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这是杜牧写自己家家财万贯,藏书万卷的盛景。 长安贵公子杜牧,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展现出过人的文学才能和军事头脑,23岁写出著名的《阿房宫赋》,26岁被“保送”步入仕途。本可大有作为的他,却无意中卷入当朝牛李党争,两派均对他敬而远之,不予重任。 但是杜牧看得开,深谙入世法则,既然无法施展抱负,那就做为百姓实事,问心无愧就好。后来的他流连风月场,人们劝他注意形象,其实也是他从不缺少面对世俗的勇气,潇洒而活,无惧他人眼光。 他最后烧书离世,有人说他是与世间和解,不再纠缠,也有人说他是做最后无声的反抗,以此明志。 杜牧生不逢时,一手好牌没赢过政治博弈,但过得清醒洒脱,是晚唐耀眼的诗星。 作者简介 随园散人,本名王福利,当代诗人。男,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陕西人,知名作家。长于散文诗词,文字清隽空灵,极具古典美感,广受赞誉。 曾出版《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半生红尘,半世空门:李叔同传》《我为过客,你是天涯:三毛遇见张爱玲》等书。 目录 卷一:红尘初见时 零落人间 钟鸣鼎食之家 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烽火连城的岁月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两枝仙桂一时芳 卷二:一觉扬州梦 入幕洪州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诗酒宣城 愁来独长咏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多情却似总无情 卷三:仕途无归路 长安,他不是归人 谁会我悠悠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头衔依旧鬓丝多 参差烟树五湖东 尘土高悬千载名 卷四:西风长安月 秋山念君别 怅望春阴几首诗 故国还归去,浮生亦可怜 长安月冷 魏阙衡门路自分 明朝楚山上,莫上最高层 卷五:寂寞沙洲冷 黄州刺史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啸志歌怀亦自如 池州刺史 逐日愁皆碎,随时醉有余 牛山何必独沾衣 卷六:暮色任沉浮 万山深处一孤舟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溪山实可怜 浮生却似冰底水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众人皆醉我独醒 卷七:归去已无声 清时有味是无能 无多珪组累,终不负烟霞 自是寻春去校迟 却遮西日向长安 鬓丝禅榻畔,茶烟落花风 此去无声 序言 红尘路远,勿忘心安 红尘路远,岁月无边。 世间的我们,都只是行 客。 陌上人间,我们总是行 色匆匆,在短暂的人生里,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人生,是一场旅行,亦是一 场修行。春风桃李有之,夜 雨江湖有之;诗酒欢畅有之 ,低回惆怅有之。所有遇见 ,清朗也好,黯淡也好,皆 可以称为风景。我们就在这 风景之外,学着淡然,学着 从容。如此,人生中的悲欢 离合,我们才能坦然面对。 春江水暖的日子,想起 了杏花春雨江南。 于是,也想起了扬州, 想起了那个快意江湖的诗人 。 他是杜牧,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 他的人生,是在失意中 度过的。但他,却以诗人的 名义,将一段看似惨淡的人 生,过成了风景,过成了诗 酒流连的模样。看上去,他 的人生甚至带着几分魏晋的 风流。 晚唐,是他所处的岁月 。此时的大唐王朝,没有了 雍容华贵,没有了河清海晏 。遥遥望去,一个曾经鼎盛 的王朝,走在风雨之中,步 履蹒跚。于是,心忧天下的 杜牧,虽有济世安民之心, 却无辅国补天之机。 当时的大唐,外有藩镇 割据,内有宦官专权,加上 党争不断,可谓千疮百孔。 因此,杜牧的仕途极不顺遂 ,常处于失意彷徨之中。他 只能如许多有志之士那样, 长叹生不逢时。 其实,谛听岁月深处, 这样的叹息此起彼伏。无论 生于什么年代,人生都难得 完满。大体来说,古代文人 的理想,无非是建功立业, 然后退隐江湖。然而,纵观 几千年历史,如此度过人生 的极少。杜牧身处乱世,带 着安济天下的理想出发,注 定要落得荒凉。 幸好,他还有一支笔, 可以描摹江山风月。 他可以是为民请命的官 员,也可以是把酒临风的诗 人。 于是,他从黯淡的仕途 走出,走到了山间林下。 一壶酒,一轮月,一个 萧索的身影。他喜欢,带着 几分醉意品评人生世事。他 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雀春深锁二乔。”他说:“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他说:“胜败兵家事 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他说:“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惊才绝艳是他,风流快 意也是他。 他也喜欢,带着蒙咙醉 意的自己,走向秦楼楚馆。 在那里,他可以与中意 的女子浅斟低唱、缱绻缠绵 。 于他,那是一场悠长而 温软的梦。梦里,他是风流 不羁的杜牧之。只是,梦醒 之时,他仍旧要面对惨淡的 人生。就像,从江南烟雨里 走出,走到了铁马秋风塞北 。风流与寂寞,缱绻与凄凉 ,相距不远。事实上,越风 流,也就越寂寞。 对于名利是非,杜牧看 得很透,就像他诗所写:“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 有无间。”他想要的,并非 浮名虚利,而是安济天下, 造福黎民。可惜,在那个没 落的王朝里,他的理想终究 是落空了。诗酒风月、快意 江湖,都带着几分无奈。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没有人能避得开浮沉变 幻、悲欣交集。 我们皆是这世界的过客 ,匆匆来去,两手空空。 愿你我,从容而走,勿 忘心安。 导语 传记作者随园散人新作,文笔细腻,结合杜牧生平诗作,将故事娓娓道来。 杜牧是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了解唐代诗人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的诗风格多样,豪放与柔情兼具,对后世影响极大。 杜牧极具个人魅力,出身富家子弟,仕途失意则放肆享受生活,问心无愧,过得清醒洒脱。 理解世界的参差,认清自己,找到自己。他是一个真正过完一生的人。 精彩页 卷一:红尘初见时 人生,是一场幻梦。 来到人间,我们便是岁月的主人。 在岁月的田埂上,浅吟低唱,春种秋收。 零落人间 红尘没有彼岸。 我们只是在岁月的船上,飘飘荡荡,来去悄然。 经过人间,许是为了欣赏江山风月,许是为了体会聚散得失。不管怎样,人生就像一场悠长的梦,却又在刹那梦醒无痕。人生匆忙,我们似乎始终两手空空。但是,蓦然回首,许多东西留在心中,不曾得到,却也不曾失去。 缥缈红尘,有许多事物值得我们驻足流连、细心体会,比如诗画,比如音乐,比如斜阳草树、烟雨湖山。只不过,许多人忙于世事,难得停留。 喜欢诗,因为平平仄仄之间,有斜风细雨,有清风明月,有喜怒哀乐,有沧海桑田。读一首诗,就像是看一幕风景,经历一段故事,不知不觉间,自己仿佛已是那把酒吟诵的诗人,于岁月之上,落笔无声。诗人的笔下,有我们欲说而难说的心情,也有我们欲写而写不出的故事。 喜欢诗,所以总喜欢徘徊于岁月深处,看那些诗人们在寥落与飘洒之间,描摹风月,点化江山。于我,一首诗就像一盏灯,足以照亮夜雨江湖。 遥遥望去,有人把酒东篱,半醉半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悠然自得的陶渊明。有人植梅放鹤,飘然来去于山水之间,自豪于“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那是遗世独立的林和靖。有人流连于花街柳巷,几分狂傲,几分无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那是落拓不羁的柳永。有人一蓑烟雨,笑看平生浮沉起落,说着“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是豪迈旷达的苏东坡。有人纵马天涯,剑气如虹,写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那是豪情满怀的辛弃疾。有人独立残阳,黯然伤神,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那是多愁善感的纳兰容若。 当然,诗的世界里,少不了近三百年的大唐岁月。那段时光无处不弥漫着诗酒流连的味道。总有人举着酒杯,在山间水湄、烟村茅舍之间游走。于是,繁华与萧瑟,欢喜与悲伤,是非与成败,都带着诗的气息。 依稀可见,陈子昂独立于天地之间,长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孤独不可言说。王摩诘与山水为邻,悠然落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颇有世外高人意味。李太白醉卧长安酒家,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飘洒如仙。杜子美忧国忧民,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悲天悯人的模样。白乐天听着琵琶声,感慨于人生世事,诗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多情而无奈。李义山回忆往事,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比感伤。 当然,唐诗的版图上,不能缺了杜牧的名字。他生于晚唐,与李商隐等人一道撑起了晚唐诗的大厦。他诗文俱佳,可谓晚唐翘楚。他的笔下,既有对风花雪月的留恋,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印象中的杜牧,是风流快意的,喜欢流连于花街柳巷。实际上,他少读经史,自负经略之才,有济世安民之志。可惜,大唐江河日下,他的远大志向终是落空了。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秋,长安城安仁坊内的一户官宦人家中,杜从郁为初生的儿子取名牧。《礼记·曲礼》载:“九州之长,人天子之国日牧。”杜从郁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大有作为。可惜,杜牧此后的仕宦生涯,并无辉煌可言。 杜牧降生的那个秋日,并无任何异象,一切都很平静。没有人能想到,数十年后,晚唐诗坛会因为杜牧这个名字再掀高潮。杜牧无力改变大唐日薄西山的面貌,但他的诗却给晚唐的诗坛添了一抹亮色。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在流连山水云烟的同时,也会将笔触伸到家国天下之事上。他希望,天子能够以史为镜,勤于政事。可惜的是,纵然有具中兴之志的天子能读到他的讽喻之诗,最终还是有心无力。 世事浮沉,一如花开花谢。 往往,繁华只如纸页,风一吹就散了。 时光无垠,万物终将化作尘埃。 曾经,大唐有过盛世华年,纵不能称作河清海晏,却也是无比强盛。杜甫回忆开元盛世,在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盛世在战乱中渐渐凋谢了,只剩满目疮痍。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