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为什么行?本研究聚焦方法,走访毛泽东当年从事调查研究地点,全面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系统阐释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当时行、现在行、未来依然行的道理。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根在哪里?本研究总结国际上社会科学方法发展的历史,探讨现代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以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为根本,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认识中国社会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本研究概括和提炼毛泽东社会调查方法的核心概念、基本命题和逻辑框架,深刻论证“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根本方法,西方统计调查方法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有用技术,互联网与大数据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新的强大工具”。 作者简介 周批改,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应用社会学博士,中共党史博士,农林经济管理学博士后。美国南加州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曾任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湘潭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湘潭市委党校副校长,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主任。主要从事毛泽东管理思想、调查研究方法、农村公共政策的研究。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写作政策文稿100万余字,出版专著《中国农村税费制度的演变和改革》。 目录 第一章 研究的问题与已有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第二节 已有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过程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产生基础 第一节 文化渊源和社会调查的传统 一、吸吮着传统文化的养分成长 二、经世致用文化的熏陶 三、对传统调查方法的继承 第二节 时代形势和改造社会的志愿 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二、对社会时局的关心 三、改造社会志愿的生成 第三节 西方文化和研究方法的影响 一、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 二、西方近代调查方法及对中国的影响 三、对西方文化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四节 多种主义比较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确立 一、对改良维新派的向往 二、多种主义中的困惑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确立 第三章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演进轨迹 第一节 萌芽:游学 一、游学的想法 二、游学的经历 三、游学的收获 第二节 发展:考察 一、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开展工人农民考察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的经过和方法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的成果 第三节 形成:典型实地调查 一、土地革命斗争的需要 二、深入实地开展直接调查 三、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 第四节 完善:领导调查研究 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二、进一步丰富调查研究方法 三、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概括 第五节 转变:向“走马看花”为主转变 一、建国后毛泽东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建国后“走马看花”的调查方法 三、调查研究方法的反思和总结 第四章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构体系 第一节 调研准备 一、调研主题:以问题为导向 二、调研地点:注重典型性 三、调研对象:强调多样性 第二节 搜集资料 一、观察 二、访问 三、座谈(开调查会) 四、表格调查 五、地方文献 第三节 分析资料 一、阶级分析 二、家庭收支分析 三、矛盾分析 四、典型案例与比较分析 五、历史地理分析 六、政策及其执行分析 第四节 写作报告 一、前言 二、条理与逻辑 三、数据和实例 四、语言风格 五、表达方式 第五章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品质 第一节 科学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形成了完整的方法体系 第二节 直接性 一、直面现实问题 二、亲入现场与如实记述 三、从直接调查转向间接调查的教训 第三节 群众性 一、当群众的小学生 二、聚焦群众利益问题 三、与群众交朋友 第四节 实践性 一、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三、为了取得正确的政策与策略 第六章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在新时期的发展 第一节 党的领导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一、邓小平调查研究的理论及实践 二、江泽民调查研究的理论及实践 三、胡锦涛调查研究的理论及实践 第二节 为改革开路的农村调查 一、地方党政机关的农村调查 二、“农发组”的农村调查 三、中央的农村调查与五个“一号文件”的出台 第三节 进入乡村社会的学术调查 一、“小城镇大问题”调查及其方法 二、“黄河边的中国”调查及其方法 第四节 “吃透两头”的政策调查 一、“吃透两头” 二、向农民学习 三、从实地出发 四、“反弹琵琶” 五、为政策而作 第七章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为新时代理论创新提供方法基础 一、习近平亲力亲为做调查研究 二、习近平调查研究方法的特征 第二节 为认识中国社会提供科学路径 一、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演变 二、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特征 三、人文主义方法与实证主义方法的结合与超越 第三节 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生动教材 一、思想斗争的经验与教训 二、感人至深的忠诚担当和艰苦奋斗精神 三、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础环节 第四节 为调查研究方法发展提供引领力量 一、改革以来调查研究方法发展的成绩 二、新型调查研究方法蓬勃发展 三、强化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引领作用 第八章 当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途径 第一节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根本方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一、坚持问题导向 二、坚持直接调查 三、坚持群众路线 第二节 西方调查统计方法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有用技术,必须加强学习借鉴 一、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调查方法的比较 二、正确认识西方现代调查统计方法 三、推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融合 第三节 互联网与大数据是认识中国社会的强大工具,必须科学进行应用 一、网络调查的利 序言 李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 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 ,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 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中国共 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坚持调查研究, 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打造 了一个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 的传家宝,这个传家宝的源 头就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 。过去,对毛泽东调查研究 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其 历史过程和价值意义的分析 ,少有关于方法本身的具体 研究。这部专著围绕着“毛 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究竟是什 么?新时代是否要坚持毛泽 东调查研究方法?新时代如 何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调查研 究方法?”等核心问题从理 论到实践展开研究,在分析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产生 基础、演进轨迹、结构体系 、理论品质、当代价值的基 础上,提出了当代继承和发 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路 径。这样既系统全面又聚焦 集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科 学、准确地理解毛泽东调查 研究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 方法的知识”。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引进了西方社会科 学研究方法,促进了各学科 与世界接轨。但在此过程中 ,一些人视西方方法为“圭 臬”,一些著作和论文充满 了难以看懂的模型、术语和 逻辑推理,而所得的成果与 中国现实往往难以吻合,有 时甚至南辕北辙。一些人单 纯用源于西方(主要是英美 )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中国 ,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产生 了新的教条主义。此书对这 一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鲜明提出以学习毛泽东调 查研究方法反对新的教条主 义,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的 方法自信。更进一步,作者 从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演 变的大趋势出发,分析了西 方的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传 统面临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挑 战,指出一些所谓经典的研 究范式越来越难以解释迅速 变化的现代社会。在国际社 会科学研究方法处于转型发 展的关键时期,挖掘毛泽东 调查研究方法这个宝库,无 疑有助于在社会科学研究方 法领域形成中国的学术体系 和话语体系。 中国学术自立自强,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中面临的艰难而 重要的任务。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科 建设,是当代中国学者的使 命担当,也是中国人文社会 科学适应时代要求服务于新 征程的必然要求。新文科建 设需要正本清源。毛泽东是 中华文明发展的集大成者, 也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系统整理中华文明的 第一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 践相结合,实现这一真理的 中国化、本土化,这是毛泽 东非常了不起的创举,也是 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方法角度总结毛泽东留 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可以为 当代新文科建设提供智慧指 引和前进动力。这部专著立 足扎实史料,提炼毛泽东调 查研究方法的概念、命题和 逻辑过程,是新阶段构建认 识中国方法体系的尝试,实 际上也是在探索中国新文科 建设的基础工程。 周批改同志曾在毛泽东 的家乡韶山市政府工作,长 期运用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 从事实践工作。二十年前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读博士研 究生时,学的是社会学,后 来又攻读中共党史第二博士 学位。他在潜心研究基础上 ,形成了这部专著《毛泽东 调查研究方法》。作为一本 关于“方法”的书,这部专著 在传承党史研究传统的基础 上,具有创新性。作者社会 学学术训练的背景,使得这 部专著具有难得的理论、技 术和实施路径相结合的特点 。 这部专著有以下特点和 贡献。一是研究资料方面。 这部专著比较系统搜集整理 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甄 别和谨慎规范采用。作者还 走访毛泽东当年从事调查研 究的地点,搜集毛泽东调查 研究散布在当地的文献资料 。这样,文献资料和实地调 查资料相结合,能够比较全 面和如实展示毛泽东当年从 事调查研究时运用的方法。 二是研究方法方面。这部专 著聚焦分析毛泽东社会调查 的准备、搜集资料、分析资 料等过程,利用知识图谱和 内容分析工具,以《寻乌调 查》为例进行系统深入剖析 ,使关于毛泽东社会调查方 法的研究从理论和历史分析 走向具体方法和技术分析。 三是研究视角方面。作者结 合其多年实地调查的经验, 总结国际上社会调查方法发 展的趋势,探讨大数据等现 代信息科技发展给社会调查 方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 社会调查方法融合的视角探 寻新时代继承和发展毛泽东 社会调查方法的路径。四是 理论观点方面。书中提出的 “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认 识中国社会的根本方法、西 方统计调查方法是认识中国 社会的有用技术、互联网与 大数据是认识中国社会新的 强大工具”等观点,以及“坚 持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基 本特性,借鉴西方调查统计 方法,推进实地调查与问卷 调查融合,综合应用现代科 技工具,发挥大数据在搜集 资料分析资料上的重要作用 ,立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 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等建议,既富有理论价值又 具有现实操作性。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 春秋。胸怀千秋伟业,百年 恰是风华正茂。科学的调查 研究方法,是确保中国共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