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反思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发展动力,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框架,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知识流动性及其社会文化、制度和认知距离等隐形壁垒作用机制,依次围绕城市外部知识关联和城际知识网络外部性,探索了知识多区位流动之于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驱动研究做了一次创新性探索,推进了区域创新学派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知识动力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腾飞,山东省巨野县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国家留基委公派至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留学1年。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和省部级课题2项。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地理》《上海经济研究》《地理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出版专著1部。 目录 上篇 多区位知识动力理论框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流动及其壁垒的事实与学理阐释 2.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知识驱动路径 2.2 知识流动及其相关壁垒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逻辑建构 3.1 知识的内涵 3.2 知识流动的内在动力、物理渠道及前提条件 3.3 多区位知识动力理论框架搭建 3.4 本章小结 中篇 知识流动隐形壁垒及其机制 第4章 中国城市知识多区位流动特征与隐形壁垒判识 4.1 知识网络构建与知识多区位流动典型事实描述 4.2 中国城市知识多区位流动的隐形壁垒判识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知识流动隐形辟垒的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 5.1 隐形壁垒的中介机制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2 知识流动隐形辟垒的中介机制,信任关系和学习能力 5.3 隐形壁垒作用机制的进一步讨论:地方和区域性政策的调节效应 5.4 本章小结 下篇 知识多区位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 第6章 城市外部知识关联及其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影响 6.1 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动态分析模型与数据说明 6.2 动态和静态视角下城市外部知识关联的产业比较优势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际知识网络及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7.1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7.2 实证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政策启示 8.4 研究展望 附录1 样本城市知识密集型产业分行业知识网络相关统计量 附录2 样本城市区域性政策赋值依据 附录3 样本城市产业政策赋值依据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