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吕世伦,193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兼任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4-1988年)、研究员;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学会创建人之一,任副会长;北京市很好教师;2015年度“李步云法学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录 概说 篇 法之真 导言 章 真与真理的理论阐释 节 真:用法与释义 第二节 真的学理阐释 第三节 真理本质诠释:哲学史的解析 第二章 理论证成:法律真理及其可能性 节 法律真理:来自哲学与伦理学的启示 第二节 法之真:法哲学的进一步思索 第三节 研究法之真的意义 第三章 追求法之真,理性应对后现代法观念的挑战 节 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特点 第二节 分析现代法学的价值合理性,回应后现代法学观念的挑战 第四章 逻辑性与确定性:在法的自身逻辑中体现法之真 节 法律规范及其逻辑性的合理性问题 第二节 法的确定性及其合理性问题 第三节 保证规则确定性之对策 第五章 普遍、稳定与公开:在法律整合中体现法之真 节 法的普遍性及其合规律性问题 第二节 法的稳定性及其合规律性思考 第三节 法的公开性及其合规律性的思考 第六章 巨大权威性与强制性:在法律控制过程中体现法之真 节 法律的权威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的检视:法律应具有最高权威性 第三节 合理的法律权威性之途径:以现代中国为例 第四节 如何看待法的强制性问题 第七章 正当程序性与可诉性:在法的运行过程中体现法之真 节 正当法律程序的合理性 第二节 法律的可诉性及其合理性问题 第八章 权力制约与司法独立:在法治平衡过程中体现法之真 节 权力制约的合理性问题思考 第二节 权力无为的制约机制及其合理性问题思考 第三节 司法独立的有关理论及其合理性问题 第九章 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法之真 节 法律全球化的背景 第二节 法律的可移植性及其合理性 第三节 法的可继承性及其合理性 尾语 第二篇 法之善 导言 第十章 善的一般知识 节 善所属的范畴 第二节 西方学者关于善的思考 第三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于善的思考 第十一章 法之善 节 法之善的含义 第二节 法之善是对法之真的辩证否定 第三节 法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 第十二章 历代思想家法学家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节 西方思想家们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法之善的学说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之善的理论 第十三章 正义 节 正义的含义 第二节 正义的地位和作用——正义在法的价值论中具有统帅地位 第三节 西方传统的法和正义理论 第十四章 自 由 节 自由的含义 第二节 自由对人的价值 第三节 法律自由 第十五章 民主 节 民主的概念 第二节 民主和法律的关系 第十六章 秩序 节 秩序的含义 第二节 法律秩序 第三节 法律秩序的形成与运作 第十七章 效益 节 效益和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 关于法和效益关系的几种主要学说 第三节 法律效益 尾语 第三篇 法之关 导 言 第十八章 理论证成 节 法之美:理论证成 第二节 法之美:实例征引 第十九章 法律中的秩序之美 节 秩序与法律 第二节 和谐、秩序与美 第三节 礼法之美 第四节 法律秩序之美申论 第二十章 中华法系的“天人合一”之美 节 老子法律观中的审美因素 第二节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国古代法 第二十一章 法与法人格之崇高 节 康德伦理学、法学与美学的交叉点:崇高 第二节 法人格之崇高 第三节 法官的人格美 第四节 美的诸范畴 第二十二章 法律中的象征 节 象征及其审美意义 第二节 法律中的象征 第二十三章 法律与仪式 节 仪式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及其美学意义 第二节 法中的仪式 第三节 法律——戏剧 第四节 附论:法律、游戏、审美 第二十四章 法律与艺术 节 法律与文学 第二节 作为艺术的法律 第三节 法律与音乐 第四节 司法艺术 尾语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是理论法学研究领域涌现的一项重要新成果。与各种传统领域研究方式不同,它探讨和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思维理路,即从没得法则来探讨“法”,构造出以审美为视角的思维范式,显明地表达法的真善美三维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