲究艺术技巧。这12篇故 事并不是按照通常讲故事的 套路那样,按情节发生的前 后顺序平铺直叙的。在写每 个故事时,作者往往会抓住 一个中心,做到繁简运用得 当,并采用穿插倒叙的手法 使情节跌宕起伏。加上作者 独具匠心,以他丰富的想象 描绘出生动的细节,同时又 发挥出他善于描写细腻心理 的特长,给读者造成悬念。 有兴趣的读者看了本书后, 再读读那本给成人的《希腊 的神话和传说》,就会看出 两者的差异来。 刚才说过,这12篇故事 都是以一个讲故事的人的口 吻叙述的,在名为《神奇故 事集》的前6篇故事中,每 篇故事前都有一段“引言”, 故事后又有一篇“后记”。“ 引言”先把讲故事的时间、 地点、环境、起因,讲故事 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做一番生 动的描述;“后记”则描写了 听故事的人的反应和评论。 但在名为《潭枸林故事集》 的后6篇故事中,除了书前 的一篇小引外,每篇故事的 “引言”和“后记”都被省去了 ,中译本为保持前6篇与后6 篇体例上的一致,不再将上 述的“引言”和“后记”译出。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 安排的故事叙述者是一个名 叫尤斯塔斯·布赖特的青年 学生,听故事的是他的表姊 妹兄弟,起名为报春花、长 春花、香蕨、蒲公英、蓝眼 睛、苜蓿、越橘、车前草、 毛茛等。所以,个别故事( 如《俾格米人》)里出现了 其中一两个的名字。这里提 一笔,以防读者碰见时感到 莫名其妙。 目前,译名的不统一使 很多读者感到头痛,本书中 出现的人名、地名基本上与 楚图南先生译的《希腊的神 话和传说》保持一致,因为 他是根据罗念生先生的《希 腊拉丁专名译音表》译的, 是按照希腊文读音译的,而 不是像有些译者那样,是按 英语、俄语读音随便译出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青少年 读者在阅读各种希腊、罗马 神话故事和以这些故事为题 材的其他文学作品时有所遵 循,从而避免混乱。 译本根据的原本是美国“ 华盛顿广场经典文库”的一 卷本A Wonder Book and Tanglewood Tales。 蒲隆 1987年10月 导语 文学大师专为孩子重述的希腊神话,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 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明朗的情节,是孩子了解希腊神话的优秀范本。 霍桑用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想象来描绘故事场景,深度还原了神话世界的神秘与迷人。在情节的处理上,他去除了原版希腊神话中的血腥杀戮、恐怖狡诈等暗黑元素,保留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部分,故事中妖女、野兽等形象的残暴性被大大地削弱了,着重表现英雄们克服困难时的勇敢无畏,高度赞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仁爱等精神。 后记 不久前,以“全彩复古立 体互动工艺珍藏版”形式印 行过拙译《丛林故事》的后 浪出版公司总编室与我联系 ,说他们得到一本插图精美 的Tanglewood Tales,想用 我已出版过数次的译文,另 出一版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对于译者而言,这是一件 令人喜出望外的好事,当然 会欣然应允,而且可以借此 机会更正前两版中出现的一 些文字错误。 我根据一卷本A Wonder Book and Tanglewood Tales翻译的故事集,最早 由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于 1989年出版,名为《霍桑 神话故事集》。两本书未加 区别,12篇故事依次排列。 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局限,现 在看来,这本书的外观算不 上精美大气,但从内容上看 ,尽管依据的是手写稿,但 文字上没有出现差错,插图 装帧也是颇用心思的。 几年之后,常给多家出 版社和文化公司组稿的宋兆 霖先生把这个译本推荐给北 京一家大报的出版社,该社 将它编入“六角丛书”。这次 我将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出 版的《霍桑神话故事集》寄 给宋先生时,在书上标明前 6篇为《神奇故事集》,后6 篇为《潭枸林故事集》。最 终这个新版的书名采用《神 奇故事集》。这个版本装帧 大气,又有“易中天教授特 别推荐”,占足了优势,然 而美中不足的是文字错误较 多。 2015年,又有一家文化 公司与我联系,拟将《神奇 故事集》出新版。翌年,一 家出版文学图书的更权威、 更专业的出版社将其纳入“ 大作家·小童书”系列。 AWonder Book和 Tanglewood Tales分别出版 ,前者仍用《神奇故事集》 ,后者为了呼应“神奇”,改 用《古怪故事集》。我寄回 签过字的合同时,附了一份 针对上一个版本的勘误表, 因为他们是以第二个版本为 蓝本的。这个版本还对前一 个版本的其他一些文字差错 做了修正,书中使用的插画 是由美国插画家弗吉尼亚· 弗朗西丝·斯特雷特绘制的 彩色插图,装帧比第二个版 本更加讲究。 Tanglewood Tales我最 初给的译名是“坦格林故事 集”,第三个版本的编辑改 用“古怪故事集”,现在我将 它改译为《潭枸林故事集》 是有如下理由的:马萨诸塞 州的伯克希尔山区是著名的 风景胜地,霍桑富有的朋友 塔潘租住在另一位富豪沃德 的豪宅“高林山庄”里,于是 想把自家的“小红屋”租给朋 友霍桑,让他在那里一边享 受该地的自然风光,一边静 心写作。1850年春,霍桑 带着妻子应邀前往,一住就 是一年半光景。在那里他写 下了《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 子》和《神奇故事集》,并 开始写《潭枸林故事集》。 这两个儿童故事集的背景就 是“高林山庄”。富有的塔潘 并不满足于租住别人的豪宅 ,他购置了与豪宅毗邻的二 百一十英亩农田,起初种植 果树,后来计划修建一座更 加豪华的山庄。霍桑将其命 名为“潭枸林”。这座豪宅因 建筑师等原因没有修成,但 因霍桑与住在附近的另一位 大小说家麦尔维尔和其他一 些文人的交集,被人称为“ 潭枸林圈子”。于是这里的 优美自然环境又增加了为人 津津乐道的霍桑等文人作家 的人文因素。《潭枸林故事 集》于1853年出版。用宅 号做书名在中国也很流行, 如《随园诗话》《缘缘堂随 笔》等。将Tanglewood音 译为“坦格尔伍德”最省事, 就像把New York译成“纽约” 那样,但英美的地名跟中国 的地名一样,往往是有含义 的。 Tangle的意思是树枝纠 结,Wood意为树林。我之 所以将Tanglewood Tales译 为《潭枸林故事集》是因为 “枸”在汉语里有“树枝弯曲 ,树根盘错”之意,“潭”是 音译,为了与风景胜地的湖 光山色相适应,“潭”比原来 的“坦”更有提示作用,这也 许有苛细之嫌。我对文学作 品中没有固定译名的小地名 ,不主张一概用音译的办法 处理。这种做法还望得到专 家学者与读者的认可。 好了,这篇“后记”过于 烦琐,就此打住。祝愿“后 浪”永远滚滚向前,并企盼 一本装帧精美、文从字顺的 中文版《潭枸林故事集》早 日面世。 蒲隆 2023年春节 精彩页 弥诺陶洛斯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高山脚下的特洛曾古城里有一个小男孩,名叫忒修斯。忒修斯的外祖父庇透斯王是那个国家的君主,人们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英明的人。由于忒修斯生长在王宫里,生性又伶俐,所以从老国王的教导中获益匪浅。忒修斯的母亲叫埃特拉,可是这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不过从忒修斯刚刚能记事的时候起,埃特拉就常常带着他走进一座森林,在一块深陷进土里、长满青苔的岩石上坐下。她就在这里给儿子讲起他的父亲,她说他父亲名叫埃勾斯,是一个伟大的国王,统治着阿提卡,住在世界名城雅典。忒修斯很爱听埃勾斯王的故事,常常问他的好妈妈埃特拉,为什么爸爸不回来跟他们一起住在特洛曾。 “唉,我的宝贝儿子,”埃特拉叹了一口气回答说,“他身为一个君主,有他的百姓需要关心。在他的心目中,他所统治的男男女女就是他的子女。他很少能像别的做父母的人那样花时间去疼爱自己的孩子。你的父亲永远不能为了要见他的孩子而离开自己的王国。” “嗯,亲爱的妈妈,”孩子问道,“那我为什么不能到名城雅典去跟埃勾斯王说,我就是他的儿子呢?” “过些日子兴许可以。”埃特拉说,“别着急,我们以后再看看吧。你年纪还小,身单力薄,不能出去冒险。” “要多久我才能长得身强力壮呢?”忒修斯一个劲儿地问。 “你还是个小不点儿呢。”他母亲回答说,“能不能出远门,得看你搬不搬得起我们坐的这块石头。” 小家伙有点儿自不量力,抓住那石头粗糙的凸起部分猛地一抬,结果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石头却纹丝不动。它好像在地里扎了根似的,难怪他奈何不得,因为要把它从土里搬起来,那可得一个大力士竭尽全力才行呢。 他母亲站在一旁瞅着,看见孩子那股热心而又弱小的劲头儿,嘴唇上、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苦笑。看见他已经这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外面的世界冒险,她不由得伤心起来。 “你明白了吧?我亲爱的忒修斯,”她说,“等你的力气比现在大得多时,我才能放心地让你到雅典去跟埃勾斯王说你是他的儿子。不过等到你能搬得起这块石头,得先让我看看底下藏的是什么,我才能答应让你走。” 从此以后,忒修斯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母亲他是不是该去雅典了,而母亲还是指指那块石头,告诉他即便再过好几年,他还是没有力气搬动它。可是那红脸蛋儿、卷头发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生拉硬拽那块巨石,尽管他还是个孩子,却在完成一项巨人不全力以赴也很难完成的任务。在此期间,那块石头似乎往地里越陷越深了,上面的青苔也越长越密了。到了最后,它看上去简直像一个绿色的软座,只不过有几个灰色花岗岩疙瘩露出来罢了。每当秋天到来,树木上的红叶就会撒在石面上,而石头底下长出蕨类植物和野花,有一些已经爬到石头上面来了。看样子,这块石头已经跟大地连成一体了。 尽管这项工作看起来十分艰巨,可是现在忒修斯已经长成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认为离他制伏这块重石头已经不远了。 “妈妈,我相信石头动了!”有一次,他试着搬动石头以后喊了起来,“周围的地都裂开了一道缝儿!” “没有,孩子!”母亲急忙答道,“你不可能搬动它,您仍然是一个小孩子呢!” 尽管忒修斯让她看那块地方,他认为由于石头动了,一朵花的花梗已经快被拔起来了,可她还是不信。不过埃特拉叹了口气,神情忐忑不安。毫无疑问,她开始意识到她的儿子已经不是个孩子了,过不了多久,她就得打发他到世界各地去冒险了。 过了不到一年,他们俩又坐在这块青苔覆盖的岩石上。埃特拉又给他讲重复了千百遍的他父亲的故事,讲他将怎样高兴地在雄伟的宫殿里接待忒修斯呀,怎样把忒修斯介绍给他的臣民,并告诉他们这是他的王位继承人呀。忒修斯真是望眼欲穿,简直没心思稳稳坐着听他母亲讲话了。 “亲爱的妈妈,”他喊了起来,“我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样有劲头!我不是个小孩子,也不是个毛头小伙子!我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现在该认认真真试着搬一下石头了。” “啊,我最亲爱的忒修斯,”母亲回答说,“还不到时候呢!” “到了,妈妈!”他斩钉截铁地说,“到时候了!” 于是忒修斯极其认真地弯下腰去,下狠心、使牛劲大干起来,他那勇敢的心全部扑到这项工作上了。他要跟这块巨大的顽石拼个你死我活,好像它就是一个活着的敌人似的。他拽呀,抬呀,决心一举成功,要不就死在那里,让那块石头永远成为他的纪念碑!埃特拉站在一旁凝神注视着他,双手十指交叉紧握在一起,心里既有做母亲的自豪,也有当母亲的悲伤。那巨石动起来了!是呀,它被慢慢地从青苔和泥土里抬了起来,把上面连带的灌木、花草都连根拔了起来,然后石头被翻了个个儿。忒修斯成功了! P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