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观绘之道--视而不见的显而易见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檀梓栋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檀梓栋是以画家的视觉作为切入点。他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方式”与“绘画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光学、透视学、视觉心理学等诸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阐述“观绘之道”的深层驱动逻辑。檀梓栋在本书中所采取的是一种站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尺度上对东、西方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路径加以比较的方法,这就更容易鉴别二者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以这种“比较的”方法开拓视野,从认识客观世界和审美理念不同而形成的差异的角度,揭示出中、西绘画观察方式、绘画创作和绘画语言表达的差异的深层原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领悟和把握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原理,从而更为本质、客观地赏识中、西艺术迥异的意趣。再次,重视可视的图像,以图文并茂、强调图式视觉直观的方法,通过运用图像和图形语言将其阐述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推演和谱系架构。作者搜集了古今、中外大量有价值的、高清晰的图像资料,以图证史,寓理于象,而不是单一的文字抽象理论阐述,从而使读者更明白所言之理,获得感性和理性互补的观赏效应。
作者简介
檀梓栋,1973年出生。
1988年至199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1999年9月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和国家级专业美术展览。
在接受了十一年中国最顶级的专业美术绘画系统训练之后,仍然对发源于西方的油画艺术和附于其上的独特的绘画传统情有独钟,并且专注于深入探究在这其中蕴藏的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总结反思了近二十年在美术学院从事油画教学工作心得之后,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关于油画本体语言的独特的感悟和教育方法。
近年来在撰文著述之余,不断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西方传统绘画本体语言的教学普及工作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提高自身的理论认识深度,力图将所研究的学术成果与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结合,以尽为人师者的传道授业之职。
目录
第一章 从屏蔽到加载
——绘画中的光影与视觉认知模式问题研究
一、靠不住的视觉感知体系——求存需要决定看到什么
二、从屏蔽到加载——绘画中的光影与视觉认知模式问题研究
三、视觉认知维度下的中西绘画底层认知的铺垫与贯通研究
第二章 新的描述
——以视觉认知模式为思考维度整顿的西方美术史发展序列
一、视觉认知模式思考维度下 1400年以来西方绘画样态变迁脉络图梳理——时间节点及关键人物
二、阿西西的莫高窟——乔托绘画空间营造法式与其东方起源的断裂
三、魔幻的真实与凝神的观看
——扬·凡·艾克 《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礼》
四、卡拉瓦乔——用光学透镜营造视觉逼真的现实主义大师
五、维米尔的暗箱照相机
六、从线描到涂绘——修拉绘画中视觉认知模式转变的考察
七、“色”不亦幻乎
——作为一种科学分析式的色觉实验的莫奈的风景组画
八、保罗·塞尚——抛开光学透镜,用自己的眼睛严肃地观看
九、VR——科技带来的真实抑或是难以醒来的梦境
第三章 “象”与“像”
——绘画视觉认知模式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绘画传统底层逻辑探究
一、图载之意——中华文明的诞生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底层用智模式
二、农耕文明之底层素质对华夏绘画传统的奠基作用
三、观天以演文、据文以造字与图画之源流共享的华夏文明底层思维逻辑模式
四、依文解字,体悟古人尚象制图与观天演文之心法
——加密状态下天道观念的直观呈现
五、图法非图画
六、“图载之意”是进入中国艺术传统的关键
七、“图”与“画”的断裂以及“美”的生成
八、图法之象,锚定天道,乃视觉之象(像)诞生之基础
第四章 观绘行思
——视觉认知模式维度下美术教育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一、视觉认知模式维度下美术教育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二、绘画认知与实践课程实录——以18世纪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的经典作品《气泵里濒死的鸟的实验》为例
参考文献
写在后面的话
序言
中国美术学院多年来一
直倡导“四通”人才的培养,
并以设立“哲匠奖”为举措来
推动这一“通境”的实现。所
谓“四通”者,“品学通、艺
理通、古今通、中外通”也
,其中“艺理通”是很重要的
一项。檀梓栋作为一个画
家,在教学和创作的同时
坚持理论研究,正以自身
的努力迈向这一“通境”。
前几天,檀梓栋拿着厚
厚的《观绘之道》书稿,
希望我能写个序。我本想
以自己学识有限而推辞,
但考虑到檀梓栋多年来在
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的同
时,努力研究艺术理论,
值得鼓励和肯定,尤其当
今正是年轻一代油画家需
加强文化修养的时候,檀
梓栋作为油画界的后起之
秀,有引领作用,因此我
欣然答应了。
檀梓栋经过中央美术学
院附中和中国美术学院油
画系本科、研究生的系统
训练和培养,基础扎实,
成绩优良,知识面广,修
养全面,是个多面手;他
爱读书,喜研究,勤实践
,在油画界众多同龄人中
有独特的追求和爱好,与
众不同,很有个性和自己
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对西
方文艺复兴时期前后的传
统绘画、西方古典音乐都
很有兴趣,对坦培拉和古
典油画技法也很有研究。
在瑞士专门研究西方古典
技法的茱莉塔教授的指引
下,檀梓栋临摹了不少西
方传统大师们的作品,并
在此过程中对坦培拉和古
典油画技法也作了深入的
研究,写成了《油画本体
语言》一书并出版。这是
他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对所
感悟到的问题加以深入追
问,提高到理论研究的层
面后所作出的理论与实践
紧密结合的成果,因此受
到了业内人士普遍的赞赏

近期,檀梓栋又对自己
在艺术实践中遇到的基本
问题,即画家观察客观世
界与绘画表现的关系的问
题,用几十万字的篇幅进
行论述,形成了这本名为
《观绘之道》的著作。画
家写的艺术理论著作与艺
术史论家写的可能有所差
异。首先,檀梓栋是以画
家的视觉作为切入点。他
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方式”
与“绘画方式”结合起来,通
过光学、透视学、视觉心
理学等诸方面进行科学的
分析,阐述“观绘之道”的深
层驱动逻辑。赫伯特·里德
(Herbert Read,1893—
1968)曾指出:“一部西方
绘画史就是视觉方式嬗变
的历史。”所以从“观”字着
眼开展视觉课题的理论研
究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其
次,檀梓栋在本书中所采
取的是一种站在更为广阔
的时空尺度上对东、西方
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路
径加以比较的方法,这就
更容易鉴别二者之间的差
异和不同。以这种“比较的”
方法开拓视野,从认识客
观世界和审美理念不同而
形成的差异的角度,揭示
出中、西绘画观察方式、
绘画创作和绘画语言表达
的差异的深层原因,有助
于人们更好地领悟和把握
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形
成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原
理,从而更为本质、客观
地赏识中、西艺术迥异的
意趣。再次,重视可视的
图像,以图文并茂、强调
图式视觉直观的方法,通
过运用图像和图形语言将
其阐述的内容进行思维导
图推演和谱系架构。作者
搜集了古今、中外大量有
价值的、高清晰的图像资
料,以图证史,寓理于象
,而不是单一的文字抽象
理论阐述,从而使读者更
明白所言之理,获得感性
和理性互补的观赏效应。
檀梓栋的《观绘之道》
出版后,新颖的视角和独
特的观点想必会引起人们
的关注和异议,这是很正
常的。一个新的理论观点
的提出不可能十全十美,
只有在广泛的关注和议论
中才能不断完善。年轻油
画家檀梓栋能在艺术理论
上有如此专注深入的思考
,值得大家鼓励和赞扬。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希望
檀梓栋不断努力进取,在
美术理论研究上,在艺术
创作实践中做出更大的成
绩!我们期盼着!
全山石
2023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6: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