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具(精)/中国民艺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用全新的编写思路和创意设计,从家具的角度进行讲解,定位在传统文化传承普及和青少年民艺欣赏学习的层面,通过摄影表现民艺作品的审美意象,适当增加民艺作品的文化传承、工艺匠作等方面的解读,展现实物背后的历史文脉以及隐含其中的无形氛围、生活感受和人生际遇,具有欣赏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作者简介 潘鲁生,1962年生。文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系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文化名家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开展民艺研究与保护实践,推进大学民间文艺传承。率先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理念,组织实施“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计划”,出版《民间文化生态调查》,抢救整理民间美术手工技艺12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及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大型课题,构建中国“民艺学”学科体系,出版《民艺学论纲》等学术专著,参与编纂《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提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构建中国“手艺学”等命题,研究成果填补专业领域空白。创办中国民艺博物馆,将数十年来收集的民间美术藏品向社会常年免费开放。创建“中国民艺国际视频网站”,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致力于传承、推广民艺文化。先后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获评“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多次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目录 序 美在生活 专论 中同传统家具 图说 桌案类 椅凳类 柜橱类 床榻类 其他类 附录 榫卯之美——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释义摘录 一木一本——中国民间家具木材性能释义摘录 木之缀饰——传统家具装饰特征释义摘录 图录 参考文献 序言 美在生活 潘鲁生 编纂出版一套《中国民 艺馆》丛书,把我几十年来 的民艺收藏以图书的形式呈 现出来,是对自己民艺研究 的一次学术梳理,也是以藏 品图集的形式拓展关于民艺 的交流空间,记录和呈现一 种曾经热闹鲜活如今难免渐 行渐远的民间生活,犹如神 遇,也是一种缘分。这套大 型丛书相较于民艺馆的实物 展陈更为系统深入,能更充 分地交代一件民艺藏品的所 属品类、工艺谱系、历史过 往和研究经历,展现实物背 后的历史文脉以及隐含其中 的无形氛围、生活感受和人 生际遇。这套大型丛书以民 艺藏品为起点,回溯关于生 活日用、装饰审美、风俗习 惯和工艺匠作等更广泛深沉 的存在,更细致地体会民艺 用与美、物与道的关系,并 最终回归民艺的生活本身。 生活有大美,民艺是生 活的艺术。婴儿呱呱坠地时 母亲缝制的虎头鞋、满月时 亲友邻里赠予的“百家衣”、 年节时窗棂上红火灵透的窗 花、出嫁成家时的“十里红 妆”,直到故去时尘土火光 中纸马跃动化作薄烬轻烟… …传统岁月里的一生,是民 艺点染串联的记忆、情谊和 历史。人生一世,从一无所 有走向一无所有,唯有这些 温暖的牵挂、生活的浪漫和 美好的期待,让人生不荒芜 不寂寥,在岁月轮转和生活 变迁中给人带来慰藉。从古 至今,我们的民族并没有向 彼岸世界寻求寄托,而是在 现实生活里创造了丰富的吉 祥文化以维系情感、寄托希 望。人生实苦,生命无常, 中华民族世代勤劳,充满生 活的热情,在民艺的创造里 存续生活的艺术。 我十分庆幸在世间千万 行当里能与民艺结缘,这是 一块坚实的土地,使我更深 刻地感知过往、理解艺术、 认识生活。在流水般的日子 里,民艺承续着人之常情, 即使看起来简单朴素的用具 ,其中也有岁月的磨砺、艰 辛的劳动以及在单调反复中 积淀的成熟,众生云集于这 个世界。民艺让人感到充实 、活得踏实,没有荒废世问 际遇所给予的一切。 一、我与民艺有缘 我出生在鲁西南,家乡 曹县是座老城,位于黄河故 道旁,历史可追溯至夏商, 皇天后土,文脉汤汤,有淳 厚的民风习俗和丰富多彩的 民间文化。我家住在老县城 大圩首北街,南街有戏园子 ,后街是古楼街,街上有不 少作坊店铺,每逢集市,扎 灯笼、编柳筐、捏面人,好 不热闹。家乡受鲁文化影响 ,尊礼重教,民俗活动非常 讲究,大家好热闹,爱排场 ,但不讲究吃穿,更多的是 精神追求。比如人们心里有 了念想,精神有了起伏,嗓 子就痒,便把唱戏作为抒发 情感的一种方式。老家是有 名的“戏窝子”,老百姓结婚 时唱戏,生孩子时唱戏,老 人祝寿时唱戏,祭奠先人时 唱戏,喜庆节日请民间的戏 班唱戏也很普遍,流行的顺 口溜“大嫂在家蒸干粮,锣 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 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 十分生动形象。我在这样的 环境里长大,听戏听得入了 迷,深深地沉醉于家乡的文 化。一些戏曲题材的剪纸、 刺绣、年画、彩灯也是一个 装有民间戏文的筐,样样齐 全。我奶奶虽不识字,但教 我背下《三字经》,她那个 夹着鞋样的“福本子”,放的 是全家的鞋样子,有花花草 草的剪花样、戏文人物、吉 祥图案,是百看不厌的图样 全书。曹州一带“福本子”的 歌谣唱道:“娘家的本(本 子),婆家的壳(封面), 生的孩子一小窝。娘家的瓤 (内容),婆家的壳(外皮 ),打的粮食没处着。”当 年听着有趣,岁月愈长愈感 受到其中关于生活的韧性和 希望。儿时的记忆里,最难 忘的还有家乡的玩具“小孩 模”,就是孩子们用胶泥翻 模做出各种形象。家乡的河 多、坑多、水面多,小孩子 玩耍时取水用泥非常方便, 小孩模里有神话传说、历史 故事、戏曲形象、曲艺杂技 、花草植物、飞禽走兽、吉 祥图案,还有汉字等,内容 十分丰富。比如“武松打虎” 的小孩模图画,艺人大胆地 将武松形象与虎之身躯合为 一体,形与神、力与体高度 融合概括,英雄气概表现得 淋漓尽致。其中民间语言、 艺术张力,以及关于正直、 守信、责任的朴素道理,对 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有莫大影 响。它不仅是民间口头文学 的插图绘本,也不仅是过去 儿童识图、识数、辨色、会 意的教材,更是一种民间文 化启蒙与传承的精神纽带, 人们从中能体会到情感、情 义和生活的滋味。我常想, 这样的童年生活是丰厚的, 故事鲜活,曲韵悠悠,是一 种绵长的力量,时时滋养着 心灵。民艺是一个丰富的生 活世界,长于其中更能体会 人之常情,在以后的岁月里 也更容易触物生情,人生从 此烙下了乡土、乡亲、乡情 的底色,永远有一种乡愁记 忆。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 县城工艺公司当学徒,做过 羽毛画、玻璃画,画过屏风 、册页。1979年谷雨时节 ,我在菏泽工艺美术培训班 有幸跟随俞致贞、康师尧等 先生学习传统绘画,这也是 我从艺求学的一个起点。传 统图案的构成法则和装饰趣 味与家乡的风土人情水乳交 融,这一切令我痴迷。记得 鲁迅先生说,老百姓看年画 是“先知道故事,后看画”, 熟知了神话、传说、戏曲、 民歌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