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土地与歌(上下)/乔建中文集/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乔建中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乔建中音乐文集》的一册,图书的主题为“民歌研究”,分为上、下两册,不仅包括了对中国各地域的地方民歌做了民歌本体分析、历史成因初探、田野采风报告、采访纪略等,还对21世纪以来我国民歌至今的发展历史、民歌文化做了深入探讨,深入剖析述民歌的边缘化、变迁以及传承、“非遗”等问题,这是作者在学术生涯中对于民歌研究的凝练和总结,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目录 (上) 序一 音乐史学思维的拓展与升华 序二 君子有徽猷,金声而玉振 序三 托命于中国传统音乐理想 序四 土地与歌的深情 自序 从四十岁开始 汉族山歌研究 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 “花儿”曲令的民族属性及其他 甘肃、青海“花儿会”历史成因初探 山东民歌论 《五更调》的渊源及其流传 壮族三声部民歌“欢悦”采访纪略 桂、湘、粤交界地区的“过山瑶”民歌 曲牌论 南王四日——台东南王卑南族猎祭(营地部分)纪略 信仰的坚守——陕北榆林横山党岔正月庙会实录 20世纪中国民歌复兴运动与陕北民歌的新生 “鲁艺”民歌采集运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下) 三千年传统 人世间绝唱 ——中国历代民歌的收集、记录与整理 中国民歌的分类体系简述 时序体民歌与月令文化传统 对《中国民歌集成》分类体系的建议 歌曲创作中民歌音调的运用 ——从《谁不说俺家乡好》谈起 应当强调《中国民歌集成》的文献价值 “歌种”琐谈 通俗歌曲的民歌意蕴 河口音乐见闻 ——鲁豫采风散记 浅议民俗音乐研究 高原风黄河情 ——贺《中国民歌集成·山西卷》出版 雅俗新辨 “鬼节”观灯 ——冀中民俗掠影 汉族民歌趣味谈 对《乌苏里船歌》与赫哲族民歌关系的鉴定意见 两句体的旋律类型简论 中国当代民歌的生态与传承 ——兼谈中国民歌的“口头文本”与“书面文本” 民歌的边缘化与文化生态的失衡 自己研究自己的文化 ——有关陕北民歌研究的思考 “原生态”民歌琐议 神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 ——内蒙古传统音乐传承、保护、研究思路再议 原生展演传承变迁 ——中国原生民歌展演观后 “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化实践与“非遗”保护 ——在“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民歌简论 “非遗”保护与“集成”编撰 附录一 年表 附录二 田野考察行迹 后记 序言 音乐史学思维的拓展与 升华 文化始终是文化人的归 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乔 建中出版了六部呕心沥血之 作——《土地与歌》(首版 及增订版)、《国乐今说》 、《咏叹百年》、《乐人行 旅》、《乐事文心》、《乐 论杂俎》。在建中“八十大 寿”之际,已扩充为十部文 集,可谓洋洋大观,令人耳 目一新。这十部新命名的著 作为:《土地与歌》(上) 、《土地与歌》(下)、《 音地关系》、《国乐新说》 、《学术史综》、《乐人往 谈》(上)、《乐人往谈》 (下)、《乐苑文录》、《 序跋辑录》、《学人丛谈》 ,均为建中兄多年积累的旷 世力作,喜怒哀乐集于一体 ,学术成果总体汇合,令读 者耳目一新,令人叹为观止 。 我和建中1973年相识于 济南,至今将近五十年光阴 。那时我由市歌舞团调至市 博物馆,他从北京分配至山 东省艺术馆,一次见面,一 见如故,极为投合,遂成莫 逆。1978年暑假,中国艺 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招收硕 士研究生,他报名考试被录 取,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事 业上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我在孙继南先生的支持下于 1979年底由市博物馆调至 山东师范大学执教,他始终 不渝地加以支持。临行前, 他将杨荫浏先生所著《中国 古代音乐史稿》(上、中册 )赠予了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回济 南度假时和我一起到孙先生 家去的情景;而若我去北京 ,只要他在京,有时间我们 必相聚。 1981年底,乔建中毕业 后留在音乐研究所工作, 1985年3月至1988年5月任 副所长,1988年5月至2001 年11月任所长。他任所长的 时段是音研所继杨荫浏、李 元庆、黄翔鹏等前辈之后, 极富开拓精神和在海内外享 有盛誉的阶段。他对于音研 所梯队结构的建设和形成、 学术研究的资料建设(包括 图书馆资料、音像资料、成 立乐器陈列室和倡议建立“ 中国音乐博物馆”等)、学 术刊物的高质量出版(如《 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年 鉴》《音乐学术信息》的发 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特别是策划一系列有重大 影响的学术活动,如“中国 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建所 40周年系列活动”暨“中国古 琴国际名琴名曲鉴赏会”( 北京,1994年),“首届全 国鼓吹乐学术研讨会”(河 北固安,1995年),“中国 传统音乐学会第9届年会”( 山东曲阜,1996年),“首 届中国旋律学学术研讨会” (与内蒙古艺术学院合办, 呼和浩特,1998年),“杨 荫浏与20世纪中国音乐学国 际研讨会”(1999年),“第 2届中国旋律学学术研讨会” (与香港大学合办,2000 年),“唐宋元明百琴展暨 国际琴学研讨会”(中国台 北,2000年),“中国音乐 文化展”(中国香港,2000 年),“第4届全国古琴打谱 会”(常熟,2001年),“中 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 国际学术研讨会”(与香港 中文大学音乐系合办, 2001年)等。尤其是1999 年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的“ 杨荫浏与20世纪中国音乐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1年 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中 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 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作为 主要策划者,以之大手笔, 运筹于帷幄之中,爆发出惊 人的学术能量。他文章的出 处,每当有几年几月几日于 “思仁斋”的字样,不知者以 为是在何等阔气的豪宅,殊 不知那是他第一次搬往北京 的红庙北里寓所(1986一 1998年),只有4平方米的 厨房餐厅。无论春夏秋冬, 也在那里于晚间昏暗的灯光 下写出了上百万字的研究文 章。 建中学识渊博,涉猎广 泛,于传统音乐研究尤为精 深,一系列学界经典之作陆 续出自他的笔下,如《汉族 山歌研究》《音地关系探微 》《曲牌论》《两句体的旋 律类型简论》《时序体民歌 与月令文化传统》《20世纪 中国传统音乐论纲》《杨荫 浏先生与“十番锣鼓”的一段 旧缘》《论传统音乐与传承 人》《20世纪中国音乐学的 一个里程碑——新解杨荫浏 先生“实践一采集”的音乐思 想》《燃烧的生命——痛悼 黄翔鹏先生》《两岸学术交 流之桥的搭建者——悼许常 惠先生》《论刘德海对20世 纪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等 论文与乐评,皆是他文集中 的醒目文字,一些短小的“ 序”“跋”也写得生动有趣。 这次他的文论重新集结出版 ,实在是众望所归的大好事 。 2001年11月,正是建中 才思横溢、成绩卓然之时, 艺术研究院宣布他退休,我 形容为“风折帅旗”并不为过 。退休后,起初,他每年有 一学期分别在中国台湾台南 艺术大学(2002—2004年 )、台湾师范大学(2003 年)任教;后在中国音乐学 院上课带师生做“中国传统 音乐资源数据库”项目,跑 了不少地方;2010一2013 年,任杭州师大音乐学院教 授(荣获“钱江学者”称号) ,主持中国音乐博物馆筹建 并教学;2013年至今,分 别被西安音乐学院和中国音 乐学院特聘;2004—2016 年,为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 授,教出6位博士和2位留学 硕士,成果丰硕,不言而喻 。对音研所同事来说,这似 乎是一个历史性转折,引发 许多学者的“提前退休热”, 在将退未退之际,去选择新 的学术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