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80后作家笔下的精神图景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分类
作者 黄江苏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回顾“80后”作家出道以来二十余年的历史,认为“80后”文学是理解这代人的精神窗口,也是这代人献给世界的精神财富。本书系统研究十余位“80后”作家,以聚木成林、汇涓成海的方式,探究这代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特质,反思青年作家如何潜入传统,求真问道,在熙攘之世,修己度人,传承人文精神,赓续文学荣光。
作者简介
黄江苏,1983年12月出生于湖南永州,2011年获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周氏兄弟、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已出版著作《周作人的文学道路——围绕“文学店关门”的考察》,发表论文《为什么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个“狂人”?——论(狂人日记〉》《有难度的爱——论汤汤童话兼及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交流》《诗人何时归位——郑小琼论》等三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80后”作家的生成机制与人员更迭
第一节 重审“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神话:起源、模式与后劲
第二节 “新概念”之外的作家的出场方式:大学教育与社会磨炼
第三节 期刊编辑、评奖、学术研究的合力及“80后”作家的更迭
第二章 “80后”作家研究的历史进程与热点事件
第一节 两个阶段与两种性质
第二节 文学史的视角
第三节 关于“80后,怎么办?”的讨论
第三章 “80后”作家研究的挑战、出路与价值
第一节 质疑之声与冷寂之境
第二节 自然的或文化的代际,走出整体主义的迷误
第三节 告别“密林中”的困境,融入悠久的传统
第四章 “80后”作家笔下的精神图景总览
第一节 一代人的心灵世界与精神之窗
第二节 自我与他者:生存图景的刻画
第五章 成长历程的反思
第一节 教育问题中的人文精神寻思
第二节 涉世之后理想的破碎及重生
第六章 存在困境的逼视
第一节 “空心人”与孤立无援的旅程
第二节 与虚无和好,及“荒原狼”之声
第七章 精神传统的赓续
第一节 在功利庸俗的时代“大裂”与“掘藏”
第二节 关于自由的破与立
第八章 刺破“小时代”的幻象
第一节 介入社会的青年形象
第二节 直面前辈的历史与当下的生活
第九章 城乡之间的游走
第一节 “进城者”的“零余感”
第二节 都市病症下,人如何自处?
第十章 对底层苦难的书写
第一节 从打工诗歌到知识分子之诗
第二节 如何从苦难到达爱?
第三节 对“平庸之恶”的不同审视
余论
第一节 反“秩序收割”,与传统争胜
第二节 “原始地开始”,在孤独中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这十年
序言
黄江苏先生在复旦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的是
周作人的文学道路。我曾经
担任过他的论文答辩导师。
记得那一年郜元宝教授有两
个学生答辩,一男一女,都
是研究周作人,黄江苏研究
的是“文学店关门”,另一位
女生研究的是周作人的古希
腊文学翻译,都是充满学究
气而且很难写的题目。因为
难写,我就记住了这次论文
答辩经过。后来黄江苏到浙
江师范大学任教,与我也一
直保持着联系。最近我收到
他的新著《“80后”作家笔下
的精神图景研究》,感到眼
睛一亮,从研究周作人一下
子跳到了“80后”作家的创作
研究,需要何等的勇气!
据黄江苏先生说,他做
这个题目的研究,是受到我
在十年前与金理一次谈话的
启发。那时金理刚从博士后
出站回到中文系,也是沉浸
在许多高大上的研究计划之
中,而我劝他要把注意力拉
回到当下社会生活,着眼点
就是研究同代人的创作。“
做同代人的批评家”,为的
是让同时代的批评与创作携
起手来,共同解读当下的生
活现实。在眼下诸多不宜言
说的禁忌之外,唯有文学用
说梦的艺术可以保留时代真
相,流传后世。随后,金理
等年轻的批评家、学者把研
究热情转向“80后”作家创作
的阐发、宣传和批评,有力
推动了新一代作家创作的整
体性发展。二十多年前上海
《萌芽》杂志发起“新概念
作文”竞赛,“80后”的年轻
人开始用他们无拘无束的写
作赢得社会关注,其间虽然
几经波折起伏,到今
天,“80后”作家都年趋不惑
,他们的创作也已经蔚为大
观。年轻的批评家、学者和
作家精诚合作,改变了文学
萎靡的颓势,显示出新的时
代文学的力量。黄江苏的这
部新著,就是在这样一个背
景下去认识和评价当下文学
,我认为正当其时,呼应了
当下时代对文学的要求。
什么是当下时代对文学
的要求?这本来也是见仁见
智,不易作正面解答。但以
我亲身亲历四十年文学发展
的体会而言,很显然,当下
正处于文学换代的转折点上
。前一个时代,是以中国人
刚刚结束一场噩梦为开始的
。“50后”“60后”的作家也是
从生机勃勃的青春岁月走上
文学道路,他们无所畏惧,
先是响应时代拨乱反正的要
求,后来就很快形成了独立
的精神立场。不管在现实生
活中出现暴风骤雨还是混沌
黑暗,总有那么一批人,不
改初衷而潜心创作,不离不
弃对文学的信仰,坚持用自
己的笔来刻画大时代的复杂
情感,他们是自己的时代的
精神记录者。经过三十多年
的努力,他们的写作,形成
了稳定的、独立的、成熟的
个人风格,就像一棵棵参天
大树,个体与个体连接起来
,就是一片森林。然而,就
如我在《从“少年情怀”到“
中年危机”》一文里特别强
调过的,这样一种在三十多
年的文学实践中形成的、辉
煌而丰富的文学风气,到了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出现
“中年危机”:20世纪90年代
的文学发展中,多元共存本
来是在理性竞争下进行的,
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压力、文
学边缘化以及媒体的明星化
倾向,导致了中年以下更年
轻的后继者难以有进一步发
展的空间。中年期的文学规
范讲究宽容和理性,讲究实
力的比较,初出茅庐的青年
是很难在中年的成熟规范下
轻易取胜的。于是我提出这
样一个问题:“所谓80后作
家,完全在主流规范以外求
生存,他们寄存于现代媒体
,接受媒体的包装和塑造,
成为网络上出色的写手。这
对于我们自‘五四’发轫而来
的文学传统而言,到底是一
个令人兴奋,还是感到沮丧
的局面?”这个问题,是我
在十年前提出来的,我针对
的是当时流行的网络文学、
类型小说,以及各种新媒体
包装的文学读物,成为文学
青年最为迷恋的寄生之地。
但平心而论,我对当时“80
后”创作的前景并没有失望
,而是“兴奋”与“沮丧”兼而
有之。我渴望的是新的先锋
精神重新降临文学思想领域
,这不是要年轻一代重新回
归传统的秩序和规范,而是
不辜负这个日新月异变化着
的当下时代,创造出属于他
们自己的时代的文学话语。
所以说,讨论到当下时代对
文学的要求,依我的看法,
最紧要的就是龚自珍的两句
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文学换代需要
造就大批的青年一代作家。
转眼又十年过去,今年
是2022年。前几天读了黄
江苏的新著,让我兴奋地感
受到了身边的文学新潮方兴
未艾,正随着时代生活而涌
动,这股文学新潮中的弄潮
儿正在摆脱网络上流行的文
学类型以及各种新媒体的写
作游戏,真正担当起当下时
代文学的神圣使命。这是一
本严肃的旗帜似的著作,作
者身为“80后”学者和批评家
,他没有与同代人同享狂欢
的欲望盛宴,却与同代人共
赴精神的崎岖峻岭。我读着
这部著作,仿佛遇着一个年
轻的导游,引着我攀登一片
山色各异的群峦,不断地指
给我看各种风光,也夹杂了
他自己对景物的欣赏、赞叹
、批评和解说,让他的主观
感受也成为山色中的一道风
景。我们在书中随处可见作
者的议论融入了自己的人生
滋味,以证明他与同龄作家
之间的相知相爱。而且,作
者在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的
学术成果也没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0: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