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怀瑾讲中国老话(共2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套书共有两本,第一本内养篇,包括安心之道、改命之基、学习之窍、躬行之要四个主题,第二本为外用篇,包括齐家之宝、明辨之法、处世之方、经纶之道四个主题,涉及修身养性、家庭教育、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内养篇 安心之道 中国人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读书人的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天地间的第一等人——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了智慧,福就来了——福至心灵 什么是“中”?——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道在哪里?——百姓日用而不知 无可言说的心境修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中国人的祸福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万事有因必有果——天道好还 天下人人皆爱财,如何才是求财的正道?——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生命有病是什么道理?——好死不如恶生 世上有一种病永远医不好——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中国人如何看待生与死?——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浮生若梦——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人世间的一切都不牢靠——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 世界所有的学问,有一个问题最重要——死生莫大焉 人生最难得是平安——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中国文化对忧患意识的看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德行之本 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参赞天地之化育 人才就是人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己立而立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自己先有问题,别人才乘机而来——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人生命运的密码——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不要在人家看见时才做好事——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春联”中的教育智慧——但留方寸地,传与子孙耕 中国人延续千年的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诚意”修养的作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在德行,不在风水——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逢凶化吉的密码——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人生修为的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成大事者,不生傲气,不丢骨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怎样才够得上作为一个君子?——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鬼不惊 如何看待欲望?——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为何要选丑一点的媳妇?——福在丑人边 人人都有权力欲——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 龙到底是什么?——神龙见首不见尾 学习之窍 为谁而读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读书的目的,不在考试升学——读书志在圣贤 不如先求自立——己立立人 古人的可爱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道德真充沛的人,外表很平凡——学问深时意气平 如何恢复“赤子之心”?——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方苏欺君不得 何必求“全”?——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一门深入 什么是学问的最高境界?——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 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史?——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读经还须结合历史,读史必须配合经书——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文、史、哲、政不分家——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让头脑更灵光的读书方法——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化中 真正的老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禅的教育观——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什么才是好的文章?——但得流传不在多 学《易经》的最佳打开方式——玩索而有得 躬行之要 从过去中解脱出来——苟日新,日日新 谋生技能有多重要?——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 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养成——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最重要的管理学——正己而后正人 现代人要好好学习的两个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对治现代人焦虑的一剂良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人生为何要多习劳?——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事不知,儒者之耻 上台终有下台时——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有始有终,就是了不起的人——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饭要吃几口才饱,只有自己知道——知时知量 书一定要读好才有希望——由来富贵原如梦,未有神仙不读书 “放下屠刀”的真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为什么学坏容易学好难?——染缘易就,道业难成 一个人能够常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的生命——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个个都会讲,人人做不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生的奢与俭——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人生处世的时与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真有学问,就不怕没有前途——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不要把任何事看得太简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究竟什么叫作“礼”?——毋不敬,俨若思 为何古来圣贤皆寂寞?——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礼是干什么的 导语 本书从南怀瑾先生的四十余本著述中,精心摘录出南先生讲述的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老话、格言、谚语等共近二百条。不同于大部头的纸质书,本书采用小开本的设计,精致文雅,体例明晰,如同手册,方便现代人随身携带,或置于案头床边,利用空闲或碎片化时间随时学习,随时体悟,皆有所得。 精彩页 中国人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圣人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心传。历史上有根据的记载,是在《尚书·大禹谟》上,其中有帝舜传给大禹的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一两千年之后,到了唐宋的阶段,就有所谓的“传心法要”;这是佛学进入中国之前的一千多年,儒道两家还没有分开时的思想。当时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得道;那时所谓道的中心,就是“心法”。 这十六字的心传,含义非常广泛。我国的文字,在古代非常简练,一个字一个音就是一个句子,代表了一个观念。外国文字,则往往是用好几个音拼成一个字或一个辞句,表达一个观念。这只是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好坏优劣的差异。 中国古代人读书,八岁开始读书识字,这样叫作“小学”,就是认字。例如“人”字,古文中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代表什么观念?如何读音?有时候,一个字代表了几种观念,也有几种不同的读音。所以中国的文字,任何学者、文豪,能认识二三千字以上的,已经是不得了啦!普通认得一两千字就够用了。外国文字则不然,每一新的事物,创造一音、形皆不同的新字,所以现在外文的单字,以数十万计。过去“小学”的基本功课,是先认识单字的内涵,其中有所谓“六书”的意义。什么叫六书呢?就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是中国传统文字内涵的重点。现在读书,已经不先研读“小学”六书了,不从文字所代表的思想、观念的含义打基础,对于小学的教学,完全不再下基本功夫了。 “人心惟危”的“惟”字,在这里是一个介词,它的作用,只是把“人心”与“危”上下两个词连接起来,而本身这个“惟”字,并不含其他意义。例如我们平时说话:“青的嗯……山脉”,这个拖长的“嗯……”并不具意义。至于下面的“危”字,是“危险”的意思,也有“正”的意思,如常说的“正襟危坐”的“危”,意思就是端正。而危险与端正,看起来好像相反,其实是一样的,端端正正地站在高处,是相当危险的。也因为如此,外国人认起中国字来,会觉得麻烦,但真正依六书的方法,以“小学”功夫去研究中国字的人,越研究越有趣。如上一代章太炎这类的大师们,就具备了这种基础功夫,钻进去就不肯退出来。现代人写的文章,不通的很多,连多音字都不懂,都用错了。 《尚书》里说“人心惟危”,就是说人的心思变化多端,往往恶念多于善念,非常可怕。那么如何把恶念变成善念,把邪念转成正念,把坏的念头转成好的念头呢?怎么样使“人心”变成“道心”呢?这一步学间的功夫是很微妙的,一般人很难自我反省观察清楚。如果能够观察清楚,就是圣贤学问之道,也就是真正够得上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所以道家称这种人为真人,《庄子》里经常用到真人这个名词;换言之,未得道的人,只是一个人的空架子而已。 人心转过来就是“道心”。“道心”又是什么样子呢?“道心惟微”,微妙得很,看不见,摸不着,无形象,在在处处都是。舜传给大禹修养道心的方法,就是“惟精惟一”,只有专精。舜所说的这个心法,一直流传下来,但并不像现在人说的要打坐,或佛家说修戒、定、慧,以及道家说炼气、炼丹修道那个样子。 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