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结构之后的路》体现了库恩晚年思想的发展,是对《科学革命的结构》观点的拓展与反思,并对于对他理论的一些批评和误读,作出了回应。 如果说《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重在建构一个“范式”,《结构之后的路》则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被质疑较多的地方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尤其是对于“不可通约性”。书末还收录库恩去世前一年所进行的深度访谈,是库恩学术生平的极好自传式材料。 目录 编者导言 第一部分 重审科学革命 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革命 第二章 可通约性、可比较性、可交流性 第三章 科学史中的可能世界 第四章 《结构》之后的路 第五章 历史的科学哲学之困扰 第二部分 评论与答复 第六章 回应我的批评者 第七章 作为结构变化的理论变化:对斯尼德形式主义的评论 第八章 科学中的隐喻 第九章 合理性与理论选择 第十章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第十一章 后记 第三部分 与托马斯·库恩的讨论 托马斯·库恩的作品 导语 过去五十年里,科技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当属托马斯·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重在建构一个“范式”,难免宽泛且有欠周全的地方,《结构之后的路》则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被质疑较多的地方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在本书中可以看出库恩思想晚期的发展,他的核心概念从“范式”的转换,变成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解释学问题,因此他显得更像一位分析哲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