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创造(精)/大家小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傅世侠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投身于科技探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编写的方法论丛书的一种。语言简洁明晰,清新优美,可读性强,是学习科学方法的优良入门读物。
科学和技术工作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如实反应客观对象,并取得满足实际需求的改进实非易事。做研究需要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足够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仰赖科学方法和创造方法的训练。本书择要介绍了人类对创造问题的思考,对创造过程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并对创造才能与集团创造力做了科学分析。本书提供基本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不仅可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帮助,还可为期望工作中取得创造性突破、取得创造性新成果的个人,以及期望进行创造性人才选拔和氛围培养的组织和单位提供帮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创造和创造研究的历史
一 什么是创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
二 创造始于问题——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
三 历史上有关创造问题的探索 ——是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引来火种,还是燧人氏教会了人们钻燧取火?
第二章 创造过程与创造性思维
一 创造过程一般结构描述——“众里寻他千百度”
二 创造的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形式 ——也谈牛顿看见苹果落地
三 关于科学美感——打铁声与“美之数”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精华——想象、灵感和直觉
一 想象、灵感、直觉的共性特征——“尤洛卡!尤洛卡!”
二 关于想象——把赞美献给幻想女神
三 关于灵感〔一〕——“旋律出来了!”
四 关于灵感〔二〕——“地球,我的母亲!”
五 关于直觉——一块会走动的“黑板”
第四章 创造才能与集团创造力
一 创造才能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真不知该做怎样的人才感到最幸福!”
二 创造性思维力的开发——“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三 创造才能的类型与集团创造力——“人才如其面”
四 创造气氛——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们
参考书目
序言
前言
他们解释大自然的美妙方法使我不由得心醉神驰。
——莱布尼茨
创造,多么迷人的字眼。
人人向往创造,人人都能创造。创造并非可望而不
可即的事情。人人都有创造的基础,那就是至高无上的
头脑。它能学习,善记忆,能识别模式,能解决问题。
它不仅具有获取信息、储存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的本
领;还能在浩瀚无垠的信息海洋中,进行合理的筛选和
特殊的加工处理,通过奇妙的方式和途径,作出惊人的
发现和发明。揭开大自然的种种疑团,制造出它的派生
兄弟——第二自然,这就是人的创造。只要条件具备,
人人都能有效地利用他那智慧无穷的天然“智力库”,
从事诱人的创造性科学活动。
人人都能创造,创造需要条件。单凭“自然脑”还
不足以完成创造行为。这条件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仅从主观方面看,一个期望创造者,除了必要的专业知
识外,还需要懂得何谓创造、怎样从事创造、如何提高
自身创造力,以及掌握一些什么样的创造技巧等。这就
是说,创造也是一门学问,它需要人们去研究,去学习
;提高创造力是一个过程,它也需要培养和锻炼。虽然
,有史以来人们不一定都懂得这门学问,即使终身从事
创造活动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也未必都自觉地训练过自
己的创造力;但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终究创造了一个
美好的世界,积聚了庞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别
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为
造福人类曾作出过无数精彩绝伦的创造性贡献。所以,
如果能把他们从事创造的奥妙加以揭示,把他们积累的
经验加以条理化或理性化,使之也转化成可供后人学习
和效仿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就将是一笔比一切财富
都更加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把能打开人类心灵宝库的
金钥匙,能够帮助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时少走弯路,
多走捷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消除社会上各种抑制或阻
碍创造力发挥的干扰和屏障,以便充分挖掘和调动仅为
人脑所独具的创造潜力,使之最大限度地作用于社会。
20世纪以来,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在从事这方面的研
究,甚至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创造学。但我们这里所
要探讨的,并不是有关这门新学科的具体问题,而是从
方法论的角度,对和人的创造性行为有关的若干方面进
行探讨。当然,这并不是说,创造和观察、实验等特定
类型的科研方法一样,能够从方法论高度对之提供某些
可借鉴的具体准则。而科学家和发明家在从事创造活动
的过程中,对一些具体科研方法的妙用,特别是他们那
无比严密的逻辑力量的充分施展,以及与之高度和谐一
致的各种非逻辑思维形式的灵活调度,其中同样也是大
有方法问题可论的。
人们的创造能力,当然不仅体现在科技活动中,而
且体现在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无论人们的生产、生活
、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活动,还是哲人、智者对
宇宙奥秘、社会伦理等的沉思和探索,以及对人类自身
认识能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身)的诘问与反思
,无不包含着人类创造力的作用。这些是对创造的一种
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则一般局限于科学技术的创
造与文学艺术的创造这两个方面。我们这里将要呈现在
读者面前的,仅仅是有关科学技术创造这个方面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时也涉及一些文学艺术创造方面的问题的
话,那也完全是为了印证或说明前者。
创造,的确是个引人入胜的课题。尽管对它的研究
也能追溯一段颇为久远的历史,而真正把它作为一门科
学的研究对象来探讨,实在说来还是不久以前的事。这
里还蕴藏着大片处女地亟待开垦。在这片广阔肥沃的土
地面前,作者只不过是一个试探着踏入拓荒者行列,还
不知脚下泥泞深浅的新兵。但在这里,却企望从方法论
上对之窥探刍议,真不知能否给倾心于科学创造的读者
奉献一点有益无误的东西。对此作者衷心盼望着热情读
者的严格批评和指正。同时还要向所有曾使作者或直接
或间接受益的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没有他们的先行开
拓或帮助,也不可能完成这本小书。
导语
这本书最初是为投身于科技探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编写的方法论丛书的一种。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及大众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扎实的科学方法训练来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创造力,已成为个人成长路径上的共识。本书正是一本培养科学创造力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小书”。
本书作者为科学创造方法论方面的大家,在作者的权威性,良好的适读性,适当的篇幅,等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创造哲学家,傅先生以其睿智和开拓精神
率先思考创造的心理问题并上升到哲学方法论层次
,架起了一座多学科多视角融合研究的桥梁。
——罗玲玲"
精彩页
精彩书摘1:
对创造问题从哲学的思考到逻辑学和心理学的探究,是自古代到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两条颇为明朗的线索。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的哲学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探讨中进一步发展了逻辑思维规律的研究,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创造思维规律研究的作用,其突出代表是十六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与逻辑学的研究并行不悖的是心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心理学开始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走上实验科学轨道以后。建立在传统实验心理学基础上的各种心理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应用研究,实际上都可说是从一些特定角度,为揭示创造奥秘做了准备。例如:……
总之,心理学的各种研究都有助于科学创造心理规律的揭示。所以,在心理学方面的已有成果,实际上存在着大量有关创造问题研究的宝贵财富。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情况有很大发展。一方面是有关创造心理的研究,日益呈现出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创造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趋势。另一方面,在逻辑研究上,到目前为止,则主要是通过以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桥梁,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关于科学逻辑研究的学科门类。如一些西方著名科学哲学家在科学逻辑的研究中,往往都涉及有关科学发现方面的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此外,与计算机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有关机器思维的研究,促进了人工智能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研究与实验心理学有关研究相结合,实质上又促进了创造思维研究的逻辑学方面与心理学方面,在更高水平上的融合。沿此方向,已有人设计出一种启发式搜索程序,把它输入计算机即可模拟人类的创造发明过程。现已重新模拟发现了波义耳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库仑定律、欧姆定律和伽利略加速度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并给出了它们的表达式。显然,其时这些研究结果还是初步的,但它的发展前景却是诱人的。
精彩书摘2:
所谓“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说都包括些什么内容呢?
  我们说的逻辑思维形式,也就是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其基本方面不外是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以及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确定性、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和论证的根据性等。一句话,就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我们知道,无论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最终都表现为对问题的解决。可以说,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到问题得到解决,没有逻辑思维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必须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他,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 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所谓非逻辑思维形式,简而言之,一切在形式逻辑基本范围内所不能包容,而又在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有效作用的思维形式,都可称做是科学创造的非逻辑思维形式。诸如:经验思维,意象(或形象)思维,情感思维,联想、想象和猜测,灵感和直觉思维,以及具有指向和导航作用的辩证思维等。
精彩书摘3:
三 创造才能的类型与集团创造力
——“人才如其面”
这个人的长处是技巧,另一个人的长处是才思;这个人手抚琴弦,可是没有创造出引人落泪或者发人深思的崇高和声;另一个人因为没有乐器,只能写出供自己歌咏的诗篇。 ——巴尔扎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国晚清进步思想家龚自珍(1792~1841),不仅写下了 这样呼唤风雷以震荡社会,寄大希望于人才的气势磅礴、脍炙 人口的诗句,而且对人才的特点还别有一番见解。他在一封信 中说:“人才如其面”,有文雅的、沉静的、和善的、庄重 的;但也有急躁的(“驶者成泷湍”)、机敏的(“怪者成精 魅”)、刚烈的(“毒者成砒附”)、散漫的(“散者成丘 垤”)等等。也就是说,虽然后面这几种人在性格、气质上未必讨人喜欢,但他们同样也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一看法是符 合客观实际的。人才,不仅在性格、气质上各具其异,而且在 其他智力的、非智力的品质上,同样也会各有特色。这是由于 每个人先天的遗传素质(主要指脑神经系统及各种感觉器官、 运动器官在机能和结构上的特点),特别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 所接受教育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所决定的。以科技人才而论,也 正因为在智力的与非智力的品质上各有特点,所以在创造才能 特征上也往往表现出彼此间的区别。比如在智力品质方面:有 的人善于从事物的整体上作综合观察,有的人却习惯于分析性 地观察事物的细节;有的人的注意力善分配,有的人的注意力 却善集中;有的人感知形象记忆力强,有人却长于语词概念记忆;有的人抽象思维能力胜于形象化的想象力,有人却正好相 反;如此等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