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生活化于一体的科普读物,较好适应孩子们的求知天性和阅读习惯。为了将专业性强、抽象而枯燥的微生物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形象具体、生动有趣、新鲜活泼、引人入胜的阅读内容,作者巧妙布局,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简介 刘双江,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科普作品。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优秀人才)等重大、重点项目支持。主要研究领域是环境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组,发表论文200多篇,授权多项专利。 目录 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中微生物数量最多吗 第一节 在自然界中认知微生物 第二节 在实验室观察和培养微生物 第三节 微生物如何生长繁殖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分类和命名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一节 认知传染病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三节 细菌与人类疾病 第四节 真菌与人类疾病 第五节 病毒与人类疾病 第六节 微生物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三章 人体为什么离不开微生物 第一节 人体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 皮肤微生物 第三节 肠道微生物 第四章 舌尖上的微生物 第一节 啤酒酵母驯化史 第二节 醋坛子里的秘密 第三节 酱油的色、香、味都来自哪儿 第四节 风味独特的固态发酵食品 第五节 科学实验-酸奶的制作 第五章 微生物的伟大与可怕维生素的故事 第一节 青霉素的发现之旅 第二节 强大的抗生素 第三节 科学实验一寻找抗生素 第四节 抗生素滥用 第五节 人类智慧的考验一研发新“武器” 第六节 抗肿瘤药物微生物制药大有可为 第六章 公园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第一节 植物生病了 第二节 植物的好伙伴内生菌 第三节 动物也生病 第四节 动物的好帮手 第五节 自然界中的“全能选手” 第七章 湿地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湿地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 湿地微生物及其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八章 城市污水是如何械净化的 第一节 城市污水的“前世今生”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诞生 第三节 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组成 第四节 微生物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大显身手 第九章 科学家的日常 序言 喜闻刘双江研究员新书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出 版,应邀欣然作序。 给孩子们一本优秀的科 普知识读物,一直是科学 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读 物写作者心中美好的愿景 。科普工作是一项利在当 代、功在千秋的全社会系 统教育工程。党的二十大 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科 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 读活动。《无处不在的微 生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应时应运而生的。 刘双江研究员是我的同 事,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数 十年,在肠道微生物研究 方面颇有建树。作为中国 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原 所长,刘双江老师除本身 专业领域的研究外,一直 致力于微生物学知识的普 及,《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就是他多年努力的成果 。这本科普读物将为青少 年带来新颖独特的阅读体 验,进而开启认识微生物 世界的旅程。 微生物,是我们既熟悉 又陌生的微小生物。说熟 悉,是因为它们无处不在 ,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 息相关;说陌生,是因为 我们对它们的习性、作用 、影响还只停留在表象认 知。《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将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微 生物分布广泛、功能多样 的特点,让我们能够深切 感受这些奇妙的生物是如 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 世界的。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 味性、故事性、生活化于 一体的科普读物,较好适 应孩子们的求知天性和阅 读习惯。为了将专业性强 、抽象而枯燥的微生物学 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形 象具体、生动有趣、新鲜 活泼、引人入胜的阅读内 容,作者巧妙布局,可谓 用心良苦。 本书通过虚拟一位科研 工作者一姜老师带领同学 们游览自然公园,参观食 品厂、难酒厂、制药厂、 城市污水处理厂、科学实 验室等形式,向该者展示 和类多、功能多样的微生 物。以小宇为代表的同学 勤于思考、末知敏强。美 老师的提问和答疑循循善 透、因势利导。全书内容 在探素的情境中徐徐展开 ,让青少年读者在巧妙设 计、亲切自然的一间一答 快遠学习到微生频学基础 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他 们探究微生物奥秘的兴趣 青少年是接受知识最快 和最有效的群体,也是社 会的未来。微生物世界博 精采、奥秘无穷。蒸切有 多的青少年能够通过阅读 本书,了解我们周围药微 生物养,体验发现为乐趣 ,重新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而在未来能够走的研 究微生物的道路,让这些 小为生命造福人类。 谨以此序致敬刘现江研 究员及孜孜不于科普创作 、普及的广大科学。教育 、科普工作者! 导语 本书通过虚拟一位科研工作者——姜老师带领同学们游览自然公园,参观食品厂、难酒厂、制药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科学实验室等形式,向读者展示和类多、功能多样的微生物。以小宇为代表的同学勤于思考。姜老师的提问和答疑循循善透、因势利导。全书内容在探素的情境中徐徐展开,让青少年读者在巧妙设计、亲切自然的一问一答快遠学习到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探究微生物奥秘的兴趣。 书评(媒体评论) 刘双江研究员从事微生 物学研究数十年,在专业 领域研究的同时,一直致 力于微生物学知识的普及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就是他多年努力的成果。 这本科普读物将为青少年 带来新颖独特的阅读体验 ,进而开启认识微生物世 界的旅程。 ——魏江春 中国科学院 院士 真菌学家 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有 趣,普及的微生物学基础 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既科 学又准确,是青少年课外 阅读的好材料。希望孩子 们能跟随作者的脚步去观 察和了解微生物,思考人 与微生物的关系,并从中 受益。 ——庄文颖 中国科学院 院士 真菌学家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读 物,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息 息相关的微生物,展现了 人类与微生物的和谐共处 之道。 本书将引领你在阅读中 观察周围、提出疑问、探 索未知,这是一个有趣的 学习过程。 ——于旋璇 北京市中学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阅读的是故事,提升的 是素养,《无处不在的微 生物》展示了生物学学习 的“有意思”和“有意义”。 在生活和科研“情境”中 ,在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夏献平 广东省中学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精彩页 姜老师又和微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见面了。今天,大家一起讨论微生物是如何生长繁殖的。 “生长和繁殖是所有生命的共同特征,大型生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过程是可以明显区分的。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呢?”姜老师问道。“我知道!”活泼好动的凌凌同学回答,“从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是生长过程,而大树开花结果形成种子、种子发芽是繁殖过程。”姜老师向凌凌竖起大拇指,又继续说道:“然而,对于个体微小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来说,其个体生长的过程就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也是它们的繁殖过程。所以,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不像大型生物那样是区别明显的两个过程,微生物学工作者也通常把生长和繁殖合并起来,笼统叫作生长繁殖。上周我们完成的细菌培养,就是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 细菌的繁殖方式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个细胞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细胞,就完成了繁殖过程。这种繁殖方式是一种无性繁殖,也叫二分裂或者裂殖(图1-4)。更加细致的过程是:细菌细胞内DNA分子复制并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膜向内四陷形成一层垂直于细胞长轴的细胞质隔膜,使细胞质和核质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同时,母细胞的细胞壁也从外部向中心延伸,逐渐形成子细胞各自完整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大小基本相等的子细胞。细胞分裂过程是连续的,子细胞在形成的同时,自己也成为新的母细胞,细胞的中间又形成横隔,开始第二次分裂。有时也会看到细菌形成子代时像竹笋出芽一样的繁殖方式;有些细菌的子细胞在分裂后形成分开的单个菌体,有的则不分开,而且会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如链球菌、链杆菌等的子细胞就是不分开的。细菌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叫作倍增时间,也叫“代时”,它是描述细菌繁殖速度快慢的一个指标。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一般细菌(如大肠杆菌)20-30分钟就可以分裂次,它们的倍增时间就是20-30分钟;也有一些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速度较慢,需要15-18小时才能繁殖一代;还有生长速度更慢的微生物,例如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倍增时间是几个月。 酵母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蒸馒头或者做面包时用到的干酵母就是用酵母菌粉制成的。酵母菌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是酵母菌进行繁殖的主要方式,又被形象地称为出芽繁殖。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而后形成新个体。在营养状况不好时,有些酵母菌会形成子囊孢子,进而采取有性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的具体过程是:两个临近的酵母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融合,形成一个通道,两个细胞核就在这个通道内结合,形成双倍体的细胞核,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核(多为4个,偶尔也有8个的情况),每一个子细胞核与其周围的原生质形成孢子,即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在营养条件合适时,子囊孢子可以萌发,恢复生长繁殖。 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