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胡安·赫尔曼是20世纪阿根廷的重要诗人之一,也是继博尔赫斯、聂鲁达、巴列霍、帕斯之后,西语文坛涌现的又一头诗歌巨兽。赫尔曼复杂动荡的一生堪称20世纪历史的缩影:流散在南美的犹太人身份、对左翼理想的认同、军政府的迫害、漫长的流亡生涯。尽管见证了如此多的苦难,赫尔曼的诗却没有对苦难的浅薄哀嚎。他深入探索黑暗的根源,将最深处的绝望凝缩成诗句,用诗歌捍卫人的尊严,储存人的希望。 本书以《胡安·赫尔曼诗全集》为底本,由知名西语文学译者范晔精心编选,收录诗人一生代表性的诗作,横跨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是中文读者全面了解这位伟大诗人创作的绝佳选择。 作者简介 范晔,西班牙语文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译有《致未来的诗人》等西班牙和拉美文学作品数种。著有随笔集《诗人的迟缓》。 目录 小提琴及其他问题 (布宜诺斯艾利斯,1949—1956) 墓志铭 我残忍地承认:我有一个胃…… 最终 我们在玩的游戏 (布宜诺斯艾利斯,1957—1958) 我们在玩的游戏 和儿子在一起的诗(节选) 一个人的守灵 (布宜诺斯艾利斯,1959—1961) 诗艺 冬天 小偷 诗歌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11周年国庆游行 戈探 (布宜诺斯艾利斯,1962) 戈探 三月三十一日 看法 狂怒阉牛 (布宜诺斯艾利斯,1962—1968) 玩具 信 另一个五月 美好伴侣 问题 习惯 约翰·温德尔的诗 (1965—1968) 西德尼·韦斯特的诗 (布宜诺斯艾利斯,1968—1969) 悼念加勒格·本瑟姆 悼念史丹利·胡克的蛤蟆 纪事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1—1973) 信念 权力 赤色 荣光 集会 事实 (布宜诺斯艾利斯/罗马,1974—1978) 事实 无知 注释 (卡莱利亚·德拉科斯塔/巴黎/罗马,1979) 注释(四) 注释(十四) 注释(二十) 评注 (罗马/马德里/巴黎/苏黎世/日内瓦,1978—1979) 评注之二(圣德兰) 评注之十一(海德薇希) 评注之二十八(圣十字若望) 引用 (罗马,1979) 引用之二(圣德兰) 引用之十五(圣德兰) 公开信 (巴黎/罗马,1980) 在他乡的雨中 (一次挫败的注脚)(罗马,1980) 向南方 (罗马,1981—1982) 其他地方 你是 向南方 何塞·加尔万的诗 巢 别样写作 王国 胡里奥·格雷科的诗 关于诗歌 永远诗歌 这样 (巴黎,1983—1984) 雨 孩子 你的手 幻想家 手 十四行诗 协/作 (巴黎,1984—1985) 门 见证 被逐者 洗 盲人 素馨花 失败 在下方 (巴黎/日内瓦/罗马,1983—1985) 给母亲的信 (日内瓦,1984/巴黎,1987) 不敬者的酬劳 (巴黎/日内瓦/墨西哥/纽约,1984—1992) 动物 重量 荒野 镜子 幻觉 光辉 词语 好像 不完整 (墨西哥城,1993—1995) “光芒在哪里指明……” 值得 (墨西哥城,1996—2000) 口水 怎么? 内心 抹除 归来 报偿 旅行 煤气开关 关于《煤气开关》的注释 丧家犬 秋天 确定 伪装 逃离 任凭落下 解释 试探黑夜 (墨西哥城,2000) 舞蹈 月亮 终而复始的国 (墨西哥城,2001—2004) 边缘 知道 她 诗 某个 观点 国家 信 世界着 (墨西哥城,2004—2007) 帕科 苹果 周围 衬衫 床 奇偶 沉寂 乞丐 薄雾 今天 (墨西哥城,2011—2014) 如果? 序言 对抗惯例的蜘蛛网 胡安·赫尔曼想让我在他 的书前面写几句,作为同一 祖国的同胞——在这里祖国 这个词是在最深切的意义上 使用,远远超出了地理归属 的范畴。 从没有哪位朋友提过出 这么难的要求,从没有哪位 亲密的伙伴出于信任就这么 把我逼到了墙角,就像此时 此刻。正因为胡安是胡安而 我是胡里奥;正因为这本书 和它苦涩又明澈的力量让我 无处可逃;正因为它的存在 里包含了多年以来每一夜出 现在我的梦魇里的东西,我 一天天以写作者可怜的力量 试图揭露和抗争的东西。我 现在就想说清楚,我不是在 介绍胡安的这本书,我只是 在跟随这本书,就像我想要 陪伴在胡安身边,在我们还 有声音和气息之处,为的是 有一天与胡安和其他许多的 伙伴一起回到真正属于我们 的地方。 或许我能给读者最好的 建议就是,走进这些诗就像 走上一条小路,随着道路拐 弯和上行,在道路仿佛中止 的路口停留又继续上路,就 像每一首诗继续着前一首诗 。每首独一无二的诗都诞生 于全部的诗,最后一首照亮 第一首就像第一首包含着最 后一首,每首诗都是路上迈 出的一步。随着小路前行就 等于在一页页渐渐收获全部 的景象,一瞬间令此前的步 骤和最后的目的都剔透晶莹 。但如果不从一开始就除去 惯例的蛛网、成见的禁锢, 我们无法真正上路。书中呈 现出阿根廷近年来最具体的 现实,但如果阅读时带着政 治写作或常规斗争诗歌的条 条框框,甚至把主流写作的 标准照单全收,就无法看清 这种现实。只有开放的阅读 ,让意义在句法成规或熟烂 意象,在貌似深奥却已泯然 于诗歌传统的隐喻或形象之 外别辟蹊径,才能进入这诗 歌的现实中,那正是字面意 义上充斥着恐怖、死亡却也 不乏希望的现实,我们今日 阿根廷的现实。我们所有人 都一样,意外遭遇一路上不 断的越界,但只有敢于面对 的人。以某种方式继续前行 的人才配得上一本想要包容 他们,包容我们所有人的书 。 我知道这不容易。或许 我们已经过分习惯了斗争诗 歌直白地说出一切应该说出 的话,即使说得优美,言说 的节律仍是传统的,以戏剧 性或抒情式的语言所传播的 信息常常是肤浅的。或许在 如今我们以为浅白便是有效 ,也有人把这一点当成了斗 争诗歌的必要条件。是的, 这并不容易,进入从第一行 起就不同于流俗的诗集,它 毫不留情地践踏我们头脑中 的金科玉律,无视那些正音 法的禁锢,颠覆我们被动接 受的语法功用。当胡安把名 词dictadura(专制)变成 动词,读者读到时的第一反 应是吃惊甚至不无气愤,诗 句似乎因印刷错误而变得丑 陋,随即突然间,产生飞跃 (我希望如此),读者发现 了这比喻的精彩,它如此深 刻地绑定于我们的现实,在 其间一切都在被专制,在其 间永续的意图直白到令人无 法忍受,在其问我们将继续 被专制,除非我们学会并应 用词语和革命的无限反语言 。这只是对被接受和可接受 之物的不断否定中的一例, 正是这种否定给胡安·赫尔 曼的诗歌以无穷的感染力。 在这里阳性词变为阴性,反 之亦然,为的是把刻板思想 的规条踩在脚下,在这里经 我们被动使用的众多词语毫 不犹豫地变为主动,诗歌不 再是传播而是碰触,胡安和 他的读者不再孤独而是各自 追寻那条把我们引向自己的 道路。 对于一个被夺去家庭的 人,一个目睹了至爱的亲朋 死去或消失的人,没有谁能 消灭他身上对抗恐怖大全的 意志,这意志是一种积极的 反击,能创造新生。或许他 诗歌中最令人惊异之处就是 那种近乎不可思议的温柔, 从那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抗 拒的决绝和控诉的激烈,用 镇静的低语召唤出众多影子 。以词语长久爱抚未知的坟 墓。每个昵称指小词,每个 像哄眠或安慰般说出的名字 ,让不能止息的控诉变得更 为炽烈,为那些无法计数的 死亡,我们都像被系住脖子 的信天翁,背负着这一切却 不知怎样让他们从光的一侧 归回。我也爱帕科,爱鲁道 夫,爱阿罗多,爱许多人, 而我只知道为他们哭泣;现 在和胡安一起,通过胡安的 诗歌,我能够以另一种方式 接近他们,以他们更喜欢的 方式。 因此也不必诧异于书中 不断向大沉默发出的质问, 正是在这沉默中淹没了那些 挚爱的声音。胡安在追问, 一个问题接一个,有些诗就 只是提问。我感觉在这里, 在不肯屈服于沉默的爱与反 叛之上,还有一种包含我们 所有人的存在理由,我们在 今天也开始追问自己,追问 这些年包围我们,打击我们 又令我们流散的命运。当胡 安提问的时候也是在激励我 们更清醒地面对过去,为的 是以后更清醒地面对未来。 我们没能及时地提出问题, 那些问题剥除、凌辱,彻底 撕碎了顺从和良心的外衣。 我们没能在阿根廷真正的现 实之镜中看见自己;如果说 今天胡安·赫尔曼的诗歌为 我们带来了什么,那就是一 种态度,一种兼备反思与直 觉的方式来寻找我们真正所 是,摆脱时常自我毁灭的简 化,那已经使我们远离自己 太多。 这种态度不需要喊叫、 呼求或谩骂;胡安的词语充 满力量是因为没有停留于痛 苦与愤怒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