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创新从何而来?什么是经济活力? 世界经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何不同? 追求美好生活和繁荣意味着什么? 中国式创新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当下,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多年与中国经济结伴而行的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创新无处不在,而中国人具有巨大的创新活力,能够成为伟大的创新者。 该书深入阐述了:从费尔普斯创新与中国自主创新的融合,到其理论模型在中国的应用;从大规模自主创新在追求美好生活、实现高度繁荣中的重要作用,到调整经济结构、现代价值观、高水平教育对于提高国家活力的助推作用;从增长放缓、效率低下、无法持续等经济之困,到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促进全球经济合作的深入思考。 在这本书里,费尔普斯将自主创新、社会活力、国家繁荣、现代价值观、创业创新教育等置于“中国经济”这一议题下,阐述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厘清有关中国创新和经济繁荣增长的命脉。未来,也许正如费尔普斯教授所言,下个乔布斯出现在中国,一点也不意外。 作者简介 何志毅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会长、北京新瑞蒙代尔企业家研修学院理事长,曾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兼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务)、《北大商业评论》创始人兼执行主编等。 目录 推荐序一 与费尔普斯教授同行 推荐序二 第一部分 发展中的中国经济 01 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进程中各要素的作用 02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崛起 03 良好的经济绩效与经济结构、政策、制度的匹配 04 中国“消费主导型”经济时代来临了 05 影响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力量 0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势与弊端 第二部分 创新创业与经济增长 07 自主创新的本质 08 创新战略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09 中国自主创新的三个问题 10 经济动力是创新的源泉 11 《大繁荣》之火 12 经济发展活力根本在于教育 13 让教育点燃创新之火 第三部分 美好的生活 14 古今中外贤哲定义的美好生活 15 创新“万众”引领追求美好生活之路 16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创新主要源泉的时代来临 17 从高质量生活迈向美好生活 18 美好生活引导我们必须走向未知的旅程 第四部分 克服障碍,创造良好经济 19 经济之困:欧洲、美国和中国的“新常态” 20 荆棘之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陷阱与障碍 21 破局之道:滋养活力,而非刺激需求 22 机遇之门:数字经济时代迎面而来 23 突破之光:中国创新照亮全球经济前行之路 24 未解之谜:人工智能的福利经济学和伦理学思考 25 海尔集团的创新体制与草根创新理论 26 创新、活力与中国经济发展 后记 致谢 注释 序言 我曾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 的前作《大繁荣》写序,研 读《大繁荣》,令我醍醐灌 顶,耳目一新。而今,我又 受邀为费尔普斯教授关于中 国的演讲集写序,倍感荣幸 。 我通宵达旦地研读费尔 普斯教授的演讲集,他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 短小精悍且观点独到的26场 演讲,通过清晰简洁的概念 、严密的逻辑,旁征博引, 把至关重要的经济、教育等 重大问题做了深入透彻的分 析和解答,让我思绪万千, 彻夜难眠。 这些问题如下: 如何用文化和制度保障 人人充满活力,用创新和创 造力创建美好繁荣的社会生 活,获得物质享受、个性创 造和思维自由的满足?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提 纲挈领地了解世界范围内著 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构建的 相关概念、经济理论、价值 主张和分析方法? 如何搞清美国、欧洲和 中国社会的古今文化、制度 、科技和经济之间的优劣与 互补? 中国经济怎样才能健康 增长,繁荣发展,赶超欧美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经济 学如何与工商管理相结合, 以指导企业家创新创业? 如何构建自己的人生哲 学、追求个人的美好生活? 如此等等。 如果没有费尔普斯教授 ,我们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拥有多么深厚的学识底蕴 ,才能搞清楚这些问题呢? 导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观点总结,分析并解答了有关中国经济增长、自主创新、社会活力、国家繁荣、现代价值观、创业创新教育等关键性问题。 从三个层面理解增长的底层逻辑:助力国家繁荣发展,促进社会制度创新,聚焦个人美好生活。 剖析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文化、制度、科技与经济优劣势,围绕中国经济面临的增长放缓、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建言献策。 企业家、创业者、金融人士、经济学学者、科研人员等搞懂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必读之作。 后记 当何志毅教授提出由我 来为此书写后记时,我在荣 幸之余更有一份“何德何能” 的压力。可是何老师懂我, 他鼓励我大胆去做,把整个 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尽情坦露,终于这让我下定 了决心写下这篇文章。多年 来,何老师总能在关键时刻 提点我,以他数十年不变的 教育情怀感召后生不断追求 更高的目标。于百感交集之 中,我谨以此文记录我对这 本书、这些人及这些事的万 千思绪。 初读《大繁荣》 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概念后, 国内也掀起“草根创新”的新 浪潮。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 ,我所任职的企业也在积极 尝试转型升级,比如推动农 民工转型技术工人、制造业 转型科技服务业等。2016 年,当李克强总理到我们企 业考察时,我作为企业代表 介绍了公司在推动员工创新 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当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 草根创新”的相关理论时, 我偶然间在朋友的推荐下阅 读了费尔普斯教授的《大繁 荣》,这样一本兼具现实意 义和思想深度的作品,极大 地提升了我对现代经济和大 众创新的认知。费尔普斯教 授在不同场合发表的关于中 国与创新的观点更是让我耳 目一新。“中国的繁荣需要 本土创新和草根创新”,“国 家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 程的普遍参与,是深入草根 阶层的自主创新”,“每个人 都是创新者”,这些观点都 让我极为震撼。我震撼于费 尔普斯教授对于中国的关注 与热忱,也震撼于其对“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刻 认知和不懈研究。 此时的我非常期待将费 尔普斯教授的理论和我所从 事的工作相结合,但我深感 对其理论和著作的理解不够 透彻,因此萌生了到教授身 边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 的想法。我的想法得到了何 老师的肯定和支持。正是在 他的运筹之下,我与费尔普 斯教授有了第一次会面。那 是在2019年8月新瑞学院的 第一次教授会议上,我有幸 作为兼职教授参与其中。费 尔普斯教授在会上的发言虽 然简短,却不吝对何老师的 盛赞——“他是我一生中认 识的最精力充沛、最优秀、 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 于我而言,能够同时认识这 两位惺惺相惜的长者,也是 我莫大的荣幸。 也是在那样的机缘巧合 之下,并凭借何老师的“助 攻”,费尔普斯教授进一步 了解了我们关于他的创新理 论在中国应用编撰成册的想 法,也同意了我前去访学的 诉求,这对我来说算是迈出 了突破性的坚实一步。 ……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式创 新 “中国需要更高程度的本 土创新”,费尔普斯教授多 年前曾公开表示,这也正是 当前后疫情时代下中国创新 的写照。的确,伴随着全球 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 各类挑战和机遇的接踵而至 ,创新之于中国被推向前所 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中国“芯”也 是绕不开的痛点。虽然中国 有着广阔的市场,但中国“ 芯”的自给率仍然较低,核 心技术被“卡脖子”。中国要 实现迎头赶上甚至弯道超车 ,关键要加强核心技术的攻 关。为此,中国已采取多种 创新措施,以加快转化、实 现替代,增强应变和反制能 力,如打通本土产业链协同 创新,打造以本土化创新为 主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 链体系,形成门类齐全、产 能优异、全链安全的集成电 路产业链格局。同时推动产 、学、研一体化创新融合, 构建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新型 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平台,激 发创新活力;集聚优势创新 资源,推动关键企业主导组 建新型研发机构。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中国 式创新的决心从“十四五”规 划可见一斑,毕竟中国要进 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究其深层动力最不可缺少的 还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 不过好在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正在逐渐成长,在多个维度 的比较下,中国科技力量已 逐步迎头赶上。 由此可见,在后疫情时 代,中国正进行着自上而下 、自内而外的系统性机制创 新,这样的集聚及连锁效应 将深远影响未来的“中国式 创新”。费尔普斯教授曾直 言:“下个乔布斯出现在中 国,一点儿也不意外。”而 如果有人问我,下一个科技 创新中心会在哪里,我想出 现在中国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 书评(媒体评论) 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有赖于创新的不断涌现,以 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发展的 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物质基 础。本书是2006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 尔普斯教授就中国经济发展 的方方面面所做演讲的汇编 。在迈向民族复兴新征程的 中国,尤其在当前中国经济 增长乏力之际,这本书的出 版实乃恰得其时。书中讨论 的问题、观点和建议对了解 如何克服经济疲软,激发创 新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大有 帮助。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 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 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 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高 级副行长 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的 这本《增长的逻辑》展现了 一位经济学者的远见卓识,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 的根本在于激发全体人民的 创造活力,并由此从追求传 统的物质财富走向非物质财 富——各阶层人民努力增强 韧性、完成自我实现并获得 幸福感,这是全球经济改革 发展和实现真正繁荣的最佳 选择。费尔普斯教授提倡通 过优质教育培育普通大众的 创新者精神从而实现新的福 利经济发展思想,预示着他 是超越亚当·斯密、凯恩斯 、熊彼特等的全球最优秀的 思想者和经济学家。 ——陈劲 清华大学经管 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精彩页 01 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进程中各要素的作用 对中国的经济学家来说,听到一个西方经济学家用西方的术语解释中国流行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在国民储蓄、国家投资、出口进口和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做的决定,可能会觉得很有趣。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学会了以自己的方式向西方人表明,中国的贸易顺差、经常账户顺差乃至进口替代都是合理的。 我首先来谈谈经济发展的本质以及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然后,我想讨论一下中国的经济体制。在此背景下,我会聊一聊自己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程和发展之路的见解。我认为这种经济进程是一种最优的增长路径。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核心过程:第一,生产者的智慧(他们的知识和所受的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选择对西方哪些技术进行“创新”以及如何应用所选择的技术;第二,用户的智慧,体现在他们选择对哪些创新技术进行采纳和学习。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通常意味着对一系列任务的掌握,并因此不断地发现和拓展新的才能。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的亨利·柏格森、亚伯拉罕·马斯洛和约翰·罗尔斯,西方的哲学家对此发展概念有着广泛的共识。我认为中国人也是赞同这个观点的。 一个国家要想持续不断、生生不息地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面对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重复陈旧的问题。 因此,我想说,一个经济体在高度发达的时候,其大部分人都在积极参与解决新涌现的问题,而新问题是源源不断的、持续的。参与的人数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生产力不是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吗?当然,一定水平的生产力是满足某些基本需求(如遮风挡雨和抵御严寒)的必要条件。但是,生存和各种物质享受并不是真正的发展。我想说,在有了这些基础的生活保障后,人类才能有更多精力去思考,从而有潜力去发展为真正的个人。因此,生产力是使发展成为可能的必要因素。进一步来说,如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让更多的人从事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作,那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能够促进更高层次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构成是为了不断发展吗?答案肯定是“到目前为止,是的”。中国的经济架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大幅提高了生产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尤其是当中国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的时候。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不对经济组织进行一些持续变革的话,中国的稳步发展是否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从抽象的角度来说,关于中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假设它是中央规划和其他变量的总和,这些变量可以是出口和投资。这些变量的组成,如出口和投资,在某种程度上由市场的力量决定。因此,这些变量总体的构成可能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个人偏好。 看到除物质资本以外的资本也是很有帮助的,这意味着“投资”主要包含如何获取、学习和应用新的知识。国家或者国有企业从国外购买技术,而相应的市场其他参与者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如何使用企业引进的新产品或者国家要求引进的新产品。生产函数描述了每个产品的产出如何依赖于它所获得的劳动力和技术。 在过去,当中国还没有对外开放贸易和投资的时候,西方国家在技术进步方面领先。一个极端是商品生产率没有任何提高,另外一个极端是商品生产率大幅提高。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