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众所周知,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技术、生命功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诊疗的综合性学科。本书紧扣围术期医学全流程管理,系统讲述了从术前评估、术中气道管理、麻醉用药、麻醉监测,再到术后复苏、拔管,以及各种麻醉伪象等环节的细节把控,有严谨权威的麻醉学标准,有世界先进规范的麻醉学设备仪器介绍及使用指导,将繁琐的麻醉工作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全方位地展现给年轻医学生和住院医师。 作者简介 周红梅,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嘉兴学院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嘉兴市医学科技“35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嘉兴市医学重点支撑学科“麻醉学”学科带头人,嘉兴学院麻醉本科系危重病学教研室主任,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血液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围术期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嘉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嘉兴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嘉兴市医学会麻醉与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从1992年至今一直从事临床麻醉及科研工作,擅长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曾赴德国图宾根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宣武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深造,具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已主持或主要参与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嘉兴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中华级论文7篇,参编著作3部,授权专利6项,成功转化2项。主要致力于可视化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研究、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推进超声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工作。现任BMC Anesthesiology审稿人。 目录 第1章 术前评估 术前禁食指南 术前访视 术前检查 术后处置 第2章 气道管理 评估患者病情和气道 监护仪和设备 患者和医护准备 麻醉诱导或气道局部麻醉处理 肌肉松弛和面罩通气 喉镜检查 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并固定 在插管尝试间隔重新评估和通气 多次尝试会影响通气效果 气道管理设备和工具 拔管 第3章 麻醉监测 心电图(EKG) 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脑电图(EEG)监测仪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 体温 神经肌肉接头(NMJ)阻滞 麻醉呼吸机 动脉血气 体位 第4章 液体管理监测 估计失血量(EBL)和替代补液 尿量(UOP) 前负荷/心脏监测 第5章 局部麻醉与镇静 单纯局部麻醉 清醒镇静 监护麻醉 第6章 区域麻醉 区域麻醉的风险 区域阻滞的可靠性 穿刺针进针方式 周围神经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 椎管内麻醉的平面水平、开始和持续时间 特定阻滞和风险 第7章 全身麻醉 理想的麻醉气体 笑气(氧化亚氮) 氟烷 异氟醚 七氟醚 地氟醚 蒸发器 第8章 药物 镇静催眠药 诱导药物 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肌肉接头(NMJ)阻滞剂 血管活性药、正性肌力药和负性频率药 辅助药物 局部麻醉药 阿片类镇痛药 第9章 术后疼痛管理 多模式镇痛管理 第10章 紧急事件及术后拔管 简易拔管标准 体温适宜 肌力恢复 意识清醒 足够舒适 拔管准备充分 第11章 危险情况 低SpO2 慢心率 低血压 高血压 快心率 发热 喉痉挛 COVID-19 第12章 麻醉记录 基本信息 术中用药 生命体征 补液 术后转入PACU或ICU生命体征及总结 术后麻醉总结 附表 麻醉药物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