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精)/中国古代晚期绘画史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美)高居翰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山外有山,晚明绘画许多不但深具感染力,且极引人注目,它们超越了过去山水画构图的方式,发生了彻底性变革,在形式、内涵、意义以及实践上,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复杂程度。晚明画家也以高度自觉和错综缠绕的方式,与传统画史建立关联,同时也与其当代的文艺理论结合,形成繁复的互动关系。高居翰深入晚明时期罕见的多重艺术史情境中,展陈作品的每一面向,以各种令人惊异的绘画图像和画家类型,共同描绘这一时期艺术的复杂与活力。
作者简介
高居翰(1926-2014),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教授,1997年获该校终身成就奖;亦曾长期担任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2010年,史密森尼尔学会曾授予其查尔斯·朗·弗利尔奖章(Charles Lang Freer Medal),表彰他在亚洲和近东艺术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其作品融会了广博深厚的学识与细腻敏感的阅画经验,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典范,主要著述包括《图说中国绘画史》《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山外山:晚明绘画》《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等。
目录
三联简体版新序
致中文读者
英文原版序
第一章 背景与课题
第一节 晚明以前的绘画
第二节 明人所写的艺术史
第三节 课题与议论
第四节 画史宗脉
第五节 詹景凤的“两派”论
第六节 董其昌的南北两宗论
第七节 苏州派与松江派的对立
第二章 晚明苏州大家
第一节 张复与陈祼
第二节 职业画家与业余画家
第三节 李士达
第四节 盛茂烨
第五节 张宏
实景画
《华子冈图》
《止园》图册
来自欧洲之影响
其才华与声名
第六节 邵弥
第三章 松江画家
第一节 宋旭
第二节 孙克弘
第三节 赵左
第四节 沈士充
第五节 顾正谊与莫是龙:华亭派
第四章 董其昌
第一节 生平与事业
第二节 早期作品:风格的诞生
第三节 中期作品:别种风格秩序
第四节 晚期作品
第五节 集大成
第六节 “仿”或创意性的摹仿:理论篇
第七节 “仿”或创意性的摹仿:实践篇
第八节 董其昌的绘画与晚明历史间的关系
第五章 多重流派:业余文人画家
第一节 董其昌的朋友及追随者
顾懿德
项圣谟
卞文瑜
第二节 画中九友:嘉定、武进、南京与安徽的画家
李流芳与程嘉燧
安徽派绘画的肇始及其衍伸
邹之麟与恽向
第三节 明代之衰落:南北两京的士大夫画家
方以智
黄道周、倪元璐与杨文骢
业余文人画对价值的看法,第一部分
傅山
第四节 北方画家与福建画家:北宋风格的复兴
米万钟、王铎与戴明说
业余文人画对价值的看法,第二部分
张瑞图与王建章
第六章 多重流派:几位职业大家
第一节 吴彬与高阳
第二节 蓝瑛与刘度
第三节 陈洪绶及其山水画
第四节 两位佚名画家与张积素
第七章 人物画、写真与花鸟画
第一节 曾鲸与晚明人物写照
第二节 丁云鹏
第三节 吴彬的道释画
第四节 崔子忠
第五节 陈洪绶及其人物画
早年
中年
陈洪绶与通俗艺术
晚年
陈洪绶的花鸟作品
《画论》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版目录
索引
序言
本书系先前所拟一套五
册中国晚期绘画史计划中的
第三册。目前已出版的两册
为《隔江山色:元代绘画
1279—1368》(1976年,
以下简称《隔江山色》),
以及《江岸送别:明代初期
与中期绘画1368—1580》
(1978年,以下简称《江
岸送别》)。我在《隔江山
色》的序言中,曾经乐观地
表示,大约可以按照一年一
册的速度出书;如今的结果
却是,本书在《江岸送别》
出版后四年,才得以问世。
两书之间,另有一出书计划
介入(即《气势撼人:十七
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
格》,剑桥:哈佛大学出版
社,1982年),该书并不
在上述画史之列,且其内容
性质也极不相同。再者,事
实证明,以晚明绘画为题著
书,要比原先所设想的困难
许多。
我已尽己所能,尽量不
让读者感到本书难以阅读。
不过,无可避免的事实则是
:尽管晚明有许多画作不但
深具感染力,且极引人注目
,然整体说来,此一阶段的
作品并不像明代稍早或宋代
作品那么具有“娱乐价值”,
而且,在画作的表现方面,
晚明的绘画也显得较为复杂
。晚明画家除了创作出许许
多多分外有趣的作品——其
中也不乏精妙之作——之外
,他们也以极为错综复杂的
方式,与传统画史建立关联
,同时,也与其当时代的文
艺理论结合,形成繁复的互
动关系,成为此一时期,特
受钟爱的一种文化游戏。晚
明画家的创作往往极为知性
化,且对艺术史极为自觉;
虽则我们无须探触其时代课
题,而仍旧可以赏析晚明画
家的作品,然则,这样却会
严重束缚住我们对作品的阅
读。我的写法乃是将作品的
每一面向都展陈出来,如此
,可以让有心的读者,深入
晚明时期罕见的多重艺术史
情境之中。
基于此一选择,有些读
者可能会觉得本书讨论画作
的方式,过分着重形式的分
析,或者,在画家风格的渊
源及其宗法的典范方面,着
墨过多。不过,此一取径角
度,绝非仅是我们今日先入
为主的偏颇看法,而是我们
根据画家个人在画上的题跋
及著作得知,这些都是画家
在当时所主要关切的课题。
由晚明的画作中,探知画家
创作的原意及情感寄托,我
们不应仅以赏析为满足,同
时也必得了解画家为创作所
赋予的层层意念联想及内涵

最复杂的是董其昌。如
同他在晚明绘画中所占有的
地位,他也是本书的核心。
时至今日,他仍是一个具有
争议性的人物;仍有许多人
认为他并非一个独具原创力
或特有成就的画家。书中关
于董其昌的篇章或许显得特
别冗长,然而,此处似乎也
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
我们全面地对董其昌其人、
其作、其画论以及其对画史
的影响,进行完整的探讨与
呈现,从而,借此发掘这诸
多层面之间的关系为何。将
董其昌一章置于全书最中间
的另一意图,则是:希望对
业余文人画的现象作一界定
,区分其与职业画家在实践
方式上的不同,并且,更进
一步地了解,在不同的时期
与处境中,这种业余文人与
职业画家的分类,有何意义
与局限。
对于有些学者提出批评
(见于近日几篇评论与专文
),认为持续以业余文人与
职业画家的方式来区分中国
绘画,无异是助长中国画论
历来贬抑职业画家的偏见。
对于此一看法,我只能再一
次地指出,想要以排拒的方
式,拒绝承认业余文人与职
业画家之间所可能存在的任
何差异,是无法真正将偏见
扫除殆尽的;唯一的方法,
只有重新调整我们对旧有区
分方式所赋予的价值观。再
者,如果我们承认并试图去
了解,艺术家的画风与其所
处环境(经济条件、社会阶
层以及交游情形等等)之间
,存在着种种相互的关联性
,而我们能够不以忽略或轻
忽的态度,去对待这些现实
因素的话,那么,便可更紧
密地将晚明绘画与同时代的
政治史、思想史及社会史作
整体的结合。同样地,如果
说我们对上述诸课题有过度
强调之嫌[再次借用先前已
有的语汇来说,“概括论者”
(lumpers)总是会对“分类
论者”(splitters)有此质疑
],那么,我们会说,那是
因为我们从创作者的画作与
著作中发现,采取此种方式
处理晚明绘画,不但更为有
趣,同时,也更符合晚明时
代的特质。
在撰写本书期间,我参
考了许多学术界同僚及学生
的著作,同时,对于他们所
提供的建议与协助,我也欣
然领受之。关于此,我已尽
量在注释中表达个人的感激
之意。不过,在诸多学术同
僚之中,我仍然要特意向何
惠鉴、古原宏伸以及吴讷孙
等人致谢;在历年来的学生
之中,我也要谢谢安雅兰(
Judy Andrews)、安濮
(Anne Burkus—chasson)
、小林宏光、梅·安娜·庞(
Mae Anna Pang)、霍华德
·罗杰斯(Howard Rogers
)、文以诚(Richard
Vinograd)诸位。台北故宫
博物院负责1977年《晚明
变形主义》画展的研究及著
录撰写同仁,尤其值得称道
,他们对晚明绘画的研究,
多所贡献。徐澄琪与张珠玉
二位曾在古文的翻译方面,
提供许多协助;简·德柏瓦
丝(JaneDe Bevoise)与金
思(Ching Sze)则协助索
引与图说的制作。本书的地
图仍是摩根女士所负责(我
们应再次说明,图中所用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