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当代艺术电影为研究对象,依据世界艺术史的大潮流驱动,研究由欧洲(主要是法国)到美国,再到亚洲国家和地区,涉及艺术电影的发生地、集大成之地、后起之地。内容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统筹,以 20世纪 50年代末欧洲艺术电影浪潮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出发点,阐述了美国引领的新的艺术形式,重点介绍并分析了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立足于本土电影美学的扩容下的不断崛起,探讨了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电影的新秩序。 目录 绪 论 一、艺术电影与后现代主义 二、艺术电影——电影史的关键概念 三、艺术电影的文本分析 … 第一章 后现代的先声——欧洲艺术电影浪潮 一、法国“新浪潮”与后结构主义 二、艺术电影本体论与后现代电影 第二章 艺术电影的独立与位移——从欧洲到美国 一、独立制作的崛起 二、美国独立制片电影的核心范式——“地下电影”与“波普艺术” 三、“独立电影”的美学追求与商业包容性 四、“独立电影”的外界辐射 第三章 全球价值输出与艺术电影的多元性再现 一、资本追逐与艺术电影的亚洲浪潮 二、亚洲后现代——从独立到多元 三、从后现代到新繁荣 第四章 艺术电影的新秩序——“族群电影”的艺术表现 一、艺术电影与性别话题 二、艺术电影与种族话题——建构乌托邦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以当代的艺术电影为研究对象,绪论中首先介 绍了以艺术电影的后现代性为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包括 研究背景、概念与范畴、采用文本分析三个方面。整个 研究阈限依据世界艺术史的大潮流驱动,由欧洲(主要 是法国)到美国,再到亚洲国家和地区,涉及艺术电影 的发生地、集大成之地、后起之地,即以欧洲艺术电影 浪潮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出发点,以美国引领 新的艺术形式为背景支撑,以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立足于 本土电影美学的扩容下不断崛起为重点,进而展开全文 。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统筹,在研究方法上以文本分析 、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为主。 主要内容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以法国新浪潮运动 为切入点,阐述了“作者论”及对艺术电影的影响。伴 随着此时西方美学思潮由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向的 背景,介绍了欧洲各国的新电影运动,指出电影符号学 在其中诞生的实际意义,艺术电影本体论与后现代性的 关联。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美国独立制片的艺术形式与风 格。介绍了独立制片在美国兴起的原因,主要是源自本 土的、受欧洲艺术电影浪潮影响和来自当代艺术创作中 的潮流之风,由此发展出一条美国式的艺术电影创作之 路,主要表现是“地下电影”与“波普电 影”。基于自由和多元化的风格表达,独立制片电 影在后期逐渐走向一种解构的态势,并与后现代的商业 性相兼容,反过来影响到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艺术电影创作。第三章详细介绍了中国香港和台湾,韩 国、日本、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的电 影新浪潮和艺术电影制作的崛起之路,重点分析了具有 代表意义的电影作品,旨在表明东方电影在 20 世纪八 九十年代不断闪耀国际电影节,惊艳国际市场,带来艺 术电影创作的繁荣。在发展晚于西方世界的艺术电影潮 流中,在西方资本介入东方电影的国际环境下,亚洲艺 术电影的国际化策略也被看成是后殖民的一种反推动力 。第四章则探讨了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电影的新秩序,即 “族群电影”的艺术表现,聚焦性别话题和种族话题的 身份认同。 本书在 2021 年上半年开始着手计划,书中的大部 分内容完成得较早。但由于书中的一些重点话题还需要 补充完善、精简和打磨,故推迟到现在出版,且在此之 前一直在国外求学也未专注于出版事宜,耽搁了许久时 间。其实,书中的一些内容和思路还需要再次深入和细 化整理。出版在即,希望有幸与读者朋友一起探讨,肯 请予以指正和建议。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很欣喜,因为是 个人的第一本学术著作,也算是对在外求学期间的一份 较为满意的答卷。在这里也没有太多要引入的话,希望 本书的出版对业内人员具有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