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说--打开资本论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丛书
分类
作者 罗雄飞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为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包括整个“六册计划”)写的“总的导言”,集中阐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思想,揭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主题的要旨。马克思把这个导言当成政治经济学批判“正要证明的结论”,这是打开《资本论》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
该书还以附录的形式详细解说了马克思在1858年4月2日《致恩格斯》的主要内容。在这封信中,马克思详细说明了《资本论》初稿中“商品和货币”篇的基本内容、理论假设和内在逻辑。长期以来,附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方法及相关理论认识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争论激烈,分歧较大。因而对于这篇文献的解读言人人殊,普通读者乃至一些研究人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献时会存在很大困难,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资本论》的理解。因此,对这份文献进行详细的解说,对于《资本论》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外,该书以附录形式收录了笔者已发表的七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资本论》的重大理论争鸣,它们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其他文献,从多方面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从各个维度体现了整体逻辑的自洽性。经典解说和理论研究的相互结合、相互印证,有助于跳出传统教科书的窠臼,从而真正地回归马克思、理解马克思。 基于“回归马克思、理解马克思”的原则,坚持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指导《资本论》研究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助于发掘《资本论》的当代意义,还有助于将经典文献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罗雄飞,1964年生,福建省宁化县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1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于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北京物资学院等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世界中世纪经济史》(合著)、《俞樾的经学思想与经学研究风格》、《社会经济问题探索》、《转形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拓展》、《(资本论)简论与导读》;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南亚研究》、《经济评论》、《清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在经济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马克思学说的发展、创新为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目录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说
导言
1.生产
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关于经济学的本题
对以往经济学著作的理论逻辑的批判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引言
(a)生产和消费
(b)生产和分配
(c)最后,交换和流通
本节总结
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两个思维行程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如何把握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
分篇原则与写作计划
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关系
唯物史观与现实历史发展的关系及其不平衡问题(八条提纲)
唯物史观与艺术发展
附录
附录一 1858年4月2日《马克思致恩格斯》解说
总论
1.价值
2.货币
附录二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学术成果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理解《资本论》的一把钥匙
反思《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的关系
——基于185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思考
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基于马克思的思想方法把握生产方式范畴
论《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论《资本论》“终篇”的逻辑地位
——兼与陈俊明先生商榷
《资本论》的基本方法与主题
——关于“终篇”逻辑地位与陈俊明教授再商榷
附录三 2005年以来《资本论》研究成果目录
序言
《资本论》出版150多
年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
一直存在重大分歧,争论
从未间断。从“生产方式”“
市民社会”等范畴,到逻辑
起点、转形问题、逻辑与
主体的现实运动关系,再
到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几乎在所有重要的理论问
题上都处于众说纷纭的状
况。究其根源,在于人们
对《资本论》的思想方法
一直没有达成共识。马克
思生前在《资本论》的《
第二版跋》中,感慨人们
对《资本论》的方法理解
得很差。人们在这方面认
识不到位有诸多原因,从
客观方面看,马克思的思
想方法比较独特、高深,
并且涉及哲学、历史学、
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要
准确把握它确实不容易。
从主观方面看,有些学者
受解释学影响,压根就不
重视马克思的思想方法,
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或者他已经掌握的外在于
《资本论》的理论支点及
其思想方法“解释”《资本论
》,还有的学者则是从自
身的思想倾向出发有目的
地“发挥”马克思的思想。因
此,在《资本论》研究方
面要克服盲人摸象式困境
,就必须真正用马克思的
思想方法解读《资本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
学批判)导言》(后简称
《导言》)中“比在任何地
方都更详细地叙述了自己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
方法的思想”。他甚至将这
篇《导言》看作《政治经
济学批判大纲》“正要证明
的结论”②。因此,系统、
全面、准确地学习这篇《
导言》,可以说是我们打
开《资本论》这座思想宝
库的钥匙。
这篇《导言》是马克思
为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
学批判大纲》(包括整个“
六册计划”)写的总的导言
。全文3万多字。其封面目
录分为“生产一般”“生产与
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
关系”“政治经济学方法”“生
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
系等等”四个部分。前三个
部分直接阐明了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
法。前三个部分的核心思
想可以依次概括为:政治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什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
研究对象?应该如何把握
这个研究对象?这三部分
阐述的思想方法体现了唯
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在政
治经济学这门实证科学中
的具体化运用,原打算一
同发表的《(政治经济学
批判)序言》的核心内容
和这篇《导言》的第四部
分,则是对唯物史观基本
思想的集中交代。
本书的经典原文以人民
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
1995)为底本,同时参照
了第1版第12卷(1962)
和第46卷(上册)(1979
)。结合全文的整体逻辑
,经过比对,有几个翻译
方面歧义比较大的地方采
用了第1版第12卷的文字翻
译。对此,在原文中都以
脚注形式进行了注明。需
要解说的经典原文以特别
的形式排印,不加双引号

内容的解说原则上是将
经典原文通俗化,并采取
了症候阅读法的一些做法
,在合乎上下文逻辑关系
的前提下适当将马克思潜
藏的一些思想显性化,使
文字表达尽可能更加连贯
。补充性文字较少,意思
明确的地方,没有特别注
明。除第四部分的“八条提
纲”之外,凡是补充性文字
较多或表述差异较大的地
方,都加了圆括号。是否
补充得当,读者应该结合
原著用审视的眼光看待。
有关“八条提纲”的解说是尝
试性的,由于经典原文过
于简略,解说大大超出原
文,仅供参考。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在
适当的地方加了小标题。
第二部分除“引言”“本节总
结”外的小标题都是依照原
文,没有进一步细化。其
他三部分的小标题(包括
原文和解说)都是本书作
者所加。读者需要用审视
的眼光看待。
附录一对1858年4月2日
《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主
要内容进行了解说。
这部分内容被马克思称
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
分册》的“简单纲要”,直接
交代了写作“商品(价值)
和货币”的指导思想。这对
我们理解《资本论》的开
篇和《资本论》的逻辑具
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这里详细解说的《导
言》和“简单纲要”之外,较
为突出地体现《资本论》
的思想方法的文献,还有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
言》、《资本论》第1卷的
《第一版序言》和《第二
版跋》,以及1868年1月8
日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
它们是我们理解《资本论
》必不可少的文献。相对
于《导言》和“简单纲要”,
这些文献好理解一些。当
然,要透彻理解《导言》
和《资本论》,还需要联
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
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
及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方
面的基本思想。
附录二收录了七篇论文
。这些论文是基于《导言
》和反映马克思思想方法
的其他文献材料获得的科
研成果,都是公开发表过
的。收入本书时在文字上
进行了修改,修改只是使
逻辑和文字表达更加清晰
,论文表达的思想没有任
何改变。这些论文论述了
关于《资本论》的一些争
议较大的重大理论问题,
它们相互支撑,力求从不
同角度而又逻辑一致地阐
述这些理论问题,力求达
到一种整体性逻辑自洽的
效果。在笔者看来,由于
研究者知识结构、思想方
法的差异,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