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大众
《社会理论二十讲》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将复杂、而且艰涩的题材,写得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约阿斯与克诺伯没有很矫揉造作地宣称自己是中立的,而是以一贯公平的方式将阐述与批评结合起来,即便讨论的对象与他们自己的立场相差甚远。至少对于当今世代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本不可不读的著作。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美国社会学家,“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获得者
这本书可能是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社会理论发展最为渊博,也蕞具批判性的分析了。两位作者兼顾了欧洲与美国的发展,展现两处在古典问题与持续发展中的共同根源。
——艾森斯塔特(Shmuel N. Eisenstadt),以色列社会学家,希伯来大学教授
这本书对近代社会理论进行了极为广泛、均衡、渊博的梳理,特别聚焦在与现代性主题有关的行动理论、秩序理论与变迁理论。如果读者对这些还不熟悉的话,我强烈推荐可以通过此书来学习这些理论家们的贡献。
——迈克尔?曼(Michael Mann),英国社会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荣休教授
这本书对当代社会理论的重大主题进行了雄心勃勃且相当严谨的讨论,为我们提供了独特且重大的贡献。
——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ery C. Alexander),美国社会学家,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
本书由作者多年在芝加哥大学、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等美国及欧洲各大学教授社会学课程的讲稿整理成册,全面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法国、美国、英国的社会学领域的新进展,包括帕森斯的规范论功能主义、新功利主义、冲突社会学、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卢曼的功能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法国的反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新实用主义等内容。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打破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美国中心主义”视角,建立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现代西方社会理论框架,而且还令中国读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丰富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对西方学者自身在社会理论解读视角方面的多样性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汉斯·约阿斯,当代国际知名的德国社会学家,1948 年出生于德国的慕尼黑,1979 年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大学,曾任国际社会学学会副主席、德国埃尔福特大学马克斯·韦伯研究中心主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现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柏林洪堡大学教授,目前在中国已出版《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人之神圣性》《欧洲的文化价值》等著作。
中译本前言1
译者前言1
2011年修订版前言1
导论1
第一讲什么是理论?5
第二讲帕森斯与他尝试集各家大成的理论22
第三讲迈向规范主义功能论的帕森斯44
第四讲帕森斯与规范主义功能论的进一步发展68
第五讲新功利主义90
第六讲诠释取向(1):象征互动论117
第七讲诠释取向(2):常人方法论140
第八讲冲突社会学/冲突理论161
第九讲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182
第十讲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203
第十一讲把功能论发展到极致的卢曼226
第十二讲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较新的英国权力社会学253
第十三讲“帕森斯主义”与“现代化理论”的翻新276
第十四讲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303
第十五讲在结构主义与实践理论之间——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332
第十六讲法国反结构主义者(卡斯托里亚迪斯、图海纳、利科)359
第十七讲各种女性主义社会理论385
第十八讲现代性的危机?新的诊断(贝克、鲍曼、贝拉,以及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辩论)412
第十九讲新实用主义443
第二十讲社会理论的当代现状468
参考文献496
专有名词索引522
人名索引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