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名作欣赏为主线,主要讲述山水画史演变的规律、脉络和主要历程,兼及画家所处历史、环境以及画家生平、创作、传闻等。 全书20章,全书15万字。每章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一或两位画家,并赏析其代表作品。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作序。 全书覆盖画史上重要画家、画派,重大变化、转折,以点带面演绎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文字优美、描述风趣、图文并茂、诗意盎然。" 目录 序 前言 一 古今山水第一图 ——〔 隋 〕展子虔 二 江帆楼阁崛起初 ——〔 唐 〕李思训 三 北派画风看匡庐 ——〔五代〕荆 浩 四 平淡江南观待渡 ——〔五代〕董 源 五 世间已无李营丘 ——〔五代〕李 成 六 壮美何曾范山头 ——〔北宋〕范 宽 七 林泉高致郭淳夫 ——〔北宋〕郭 熙 八 千里江山为谁哭 ——〔北宋〕王希孟 九 松风万壑李晞古 ——〔 宋 〕李 唐 十 溪山清远半边逐 ——〔南宋〕马 夏 十一 何处人间有悔尤 ——〔 元 〕赵孟?? 十二 富春山居是大痴 ——〔 元 〕黄公望 十三 山樵技法最纯熟 ——〔 元 〕王 蒙 十四 云林高逸出尘俗 ——〔 元 〕倪 瓒 十五 落花诗意常知足 ——〔 明 〕沈 周 十六 粗文细文归一途 ——〔 明 〕文徵明 十七 烟花队里醉六如 ——〔 明 〕唐 寅 十八 画坛异才仇实父 ——〔 明 〕仇 英 十九 一代正宗才力薄 ——〔 清 〕四 王 二十 江山代有才人出 ——〔 清 〕四 僧 余论 修订附记 序言 序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叫秘书为他找一些书籍, 声明不要研究太深的大部头著作,只要中型的、介绍性 的,但有一定深度的就可以了。当然,研究很深的大部 头著作,也很有用处,供专门家阅读和研究用。大部分 人不太需要这种大部头的研究性著作,但又想对某一学 问作大概了解,所以,经常见到《西方哲学十五 讲》《中国文学十五讲》《欧洲文学十五讲》等等 。 这类书大多是对某一问题研究较深的学者,对这方 面的问题梳理出十讲、十五讲或二十讲,虽然不是面面 俱到,但已把这方面的学问基本上包含在内。笔者也喜 欢读这类书,读了十五讲或二十讲,基本上把欧洲哲学 或文学等了解了。现在中国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而且 对艺术感兴趣的更多一些。大部头的美术史,大家没有 时间看,而且也不大需要知道那么多,于是“十五讲” “二十讲”之类的著作就特别有市场。 潘杨华的《千里江山:山水画里的中国》和《瑞鹤 繁花:花鸟画中的世界》便应运而生了,而且十分受读 者欢迎。这两本书从山水画、花鸟画中各选了二十个专 题,每一个专题选一至数名画家,对他们的经典作品加 以介绍,读者看完,也就基本上了解中国山水画和花鸟 画的历史了,同时也学会了欣赏。 文章的优劣关键在作者怎么写,“作诗必此诗,定 知非诗人”。像一棵树一样,枝蔓太多,当然不好,但 如果只有一个主干,没有枝、叶、蔓,也太干瘪,而且 这棵树也不好看,可能不会长久。大树的干必须有枝叶 辅助。比如潘杨华在他的书中谈范宽,如果只介绍范宽 ,不作比较,不加入当时的绘画历史和社会思潮,内涵 就太少。他把范宽和李成作比较,李成“文”,范宽“ 武”。当时记载驸马都尉王诜家中东挂李成,西挂范宽 ,李成的画近看“如面对千里,秀气可掬”,范宽的画 远看“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 范宽和李成的画之特点,通过比较就很 鲜明了。作者又引用了当时人评价“齐鲁之士,惟 摹营丘;关陕 之士,惟摹范宽”,这就把当时绘画的历史交代得 很清楚了。文 章既不枝蔓,又不干瘪,恰到好处。 《文心雕龙》设有《熔裁篇》,谓之“蹊要所司, 职在熔裁…… 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辞谓之裁”。写文章要“ 熔裁”,即主要 内容要突出,浮辞要裁除。又云:“裁则芜秽不生 ,熔则纲领昭畅, 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潘杨华的《千里 江山:山水画里 的中国》《瑞鹤繁花:花鸟画中的世界》都是通过 充分“熔裁”才 确立的。画史上问题很多,如果一一介绍,“万卷 未已”。哪些应 该介绍,哪些是重要问题,必须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和主题无关 的,则属繁杂芜秽,应加以剪除,免于累赘:这样 文章就精练了, 主题突出了。 读者之所以喜爱潘杨华的这两本书,原因就在这里 ,花很少 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愿潘杨华继续努力,写 出更多更好的 文章来。 2019 年5 月15 日写于中国人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