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向隅(孤独的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梁超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向隅——孤独的历史》是梁超“消极美学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由历史哲学领域转回美学领域,对人类美学文明的情感基调展开探讨,阐释了“孤独”在人类文明隽永深邃的文化历史的形成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全书分为“孤独之表象”“孤独之里象”“孤独之大轻蔑”三部分,分别从诗歌、绘画、语言学切入,剖析了孤独的外化表达;从哲学、物理学、神话、心理学角度论证了存在的孤独本质;并阐释了孤独及孤独主义参与塑造文明的机制。 作者简介 梁超,浙江杭州人,艺术史与美学博士。学者,作家,策展人。从事美学研究、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部分 孤独之表象 孤独的思考 孤独的言说 孤独的描绘 第二部分 孤独之里象 存在之孤独 人境之孤独 灵魂之孤独 第三部分 孤独之大轻蔑 孤独罪 孤独之附庸风雅 孤独晚期症候 无题 跋 序言 沉湎于这一泓孤独的湖 水 蓝庆伟 《哀歌——论文明的消 极美学气质》《睹物——历 史的展示及其层级消费》 与《向隅——孤独的历史》 是梁超的“消极美学三部曲” 。得知梁超的“消极美学三 部曲”计划大概是在2017年 ,那时《哀歌》正在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审阶 段,从该书出版的2018年 到第二本书出版的2020年5 月,梁超以两年一本的出 版频率将这一“宏大计划”逐 步呈现,到2022年的5月, “消极美学三部曲”的最后一 部——《向隅》也已完成修 订。待《向隅》一书出版 ,“消极美学三部曲”即将告 一段落。有幸提前拜读梁 超兄的新作,结合前两本 的观感,一方面不禁感叹 其才华横溢、思维冷静、 文字诙谐,我等文字工作 者难以望其项背;另一方 面也羡慕梁超的“孤独化”精 神——正如《向隅——孤独 的历史》书名中的关键词“ 孤独”,“沉湎于这一泓孤独 的湖水”1。 梁超将“消极美学三部曲 ”写作的动因归于那只爱吃 茶叶的小兔子——曾陪伴梁 超五年的宠物兔在2015年 年底去世,小兔的死亡引 发了梁超深深的悲伤,令 其久久未能释怀,“消极美 学三部曲”的写作也由此开 始。与约瑟夫·博伊斯 (Joseph Beuys,1921-1986 )1965年的行为艺术作品 《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 绘画》的象征意义和向外 的指向不同,梁超的宠物 兔的死将他带入了消极和 孤独的心理领域,是一种 向内的指向。当读者甫在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 学气质》后记中读到“谨以 此书献给我的宠物兔”时, 在《哀歌》和《睹物》的 封面看到兔子的形象时, 往往会在心里画一枚问号 ,这个问号不会随着阅读 的深入而消散,反而越描 越深——在梁超的文字中, 总是会出现一只兔子,它 时与柏拉图同在,时与文 明进化同在;时时作为普 通的动物存在,又时常以“ 兔子神”的存在与上帝比肩 :“兔子不喜欢孤独主义, 却不能否认孤独者心无旁 骛的生活在创造性上的高 度,而且这些创造性在被 模仿之后对于文明有惊人 推动力。所以兔子的情感 也很复杂,一方面需要某 些孤独者傲视同群的创造 力,另一方面又担忧人们 群起效尤而造成人间的溃 散。”1梁超在《睹物》第一 部分“展示与文明”文末引言 “你望向深渊,深渊也在回 望你”。2兔子既是实在的存 在,也是我们的镜像。梁 超在《镜子花园》这篇旧 文中所叙述的假想中的“改 造工程”揭示了这一镜像:“ 我们可以把改造工程看作 是放置在事件中间点的一 面镜子,在它的前后,两 座花园在其中互为倒影。”3 “镜子”是什么?在《镜子花 园》中,它无疑是思辨, 这种思辨是充满了建设的“ 改造工程”,或是形而上学 的冥想。除了寻找思想中 的哲思之外,梁超也时常 跨越时间寻找“自己”,在《 美院看门人》4一文中,梁 超回忆了其在广州美术学 院的硕士研究生就读经历 ,除了博尔赫斯书店为其 思想之树所做的培土之外 ,他通过“看门人”实现了“ 年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 对话,一面“仰观宇宙之大” ,一面“俯察品类之盛”,面 对两个极端的“我”,“看门 人”说他们都是真正的“我” 。 在《向隅》一书中,读 者似乎终于找到了那个“作 者”描述的“我”——“我的胆 子越练越小,直到中年而 秃顶的现在,我还是不喜 欢与人相处,害怕陌生人 、闭门不出、自言自语、 文风阴郁、授课过激”1,这 是梁超母亲用自己独特的 方式给小时候的梁超“练胆” 的结果——长大以后非但没 有成为超人,反而成为一 个向隅的人。梁超显然不 是故作悲情,或是对母亲 充满愤恨,这段“童年阴影” 的描述中的妈妈,显然与 跋中的妈妈大相径庭—“我 想,我生命中喜爱自然的 那部分,也许来自我妈妈 ,她教会我与世无争,追 求心灵的舒适。”2不论是里 尔克、卡夫卡还是罗斯科 ,“他们因为达不到文明普 遍的‘男性化标准’而给人以 一种特别弱小的印象,从 而踏入永恒之门”3,这些文 明史上的不朽者似乎都有 着孤僻的童年,梁超也不 例外。这需要我们回到梁 超的“美学三部曲”,以观他 在“向隅”中如何塑造严建强 《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 的到分析与批判的》一书 中所强调的“由少数杰出的 人物引导民众、创造历史”4 的“应战”。《哀歌》一书从 悲剧的源头谈起,探讨悲 剧的发生及其原因,最后 探讨悲剧品位的三种形态 ,作者在该书第三部分讨 论的“物哀”已经为《睹物》 埋下了伏笔。《睹物》一 书的形成与梁超杭州大学 (现浙江大学)博物馆学 的相关课程经历有关,博 物馆学通过语言与形象对“ 物”的解释,引申至历史文 本、历史修辞与历史事件 的关联,是文明的形式问 题。文字、行为、图像等 构成了历史的不同演说方 式,而这些方式又与演说 的接受、传播、消费交织 在一起。梁超在“消极美学 三部曲”中不断重复语言的 线索—“美的本质是语言, 社会和文明的本质同样是 语言。”1而语言既是过往又 是未来,正如梁超在《向 隅》一书中为“孤独”所作的 诠释,他不把“孤独”定义为 “镜像”“另一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