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曲江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薛德华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散文笔法抒写,按照地理顺序,沿着街巷纹路,梳理人物情节,以这座城池由古及今积淀的海盐文化、仙缘文化、宰相文化、发绣文化为叙述背景,从巷头向巷尾分节延伸叙事,怡如沿着街巷,重拾一节节烟火往事,翻阅一帧帧泛黄照片,展现一段段街巷旧影,描述了早年老城的建筑文化物质形态、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习俗、不同阶层的人物故事,以及新世纪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些文化形态,代表了江苏里下河地域的文化风貌。
作者简介
薛德华,笔名老雪,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画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历任江苏省东台市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发表作品7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狐雕》《绣禅》,长篇报告文学《鳗王之梦》,散文集《过去的月亮》《萧影流韵》《画游》等。
目录
序引
一、黛色老城
下河暮话
源起盐文化
旧东亭记
并不遥远的记忆
巷口的景致
二、耸色之说
走进曲江巷
曲江道观的仙家
雾气里的传说
三、水色如许
曲江浴室
花式澡
歇澡花絮
四、本色年华
情绪的拐弯口
茅缸边的趣想
石板边的枝丫
八鲜行
鲜货旧事
五、红色风暴
神兽之间
多事之夏
岁月斑驳
热嘈的天井
六、堇色安年
庭院深深
耶叔琐事
堂兄卫生
扯回来的风筝
七、夜色阑珊
呆巷子
黑漆大门
夏天的故事
八、艾色美人
呆巷红蛾
小窄巷
星月迷蒙
九、玉色故人
曲江巷十一号
新《西厢记》
金黄色的上午
小腰门
十、褪色叙事
石板上的怀想
过年的感觉
好大一棵树
十一、粉色温情
摇曳的裙裾
仲秋灯会
破碎的河灯
曲江巷的仪式感
玉带河边天地炮
十二、情色萦怀
昏黄的花烛
踏官曲型日涩时光
月朦胧鸟朦胧
十三、冶色多舛
火星庙来客
灵果儿说亲
恨呃毒呃你
向西而行
十四、元色景致
老屋上的夕阳
程家房客
大大大、小大大
都天庙会
旧世的灯笼
十五、变色时代
白果树筛落的京曲
想当初
边幕之间
茅缸里的糗事
十六、橘色惆怅
老陈二爹
小姑奶奶与祝大少爷
邓家野史
耶耶僚与伢儿僚
十七、活色风波
前朝风月
宝女
六九儿
许家的条凳
十八、月色腺胧
黄逸峰和他的房客
陈家大院说墓口子
神神叨叨玉带河
十九、失色花容
葛小小与沈姑娘
隔河幽梦
九龙港之殇
王兰芳又记
花嫁疯
二十、妙色庄严
南园印象
城河边的庵院
南城上
二十一、瑞色温情
螺钿盒
血浓于水
舐犊之情
永远的母亲
上南庄
二十二、暮色苍茫
端午黄昏
阅读与苦难
苍茫的照壁墙
二十三、暖色家事
外婆奶奶
小姨娘
往事流连
后记
故园沧桑
序言
这本文字,叙述旧时曲
江巷渐行渐远的建筑构架、
凡人琐事。
曲江巷,是早年里下河
地区东亭城中部一条长满苔
藓铺满故事的老巷子。前街
后河,前店后居,长不过
200米。200米贯通2000年
,连接着东亭城有文字记载
的历史彼端。它的巷头,系
挂着新时代变幻风云;它的
巷道,弥漫着旧世纪人间烟
火;它的巷尾,顺着清亮的
玉带河、串场河,连通向东
汉初年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发
源地,连接向矗立在范公堤
一侧的唐塔宋寺。它把西郊
古镇西溪的海盐文化、仙缘
文化、宗教文化、宰相文化
、发绣文化,一路牵引过来
,氤氲成200米的民俗民居

如果我们继续拓展联想
,这条古色古香的石板巷,
会不会衔接上东亭城西
5000年的新石器开庄遗址
呢?这样的链接,朦朦胧胧
,断断续续,让人头晕。悠
久的岁月,使铺展在麻石板
上的痕迹纹理纵横,幽深曲
折。顺着旧日蚀痕,可以找
见印证里下河千年历史,世
代相传的故事源头。浩瀚时
空划出的段落章节,由开庄
遗址、西溪古镇向东蔓延,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俯瞰
覆盖了东亭城千年岁月,百
里构建。
如今,曲江巷斑驳苍老
的物化形态,已经湮灭在时
代的烟尘之中。但是,它从
远古文化衍生而来的不朽的
灵魂,不老的精神,不乏的
传说,不散的情节,一直存
留在曾经生活于旧城围的人
们心中,祖祖辈辈,年年月
月,口口相传,在人们的记
忆中,搭建出一条熨帖灵魂
的旧时代古董一般的老巷子

在写作《我的曲江巷》
的日子里,有二三文友在古
镇西溪小聚,提及我曾经撰
写的书评《故园沧桑》,这
是为东亭城众多的曲江巷们
,写下的文稿。知心文友,
悉心保存,找出这几页文字
。旧作新阅,作为后记,倒
也相得益彰。这本文字的开
头,从宽广的地域视野,聚
焦到一条旧8日巷道,那么
,这本文字的结尾,则是从
曲江巷焦点向外扩散拓展,
从时间、空间上,辐射向里
下河古老而又广阔的区域。
这样呼应,似乎符合中国文
字行走的章法,这就有了一
种功德圆满的感觉。
写到这里,我生出“暂停
昨日的寻寻觅觅,故地流连
陪你哦——”的感怀。甚至
想改动一句延绵许久的里下
河地域的西溪广告词,叫作
:我在曲江巷等你哟……
壬寅之夏于东亭城
导语
曲江巷,是早年里下河地区东亭城中部一条长满苔藓铺满故事的老巷子。前街后河,前店后居,长不过200米。200米贯通2000年,连接着东亭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彼端。
曲江巷斑驳苍老的物化形态,已经湮灭在时代的烟尘之中。但是,它从远古文化衍生而来的不朽的灵魂,不老的精神,不乏的传说,不散的情节,一直存留在曾经生活于旧城围的人们心中,祖祖辈辈,年年月月,口口相传,在人们的记忆中,搭建出一条熨帖灵魂的旧时代古董一般的老巷子。
后记
故园沧桑
夜色苍茫、月色朦胧,
远方沉浮,我在《我的曲江
巷》书稿中卧游。
这是壬寅年深秋,又一
个自然与社会互动的秋收冬
藏季节,硕果丰盈,文化绽
放。人们拾掇整理传统文化
的精神与物质形态,把它们
存放在史册脉络中,赓续传
承。
一年来,我撰写的《我
的曲江巷》,应季杀青。这
部文稿,记载东亭老城旧时
形态,描述这方土地来时之
路、来时之人。在我的意象
中,它和我的《过去的月亮
》《狐雕》《绣禅》一样,
是梓里铺展在历史底蕴上的
岁月画面。
远方的系念
这个命题中的“远方”,
是时空意义上的远方。
旧时东亭城,为里下河
重镇,是商贾士绅、文人雅
士的聚居地。随着岁月流转
,由唐至宋,由明及清,从
时空远处延伸而来。纵横交
错的长街曲巷、深宅大院,
店肆茶社、会馆庙宇,建筑
形态和宗族文化,联接着江
南姑苏和皖南徽州的马头墙
,祟本堂,青砖黛瓦花格窗
。山高水长,文化流觞,令
人隔空遥想。
从西溪古镇,经海大口
,过宁树街,向东南延展,
许多标注为历史景点的建筑
,带着江南、皖南文化在里
下河的隽永印记。旧式宅院
里,居住着元末明初“洪武
赶散”从苏州阊门迁徙而来
的江南后裔,从皖南颠簸而
来的徽州族人。历史烟云深
处,迁徙流民、贩夫走卒,
引车卖浆,却没有磨灭650
年根深蒂固的文化情结。族
人中的文人雅士,在回廊曲
折的庭院间,滋养出许多文
化情怀。琴棋书画,道德文
章,满庭芬芳。他们饱览诗
书,研墨临帖,把一座老城
的文化底蕴,铺垫得丰盈实
在,百里流香。
流淌于血脉之中的文化
系念,是东亭城先人对旧日
历史文物的整体情怀。如果
我们从文稿上,把梓里图文
渊源的视角,推得深远一些
,推向吴中胜地和徽州腹地
。那些国画般的清秀镇市,
是东亭城先贤繁衍生息的地
方。
20世纪末一个初春,我
曾经走入徽州棠樾村。山清
水秀的村镇,青砖黛瓦的檐
廊,一位白髯飘拂的长者,
俯伏在硕大书案上,认真查
询族谱,然后,捧出一卷泛
黄纸页,东亭名人,赫然在
目。老者抬起头来,一双泪
目,似乎在遥望远方的游子
。那种场景,至今想来,仍
然动容。
坐在旧日联想中,翻阅
《我的曲江巷》一摞纸张,
远远近近的景物,接踵而来
。市声漠漠,在不远处流动
,像一条混沌迷蒙的时间河
流。只有书页中的文化遗存
,闪动灵逸光芒,从历史深
处向现代张望。月光中,隐
隐约约,沈氏大楼、鲍氏大
楼旁那些早年银杏,枝权纵
横,绿影扶疏,擎着小折扇
似的叶瓣,抚弄镇市街巷,
溪河桥屋的轮廓,向书桌上
投下幽远的文化念想。
但凡东亭城后辈,对旧
时城池建筑形态、历史文物
、传统文化,都有根深蒂固
的情结。我于20世纪从事文
博工作,与老城的文物遗迹
曾经谋面。现在,翻阅这本
记叙旧时岁月的文字,浏览
千年底蕴,回望文化遗址,
摩挲古代建筑,触摸岁月音
像,在温淳平和、静谧空远
的线条上,读出了江南、皖
南与苏中、苏北文化融合的
颠簸沧桑。
因为经历的铺垫,我写
《我的曲江巷》的视角,有
些不同。这本文稿的形状,
原本是东亭城博物馆的方砖
地上,那些穿过雕花窗格的
隙缝,透进来的唐宋明清一
弯月亮、一簇星光,呈现出
永恒的光芒。
一座城市,记录着人们
思想情感、个人成长的片段
,是传统习俗、文化建树构
成的整体。由此说来,远方
的系念,是一种文化的自觉
,文化的情怀。《我的曲江
巷》是一代人对古老文化的
流连回望。
……
岁月的典籍
遥想当年,旧景如梦。
如果把记忆中的景致一一铺
开,便是现在《我的曲江巷
》中一幅幅带着稳定线条、
沉幽色彩的画页。
画面上,老屋当院而立
的蔽天枝叶,荫覆半院,看
得出,有风吹过,树叶摇曳
,就有特别的灵动。白云苍
狗间,有董永挑担,七女机
杼;有唐太宗、尉迟恭、薛
仁贵金戈铁马,披风挟霜,
仗戟沙场;有北宋三丞相乌
帽青衫,长髯飘逸,把酒当
歌,风神爽朗。古人闲吟的
身影,捻须的笑容,都有出
尘脱俗之相。从《我的曲江
巷》一书中老人们的讲述中
,我们可以一次次找到他们
遥远的身影。
现在,寻找东亭城历史
最直接的方式,是打开《我
的曲江巷》一书,走近溪河
,走进深巷,走入画面上的
老宅。砖路石径,会把你引
领到时光深处。先到开庄遗
址、五星遗址,那里闪烁史
前文明的灵光,鸟声寂寂,
四野悄悄,太阳凝望着田野
上5000年的金色梦幻。那
里没有人声喧哗,没有城市
烦嚣,只有春燕在文物标志
碑旁呢喃,为静谧岁月加注
荒情野趣。
我还要又一次提起,开
元钟声响过以后,汉唐在这
块临海土地上建塔筑堤的壮
举。海春轩塔就像它的主人
,宏伟中带挺健,古朴中现
神韵,一站便是千年。那时
,大海漫漶,它是海上归舟
的标志。岁月流转到宋代,
先后映照过三任丞相放达的
脚步,沉思的面容。他们在
盐仓监任上,固堤铺路,筑
桥建寺,留下范公堤龙脊蜿
蜒,夯土耸立;留下八字桥
精彩页
下河暮话
庚子年,闰五月。到了下晚儿,夏蝉还是不依不饶地,梦呓般在树上呜叫。河风悄悄过来了,断断续续,痴语般在窗外拨拉枝叶。这些声响和画面,轻而易举地把这座古城的遗老遗少带到褪色的旧世纪,带向躺在老屋天井丝瓜棚架下,看云絮看瓜叶看瓦檐看照壁。带入天光云影深巷老屋间,飘移恍惚的少年时代。
苏中里下河地区,特别是下河—带,对傍晚的叫法有好几种。比如:下晚儿,傍黑儿,晏下午呃——太阳从东向西行走,一直走到像鸡蛋黄一样,斜倚在西侧马头墙的小瓦翘角上,到了这种时分,天色浑沌,暮色四合。如果与人的年龄对称,人到暮年,就有下晚儿的意味。《我的曲江巷》开头的话,可以叫作“下河暮话”,也可以叫作“下晚絮语”。
庚子年闰五月的某一天,我心血来潮,在手机上敲出“我的曲江巷”几个字。
记叙童年、少年时代的曲江巷,梳理沉淀在旧日街巷的情结,是被庚子年夏天催热的念想。这些文字,陆陆续续草拟在微信朋友圈,与天南海北的同乡好友分享,写虚写幻又写实,写人写景又写史。用文字的构架和图画的色彩,留存几节陈年往事、故地远景,追忆日渐模糊的里下河重镇长街曲巷。
在燠热慵懒而又漫长拖沓的夏曰,这样的叙述,就像老时光里,斜倚在髹刷荸荠漆的茶几边,品一壶橙红碧绿的浓茶。隔年话旧,隔空观景,且看它岁月迢遥,渐行渐远,我这里酩酊恍惚,且忆且叙。在暮色中絮絮叨叨,拉开几段镶嵌着旧时代痕迹的框架。
《我的曲江巷》的文字,一端在IBM旧式笔记本电脑上,一端在昔日东亭城渐行渐远的长街曲巷间,头脑里泛起的是隔着黄历的旧事物,一切似乎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脱节。就是这种脱节,显示出文字的某种诱惑和意义。把早年泛黄的场景,一节一节,从旧时光里撷取出来,发给远近朋友,网络彼端,总是有催促的声音:“下一节呢?怎么好几天不更新了?”
在这座老城池里,生活得上了年纪的人,啧着嘴说:小时候,就是这样的街巷,这样的人物,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故事,转弯抹角,横七竖八,枝权交错。现在,只有从零散的文字里看到了——有人说,快点写,再不写,以后的青年人,哪个晓得有这座老城,这条老街,这条生长故事的曲江巷了!
这些絮絮叨叨的催促,倒是可以不断督促笔墨的耕播,陆陆续续敲出横竖撇捺,持续而又坚韧地追溯往曰的故事情节。有人说,中国文字,很像雕镂线条的砖块,顺着一字一行,一段一节,镌刻岁月轮廓,向老城深处,拓展延伸。依稀可见旧日街巷,带着古老灵魂,矗立世纪彼端。街巷南端,弯弯曲曲的玉带河,驮着几个世纪的阳光,静静流淌,像一条环绕街巷脚下的珍珠项链,清澈剔透,晶莹多彩。
这是邻近南黄海的里下河水乡,按照地理方位,更确切地说,是下河两侧的土地。浩荡季风,东南而来,掠过水面,堆拥成片的涟漪。河面上泛起带着太阳光点的鱼尾纹,隐藏着许多陈旧的往事、美好的想象。这种意味和意境,令人陡生悠然怀古之情。2500年前,孔子站在泗水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心境的渲染,直至今日。像2000年不变的灰褐时空,既流荡而又禁锢,既阔大而又氤氲。
早在20多年前,老城的人们,对房地产开发趋势尚处于懵瞳之状。曲江巷和整个东亭城,便在性急的推土机、挖路机轰鸣中,变成一堆堆散发着旧日气息的废墟。那些出生于新世纪的年轻人,对老城老街老巷老屋老人们,已经没有具象的记忆。他们未曾见过旧年深宅大院圈围的场景,没有感受过石板瓦当问流动的磁场。过去的一切,对他们存在着一种无法消弭的时空隔膜感。
这座曾经矗立文昌阁的古城,以文脉悠长著称。一些从旧时代走来的老人,已经从不同侧面,描述过老街老巷的情状,试图开拓一块让后人思绪徜徉的空间。这些描述旧景旧事的章节,从映衬在古老城池的文化背景开始,用文字垒砌青砖灰瓦曲江巷,算是从某一记忆侧面,在这块空间,留存东亭城片鳞只爪的陈年标本,祖先生活的旧年遗痕。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