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对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历史、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理论创新、实证研究和实践转化说明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和内涵。从个体访谈、量化研究和个案研究等多角度探讨了普通儿童青少年和流动/留守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基于我国文化特点的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及简版量表的开发。详细论述了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促进和干预项目、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体系的构建以及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公共政策与数据库平台的建设等。 本书适合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儿童青少年实践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关爱工作的实践者阅读。 作者简介 林丹华,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项目,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第一编 理论创新 第一章 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概述 第一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历史 第二节 我国开展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的概念 第二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元理论和具体理论 第三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中的实证模型 第三章 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量研究中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 第二节 定性研究方法的探索性应用 第三节 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 第四章 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 第一节 我国与积极青少年发展相关的重要研究 第二节 我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一个四维结构 第二编 实证研究 第五章 我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测量 第一节 西方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测量 第二节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测量 第六章 一般情境下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以变量为中心的视角:我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总体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我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第七章 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以变量为中心的视角:我国留守/流动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总体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我国留守/流动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八章 我国儿童青少年积极品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积极品格的内涵、结构及其测量 第二节 以变量为中心的视角:我国儿童青少年积极品格的总体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我国儿童青少年积极品格的多样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九章 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普通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发展个案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个案 第三编 应用转化 第十章 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促进与干预及积极发展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第二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干预项目 第三节 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促进与干预工作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四节 流动背景下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体系构建 第十一章 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公共政策与数据库平台的建设 第一节 我国青少年公共政策现状 第二节 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我国青少年公共政策建议 第三节 积极青少年发展数据库及共享平台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