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鉴岁月/当代作家精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涂国之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作者数十年创作的散文精品佳作,共分四辑:第一辑记叙与作者相关的亲情、友情及其他轶事;第二辑记叙围绕品德修养主题的戒奢、读书、守信、仁善、感恩、交友等古今中外珍闻轶事;第三辑记叙四川、内蒙、香港等地的一些特色人文状况;第四辑针砭某些时弊,阐述正确见解、主张,推动问题解决和社会进步。 目录 第一辑 父亲的眼力 母亲的福报 守望爱情 电脑帮大忙 暑期新过法 “拖”的代价 养猫30 年 领教“专家” 忆冉体顺同学 忆邓新民同学 悲催奇才陈子昂 流沙河给人们的启示 正宗川菜的味道 阆中街头品特色文化 奇特的四川人 第二辑 俭奢之间见兴衰 在苦读中升华 善良是人生的路标 “失信就是失败” 感恩助人成功 远离“垃圾人” “精致个人主义者” 消除这道“病态风景” 叫停“天价娱乐” 任人先窥心 面对数十亿港币 迎着危机前行 第三辑 记者的正气 回家的路 军人荣耀的背后 名将治军 圆梦人生有“宝典” 壮美阴山 “铁军”征战记 第四辑 助贫者早日致富 引导农民科学养生 让民间“高手”才尽其用 趁早规划人生 择偶标准宜具体 “起跑线”输赢之我见 为孩子“烧钱”难如愿 认真补上这一课 懈怠生命的悲哀 愿“衙内”早日绝迹 摒除“乾隆遗风” 严不起来的背后 向霍金学习 养心于先 说“度” 把事情看透 留点时间给自己活 后 记 序言 清秀之文 气韵盎然 我仔细通读了涂国之同志的散文随笔集《 文鉴岁月》,既觉得它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厚,又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传统文化,体现了作者人文 底蕴积累之深厚;耳目一新则充分说明他能够与 时俱进,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勤于思考,善于 接受新鲜事物。这二者之融合,使他的文章令人 爱读、耐品,有吸引力,又不乏新鲜感,这也许 就是我很愿意为之作序的原因吧。 涂国之曾是我军宣传战线的一位优秀干部 、国家主流媒体资深记者,也是自学成才、实力 雄厚的作家。多年来虽以新闻工作为主业,但其 文学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上佳表现。从其作 品的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他的创作状态,我将其 概括为两个短句:清秀之文,气韵盎然。 读完书稿全文,我不禁想到1800 年前曹丕 的《典论·论文》中所云:“文以气为主,气之 清浊有体。”这话之内涵实际上已触及文章的类 型、路数和风格问题。他看到并承认为文并非一 个路数、同一写法,不同的路数和风格之间均应 予以尊重,而不是相互排斥。那时如此,今天更 是如此。譬如在散文领域,曾经有很多人推崇杨 朔式、秦牧式、刘白羽式的抒情味浓郁的“美文 ”。这种喜好乃至倾向自然应予以尊重,正如俗 语曰:“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这并不意味 着文章由此而形成几种模式,尤其是不能成为衡 量文章水平高下的固定标准。我国《古文观止》 中所收之文就不完全是一种型号、一种味道的嘛 ,所以当我细读了涂国之的散文和随笔之后,觉 得他习惯使用的并使人读起来很舒服的风格则是 :以畅达而缜密为主的叙事风格,而又以“气韵 ”贯穿其中,以真实挚切的感情润泽文字,兼有 精到的细节让人颇觉耐读,形成一种事、理、情 、味相融的行文风格。在其笔下,此种风格的散 文他驾驭得可谓娴熟自如,游刃有余。 对此,我认为不仅应予以肯定,而且应认 为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脉。我在20 世纪八九十 年代先后在津、京两地主编《散文月刊》,后来 又主持《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接触的主 要是散文和随笔类作品。我一向主张散文“宜宽 不宜窄”,提倡写作多种类型和风格的散文,而 不是扬此抑彼。正因如此,当我认真读过涂国之 同志的散文和随笔后,便觉得他的努力取得了颇 值得重视的成效。不难看出,他善于汲人所长, 但又秉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觉追求。 如果我们对上述曹丕“文以气为主”的“ 气”,不仅理解为气势,而且还有“气格”内涵 的话,那么它就是作品中之灵魂与文胆。以此来 观察国之同志的散文,便不难发现这一要素是充 盈的。他出身于四川射洪偏僻山村的清贫农家, 但自幼就受到父亲的谆谆教导,父亲殷切期望他 发奋读书,改变命运。国之不负所望,可谓少年 立志,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国的人才:1968 年参军后,通过组织上的培养和个人的不懈努力 ,成为一位部队宣传战线上的优秀干部、国家主 流媒体的资深记者和自学成才、基础扎实的作家 、笔杆子。这一切都来自一种坚忍不拔的信念、 不畏艰辛的拼搏意志。从他不止一篇的自述散文 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若干紧要的关头,他都能 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也在自己的 生命史上增添了应有的亮色。如果说还有什么遗 憾的话,各种契机所致,他没有得以跨入正式大 学的门径,在课桌上完成他的“科班学业”。 然而这一“缺陷”,却由他超常的努力得 以弥补。另外,同样是在不止一篇自述散文中得 以解答:中外古今有不少杰出人物并没有进过“ 名牌”高等学府,却同样甚至是“超额”地实现 了人生价值,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平凡的篇章 。这种取法乎上的励志精神,浸漫于本书作者若 干文章的字里行间。所有这类文字不仅为了自励 ,而且有益于一切有出息的后人。所以我认为, 这部分发自肺腑的文字,应视为他最有价值,也 最有“气格”的箴言。 与上述相联系的是,我还特别注意到,涂 国之对他所经历的人生重要阶段,尤其是所供职 的情之所钟的事业之无限热爱,可谓达到了刻骨 铭心的程度。正因如此,自然会派生出与大爱相 匹配的有分量的篇章,譬如他对自己曾经供职的 部队的深厚感情。这支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特别是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队,曾经创下了惊天 地泣鬼神的光辉战绩。作者为此写下了不吝篇幅 、浓墨重彩的纪实散文,读来为之动容。这支以 傅崇碧为军长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期间,在铁 原阻击战中打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威风,大大伸 张了中国人民不畏一切强敌的志气,但也付出了 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彭德怀司令员称该军为“ 真正的铁军”。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 而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中,这支部 队有不少感人场面和催人泪下的珍贵镜头。巧合 的是,70 年前,我作为一名部队机要部门的译 电员,也有幸译过志愿军司令部转发的铁原之战 血肉拼杀的讯息。时达70 年,韩国发掘出的我 志愿军战士的遗骸,又以位于今之军事分界线以 南的铁原为最多,足见当年两军拼杀之惨烈。对 于老部队 导语 本书无论是正面的引领还是侧面的警示,都体现出了作者具有非凡的思想高度、认知深度和悟性锐敏度,具有不俗的思想性、新闻性和大量宝贵文史资料,读罢令人眼界开阔,并且为之惊喜。 耄耋之年的著名作家、诗人和散文家石英先生,精心为《文鉴岁月》撰写了长达近4000字的序言,对这部书及其作者的文学创作给予了热情肯定。 精彩页 父亲的眼力 也许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一个几乎是文盲的农民,在他的小儿子一两岁,就能看出其将来会有出息,预言其可以兴家旺族。因而,他对这个宝贝儿子格外宠爱,并以独特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对其加以培养。谁能料到,这位父亲近乎白日做梦般的预判,后来竟然全部变成了现实。这个独具慧眼的农民,就是我最为崇敬、永难忘怀的父亲。 我的老家,在川中一个偏僻山村。新中国成立前,那里被国民党官吏、土豪劣绅以及兵匪盘剥得山穷水尽。我们家因父亲常年在山上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落下一身病,加之孩子多(我之前就有4 男1 女),真可谓穷困潦倒,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还欠了不少债。我的出世,无疑加重了家中生计负担,母亲和已懂点事的哥哥、姐姐以及亲戚们,无不凝眉叹息。然而,父亲的态度截然相反,他竟然从刚来到人世的我身上,看到了改变家境的希望。因而,他专门借钱请有学问的教书先生,给我取了个儒雅且含有深意的小名:贵芝。“贵”即高贵、富贵,“芝”即像灵芝那样珍贵、祥瑞(灵芝为贵重中药材和补品,俗称瑞草)。之前,我的哥哥姐姐们出生后,都是父亲自己或亲戚随意给取个云生、圆子、秀娃、松娃、春春之类的小名,唯独对给我取名煞费苦心。据母亲讲,自从有了我,父亲似乎完全忘记了家境破败和自身多病,变得精神焕发,让人难以理喻。他经常在亲戚和村里熟人面前吹自己的幺儿(我)如何精灵,并且痴人说梦似的断言他的老幺将来肯定有出息。 父亲对我的娇宠,简直到了极致。他身体多病,经常吃点炖猪蹄、猪肚之类,我妈和哥哥姐姐都没有份,只有我能和他共享,甚至他不吃也要先满足我。他不上山躲“抓壮丁”时,白天经常带我玩。而且经常是半夜三更他睡醒后想我了,就大喊:“芝娃,幺娃子,爸爸想你了!”被他吵醒的家里人和邻居们,简直哭笑不得。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乡公所所在地每3 天赶一次场(集市)。逢场天的中午,乡公所院内的戏楼上,一般都有古装川剧演出。此外,隔三岔五还有晚场演出。戏楼所在院子四周封闭,只留一个供人进出的门洞,看戏观众必须买票入场。我3 岁多的一天,父亲在不经意间带我看了一场古装川剧,他发现我特别喜欢看戏,于是全家又多了一份苦差事——风雨无阻地背我去剧院。父亲虽然身体多病很少去赶场和看戏,但每到逢场天他都指派母亲或哥哥、姐姐用背篼背着我和粮食、鸡蛋、柴火之类去赶场,先卖掉东西换得零用钱,再去买戏票,而这时正好赶上午场戏开锣。当时我个子矮,站在地上看不到戏台,就由母亲或哥哥、姐姐抱着看,或者骑在他们的肩膀上看,看完戏再由他们背回家。赶场看戏中途,我经常肚子饿了要吃东西,没钱买,大人就从家里带上煮熟的嫩玉米、红苕之类,在开始看戏前到街上一家亲戚开的饭馆里蒸热了给我吃。每逢有晚场戏,我同样是被背去观看,很少落下一场。说句实话,三五岁的孩子看古装川剧,从头到尾只见戏台上文官武将红脸进白脸出,根本不懂他们在干什么。尽管如此,被父亲惯得极任性的我,还硬是要去看,而父亲不仅不阻拦,反倒认定看戏对我日后肯定有用处,坚决支持。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刚满6 岁时,身患哮喘等多种疾病久治不愈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当时的我,根本不明白没有了父亲对自己和家庭意味着什么,甚至在他停在门板上等待入殓安葬时,还用小手去摸他的脚指头觉得好玩儿。 随着父亲的离去,我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很快消失了,先前持续了大约3 年让人背来背去看戏的事更是戛然而止。然而,谁也不曾料到,父亲短短几年近乎荒唐的厚爱,竟发生了奇特效应,激发了我对中国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极大敏感。我上小学就读完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说岳传》等书,内容几乎都能背下来。上初中又读完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对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的主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主要文化名人及其主要作品,都有了基本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对我当时的学习和后来的工作,都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如果不是“文革”期间停止招生,我肯定会报考大学文学或历史专业,而且极有可能成为该领域有造诣的专家。未能如愿,是我此生的一大遗憾。 对于“贵芝”这个名字,由于它比较女性化,所以之前我从未去认真琢磨其含义,甚至对其不屑一顾,以为是老父亲文化低所致,直到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才对它做了认真推敲,方发觉其中蕴含深意。 父亲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不幸,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他定然死不瞑目。也许唯一能使他感到欣慰的,就是他对幺儿“贵芝”的期盼没有落空,而且超出了预期。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长,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的成绩一直优异,写作文更是拿手。我于1968 年参军后4 个月就上调团部写新闻报道,11 个月就被调到军政治部干新闻宣传工作,入伍两年多就因工作出色,被军首长点名破例提拔为军官,和两位老同志一起抓该军的新闻宣传工作,成为当时全北京军区十几个军级机关中最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