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铮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机盎然。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时,傲然挺立,绽芳吐艳,向人们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美称。 千百年来,梅花一直成为诗人吟咏、画家描写的对象。咏梅花的诗、词、曲,多不胜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理解咏梅诗词的内容,领悟其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感受咏梅诗词的诗意之美,本书精选了南北朝至清朝的172位诗人的251首诗词曲,从欣赏的角度,对这些诗词作了详细、全面、独到的解析,为读者理解和感受咏梅诗词的诗意之美提供了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王传学(笔名川雪)男,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后在湖北省钟祥师范学校、钟祥市实验中学、深圳高级中学任教,历任语文教师、校办主任、副校长等,曾兼任湖北省中师语文中心教研组副组长。荣获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荆门名师称号。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中师优秀教师奖三等奖、湖北省中师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教育教学、文学鉴赏论文60余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50余篇(首)。出版著作《特级教师谈词语赏析》《语文教学与诗文鉴赏》《感受诗词意象美——古诗词四季意象赏析》《感受节日诗意美——咏节日古诗词赏析》。曾主编《应用文写作》《中国历代诗歌名篇解读》。 目录 南北朝、隋朝咏梅诗赏析 梅花落 赠范晔 咏落梅 咏早梅 梅花落 和孔中丞雪里梅花 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 雪里觅梅花 咏梅花诗 梅花 雪里梅花诗 早梅诗 梅花落 梅花落 春日看梅二首 唐朝、五代咏梅诗赏析 梅花落 梅 江滨梅 庭梅咏 早梅 杂诗三首(其二) 江梅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春女怨 梅花落 早梅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竹里梅 塞上梅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 新栽梅 咏庭梅寄人 早梅 春雪间早梅 早梅桥 赋得春雪映早梅 梅花二首 忆平泉杂咏·忆寒梅 早梅 梅 山驿梅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忆梅 岸梅 梅花 梅花 胡中丞早梅 梅花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 梅 早梅 旅馆梅花 …… 宋朝、金朝咏梅诗词赏析 元朝咏梅诗词曲赏析 明朝咏梅诗赏析 清朝咏梅诗词赏析 序言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花 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 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 铮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 雅清秀,生机盎然。于隆冬 百花凋零之时,仍傲然挺立 ,绽芳吐艳,向人们展示出 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 。在《群芳谱》中,梅花位 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 子”和“岁寒三友”的美称。 梅花是寒冷冬天最耀眼 的明星。中国人一直把梅花 看作是象征着快乐、幸福、 长寿、顺利、和平的“五福 之花”。古往今来咏花的诗 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 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 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 或颂其节操高洁。同时,人 们把梅花那傲雪凌寒的风貌 ,看作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 的斗争精神的象征;把梅花 那香远古朴的风韵,看作是 中华古国悠久伟大的历史文 化的象征;甚至把梅花那紧 簇同心的形状,看作是中国 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 可贵之处。梅花,不畏严寒 ,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 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 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 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 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 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 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 象征。 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 殊的喜爱,南宋诗人范成大 在《梅谱前序》中说:“梅 为天下尤物,无问智、愚、 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 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 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 轻重。”由此可见爱梅的普 遍性。多少年来,梅花一直 是诗人吟咏、画家描写的对 象。咏梅花的诗、词、曲, 多不胜数,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内容。 早在《诗经·召南·摽有梅 》中就有“摽有梅,其实七 兮”的吟唱,不过这里的梅 是指“实”而不是“花”。到了 汉代,乐府横吹曲中有《梅 花落》曲名。“乐府《梅花 落》是魏晋以来梅‘始以花 闻天下’的一个先声,标志 着人们对梅的关注从果实转 移到了花色,标志着一个花 色欣赏时代的开始。”(程 杰《中国梅花文化审美研究 》第423页) 到了南北朝时期,梅花 的观赏价值被人们普遍重视 。随着古体诗歌创作的发展 ,梅花也走进了诗人们的笔 下,开始在诗笺上大放异彩 。 鲍照的《梅花落》,写 梅花开在霜雪中,却在春风 中零落的悲哀,意在托寓自 身才能得不到发挥,开了托 梅寄意的先河。陆凯的《赠 范晔》,将梅花作为美好的 礼物驿寄给友人,说明梅花 是报春的信使,它能在严寒 时节给友人带去温馨的春意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也流露出对梅花品格的赞 美。何逊的《咏早梅》,描 绘了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 雪、嫣然开放的高标逸韵。 谢朓的《咏落梅》,写梅花 的新蕊随风飘落,明写落梅 ,暗写政事,于咏落梅之中 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政治感慨 。萧纲的《雪里觅梅花》, 阴铿的《雪里梅花》等,写 梅花雪中绽放,深受人们喜 爱,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 凌寒开放的无畏品格。 到了唐代,诗人咏梅渐 成风气。唐人的咏梅诗,除 了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 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 为主,但却含有审美意蕴的 佳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皆 有咏梅之作,他们比南朝诗 人更加注意到了梅花的美学 价值,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了 梅花的精神品质。在唐代诗 人笔下,咏梅诗已经走向了 成熟。 张九龄在其仕途受挫之 时所作的《庭梅咏》,在感 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 坚毅不屈的意志,这是鲍照 诗所没有的。王维的《杂诗 》写思乡之情,见故乡来人 ,独问窗前的寒梅“著花未” ,把这株寒梅作为故乡的一 种象征,成了诗人思乡之情 的集中寄托。杜甫的《和裴 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 忆见寄》,虽然诗中不见梅 之颜色、形状、香味,与一 般咏梅诗不同,但它突出描 写了梅的感兴作用,使梅由 一般的供观赏之物变成引人 共鸣的知心朋友,这就远远 超出常人所咏之上。柳宗元 的《早梅》,借对梅花在严 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 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 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 神。而朱庆馀的《早梅》, 则把梅花傲雪作为高尚品性 加以赞美,赋予了梅花高风 亮节的品性。 在唐代诗人笔下,梅花 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杜牧的《梅》写梅花“轻盈 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描 写梅花的姿态优美。轻盈的 梅花,映照着如碧的溪水, 实景与倒影浑然一体,构成 一幅绝美的图画。为了进一 步突出梅花的轻盈之美,诗 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梅 花比成一群从瑶台翩然而降 的仙女,舞姿曼妙,如惊鸿 游龙,令人魄荡魂驰。“玉 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 易回”(韩偓《湖南梅花一 冬再发偶题于花援》),着 力写蜡梅晶莹的姿质和浓郁 的幽香,富有一股空灵神动 之气。诗人仿佛可见那梅花 通体如玉,奇妙设想花魂也 自然随着盈溢的香气容易返 回了。以拟人笔法形容梅香 馥郁充盈空间。 时至宋代,文坛上出现 了咏梅诗词蜂起的现象。宋 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晚唐 五代割据纷争的历史局面, 但宋代的“兴朝气象”却远远 不如汉、唐二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