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校课程的统整之道/课程育人新坐标丛书
分类
作者 刘喜红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课程的统整是一种有别于分科教学的课程观,相较于分科教学,课程统整更符合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通过本书,作者向大家介绍与分享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七所优秀的品质课程实验校关于课程统整的经验与思考。
作者简介
刘喜红,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区少工委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先后荣获全国图书馆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目录
总论 统整:学校课程变革的智慧
第一章 统帅性:学校课程价值的统整
第一节 共享润泽生命的和本教育
第二节 助力本真共生的儿童成长
第三节 建构呵护心灵的课程图景
第四节 拥抱多彩多元的美好未来
第二章 整全性:学校课程目标的统整
第一节 找寻润泽心田的课程意旨
第二节 创建和合共生的成长家园
第三节 丰富形态各异的课程体系
第四节 滋润生命成长的精彩课堂
第三章 解构性:学校课程结构的统整
第一节 追求优雅美好的生命情态
第二节 激发雅致成长的内在潜能
第三节 搭建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
第四节 筑就丰润多元的课程空间
第四章 丰富性:学校课程内容的统整
第一节 共绘梦想创意的未来图景
第二节 成就勇敢逐梦的纯真儿童
第三节 呈现缤纷多彩的课程蓝图
第四节 开启幸福美好的梦想之旅
第五章 生成性:学校课程实施的统整
第一节 聚焦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
第二节 成就崇真尚美的巧思少年
第三节 挖掘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四节 激活巧妙整合的评价体系
第六章 合宜性:学校课程评价的统整
第一节 秉承和谐智慧的课程宗旨
第二节 追求自然生长的生活样态
第三节 创设智慧灵动的学习资源
第四节 营造和谐共美的体验场域
第七章 嵌入性:学校课程管理的统整
第一节 奔向自由自在的快乐城堡
第二节 培养身心愉悦的快乐儿童
第三节 探寻生活美好的多彩课程
第四节 描绘天真童年的美丽画卷
第五节 嵌入人本管理的课程保障
后记 统整:学校课程变革的智慧
序言
课程是生成性过程,
课程变革需要激活包括教
师和学生在内的课程实践
过程,回归课程的生成性
品格。课程的生成性品格
客观上要求我们关注课程
管理的生成性过程,彰显
课程管理的过程性、境遇
性、关系性和创造性。课
程育人是不断生成的过程
,它聚于目标、起于问题
、成于制度、归于文化。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
一书中指出:我们并不是
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
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
每个人的工作。他提醒我
们:组织一定要当心“活
动陷阱”,不能只顾拉车
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
己的目标。泰勒指出:课
程研制必须关注确定基本
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
织学习经验和评价学习结
果等连续循环的过程。按
照怀特海的观点:过程是
终极范畴,现实存在的“
存在”是由其“生成”所构
成的。因此,目标是生成
的,具有过程属性。我们
必须用生成性过程观看待
泰勒的课程研制原理,深
刻理解“目标——内容—
—经验——评价”这个“合
生”过程,而不是原子化
地将它们作机械割裂的理
解。事实也应该如此,过
程是有目标的过程,课程
开发不是漫无目的的“撒
野”,育人目标是内生于
课程之中的,课程是基于
育人目标导引的连续生成
过程。
在课程变革过程中,
学校课程管理要按照全面
发展的要求,确立育人目
标,基于此目标建构课程
,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实现。可现实情况是,
我们很多学校“有课程内
容,无育人目标;有育人
目标,无课程目标;有课
程目标,无目标管理”,
由此造成了“课程离心化”
倾向。在这些学校,课程
不是为了育人,而是为了
育分;不是为了育完整的
人,而是为了育单向度的
人。当然,这在本质上也
取消了目标——人因此悄
悄地消失了。
课程的价值实现要以
人的发展为旨归,基于过
程哲学的目标管理是在学
校内部建立“过程——目
标”合生体系,进而把所
有人有机联系起来,使集
体力量得以最佳发挥。学
校课程变革应基于理性精
神之诉求,按照过程哲学
指引下的目标管理要求,
围绕育人目标的实现来推
进课程育人过程。首先,
确定学校育人目标。育人
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全面
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课
程理念,清晰地刻画育人
图像。清晰刻画育人图像
应符合全面发展的意涵与
要求,五育融合,切合实
际,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
发展阶段相适应,表述应
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其
次,厘定学校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目标是育人目标
的年段要求和具体表现,
它可以对照国家课程方案
的总体要求,并与学校的
特定实际有机结合。最后
,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基
于课程目标,建构学校课
程体系:横向上,要求对
学校课程进行逻辑梳理与
分类,搭建学校课程框架
;纵向上,要求按照年级
与学期时间序列匹配课程
,形成支持目标实现的课
程设置。可以说,学校课
程体系的建构是目标导引
的理性精神照耀学校课程
变革的过程,体现了育人
目标同课程目标的完美结
合,展现了把课程作为“
跑道”和作为“奔跑”过程
的有机结合。因为,“从
关系和时间视域看,过程
标志着现实存在之间的本
质联系,标志着现实发生
从过去经过现在流向未来
”。
由此观之,课程育人
是充满人文情怀的目标驱
动过程。学校应倡导团队
成员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
以及社会互动来形成并宣
传有关育人目标和课程目
标的独特界定,用这样的
独特界定来驱动学校课程
管理,进而确证育人目标
在课程内容的丰富和课程
实施的活性上得到落实。
如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目标管理可以使组织成
员对自己的“育人身份”产
生特殊的认同感,而这种
认同感可以由他的专业眼
光来定位,并在课程开发
中形成育人的敏感性、共
识性和自觉性。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
的育人主题;不同的学校
,有不同的育人取向。此
时代的课程育人表现出有
别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
,具有人本化育人、系统
化育人和特色化育人等特
点。学校课程深度变革必
须回归教育初心,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中小
学来说,课程改革必须全
面理解课程改革的国家意
志、提升课程自觉,创造
性地提出课程育人的新理
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为
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贡献
力量。
“课程育人新坐标丛书
”是郑州市管城回族自治
区推进“品质课程”项目的
成果。全区20所学校围绕
课程品质提升,在学校课
程变革方面积极探索,取
得了可喜的成效。他们的
实践证明:课程育人是一
种理念,必须推进学校教
育哲学的同步变革;课程
育人是一种机制,必须重
构学校课程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课程育人是一种行
动,必须在文化建设、课
程设计、路径激活和管理
更新上下功夫。课程育人
是回归教育初心的行动路
径和实践方略,是课程的
工具属性与价值属性的统
一,是内容增值和路径创
新的统一。
杨四耕
2023年2月11日于上海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