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站(青少本)/语文课本作家作品系列/文学经典百部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袁鹰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站》是一篇充满诗情的散文。作者在地处山坳的火车小站看到精心设计的喷泉、盛开的杏花,感受到了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即使只有一股喷泉、几树杏花,这个小站也令人心旷神怡,给旅客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除了《小站》,本书还收录了袁鹰创作的其他散文。
目录
小站
井冈翠竹
白杨
黄河的主人
汉字的魅力
渡船
凝视这个数字
宣南雨又来——浏阳烈士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怅望一座墓园——写在陈独秀诞生120周年
三上井冈山(节选)
从忍气吞声到扬眉吐气
梦里淮安——赵日超散文读后随感
金沙江那万古涛声
孤舟一系故园心
徜徉台北外双溪
文化品位
西安二题
秋风起的时候
春雨
心上眉头都是春
散文的品格
刚与柔
北固亭——江南随得笔
运河水——故乡水
铁丝网上的春天
枫叶如丹
人生旅途风光无限
清明节
戈壁水长流
清风小引
时光老人的礼物
篝火燃烧的时候
和太阳比赛早起
小队会餐
在陶然亭,有一棵小树苗
入队宣誓
点起豆油灯
彩色的幻想
什么人最喜欢夏天
说不清的志愿
沿着雷锋叔叔的道路
献给辅导员——我们的知心朋友
序言
陪着我们长大的课本作

跟语文课本主编崔峦老
师聊天的时候,他抛出了
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
今天的作文教学,很大程
度是在逼着孩子撒谎。只
要是让孩子们记一件好事
,那么全国就会有70%的
孩子在忙着扶老奶奶过马
路。
听到这里,我还开玩笑
地说,当天估计全国的老
奶奶加起来也不够用。
三十年前的作文和三十
年后的作文,除了增加一
些新奇的网络用语之外,
孩子们写作的水平,似乎
没有太大差别。为什么呢
?因为事务繁多的一线老
师们,大部分根本没有时
间去好好研究写作和作文
课。
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
教学还是在依赖背诵好词
好句,抄作文大全。
好的苗头有一些了——
似乎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开
始意识到,阅读是写作的
命脉,想要提升作文,首
先要解决的是阅读。所以
家长和老师们只要谈到阅
读,就千篇一律地给孩子
们买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
,不管孩子们喜欢不喜欢
,反正是好书就逼着读呗
,读了就肯定有所收获。
另一部分家长比较开明
,觉得应该让孩子来自行
选择要阅读的书籍,毕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孩子就一头扎进各种漫
画和离奇小说里,读得废
寝忘食,但作文成绩丝毫
没有进步。
于是,就有无数的家长
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为什
么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
作文成绩还是没有进步?
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
是在做无效的阅读。对于
那些还不具备文学鉴赏能
力的孩子来说,并非所有
图书都是好书。
作文不是一个单一的科
目,它几乎代表了整个语
文。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孩
子书写的能力,更是在考
验着孩子是否养成了语言
的逻辑、独立的思维。
很遗憾,因条件受限我
没有上过幼儿园,我所接
触的第一篇正式课文我今
天依然记得,那是我小学
的语文老师周老师教我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
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
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三十年过去了,这篇启
蒙课文和其他的课文一样
,依然深深扎在我的心里
,无法抹去。课文对于我
来说,不仅仅是一篇简单
的文章和应试的需求,更
是童年成长的精神食粮。
而有多少孩子像我一样
呢?会读课文,会背课文
,喜欢课文,却对课文的
作者一无所知。甚至,都
记不住那个在课文下方横
线栏里的作者名字——因
为缺乏更多的信息去支撑
我们对这个名字的记忆。
课文作者这个称谓,对
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既高
级又陌生的概念。
当我一次次走上讲台,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和
提问的时候,我才知道他
们和当年的我一样,对课
文作者有着深深的好奇。
这些作家都在哪里呢?
他们几岁了?都还活着吗
?他们是怎么写出这么好
的文章的?……
他们的问题,和他们的
头发一样多;他们的用词
,和我今天的信件一样冒
昧和大胆。
孩子们稀奇古怪的提问
总是给我动力,促使我去
做功课,去一步步通过网
络和书本的方式,走近课
文作者。越是走近他们,
我的内心越是充满着敬畏

很多课文,几十年过去
了依然还在课本里。它们
所影响的,已经不是几个
孩子,而是新中国的几代
人。
每一次课本的改版,都
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变革。
每一篇看似简短的课文,
都曾面对过无数专家的评
选。
既然孩子们缺乏鉴赏文
学作品的能力,不知道该
去读什么书,那为什么我
们不能把已经接受过重重
检阅的课本作家从严肃的
课堂里,引导至活泼的课
堂外呢?让孩子们在课内
学习课本作家的短文,课
外阅读课本作家的其他作
品,课里课外全面互补,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岂
不更好?
这个大胆的念头,促使
我们开始了这套丛书的编
选工作。我们一个年级一
个年级地去挑选课本作家
的作品,力求在展示作家
经典作品的同时,贴合孩
子的实际需求,符合其年
龄的成长规律,争取让每
一位读者都读有所获,开
卷有益。
这些陪我长大的课本作
家,给我的成长带来了营
养和快乐,他们是我人生
路上的良师,改变了我的
一生。今天,他们依然还
在影响着中国的无数孩子
。希望他们的文字可以陪
伴更多的孩子快乐成长!
李兴海
2020年5月18日
导语
《小站》运用了“白描淡写,以小见大”的高超的表现技法。通览全文,虽以白描为主,但随着作者笔触的自然转换,每一层次所采用的写法各不相同,更使文章显得摇曳生姿、平而不淡。作者下笔便径直切题,从整体入手,大处落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小站的外部轮廓,紧扣标题写其“小”。接着,由表及里,由小设施反映大精神。作者将赞美之情注于笔端,融于字里行间,结尾之处点明题旨,为全文着上点睛之笔,这正是作者用“白描淡写”之笔,收“以小见大”之效的匠心独运之处。
精彩页
小站
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两三分钟。快车转瞬间疾驰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
就在这转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问红瓦灰墙的小屋,月台上几根漆成淡蓝色的木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写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和早晨的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小站上没有钟,也没有电铃。站长吹一长声哨子,刚到站的火车跟着长啸一声,缓缓地离开小站,继续自己的征途。
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可是就在这儿,就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
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井冈翠竹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表们想起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你看那行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的毛竹做的扁担,把这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为了叫井冈山变得更快,党派来了两千好儿女,同井冈山人民一起开发这座万宝山。他们上得山来,头一件事就是来竹林里,依靠这青青毛竹盖房落脚;他们踩着当年老红军的脚印,攀山过岭,用竹筒盛水蒸饭。一眼望不到边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坳里,据说有一千多万根,轮流砍伐,是永远也砍不完的。
如今,你若是在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地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了一百多万根毛竹。这一百万根毛竹,流去了井冈山人多少汗水,是无法计算的。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