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T.J.克拉克是20世纪至今西方杰出的艺术史家之一,艺术社会史研究方法的重要代表。本书以宏观、微观的视角,对T.J.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既揭示了艺术社会史的基本观念,剖析其理论来源与方法策略,提炼评析其现代主义理论,又解析了其具体研究个案、卷入的重大争论及艺术史写作实验。重点在于揭橥其在研究中调和艺术与社会、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时所运用的一系列策略,如“否定”与“隐喻”等中介方法。 本书的主体虽然以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为研究对象,但最大的期望,在于通过呈现一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复杂模式和内在肌理,为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一种具有借鉴和攻玉价值的参照。 作者简介 诸葛沂,博士,教授,任职于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一丰子恺研究中心(艺术教育研究院),浙江大学一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艺术史方向联合培养博士。从事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理论研究,兼及视觉文化和电影研究。著有《尤利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艺术与此在》,译有《现代艺术:1851—1929》《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与沈语冰先生合译)《神龙:美学论文集》和《作为模型的绘画》,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新美术》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并完成国家与省哲社项目若干。 目录 第一部分 T.J.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思想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艺术社会史与T.J.克拉克 一、艺术社会史:定义、界别与历史 二、T.J.克拉克的学术之路 第二章 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的基本观念 一、从黑格尔主义出发 二、社会进程中的艺术 三、表象的战场 四、艺术与社会的新关系模式 五、否定与乌托邦 第三章 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的方法策略 一、中介机制 二、事态分析 三、情境主义策略 第二部分 T.J.克拉克的现代主义艺术理论 第四章 T.J.克拉克的现代主义理路 一、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主义的历史坐标系 二、现代主义的本质 三、现代主义的特征 四、现代主义的契机与类型 五、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延续 六、现代主义之争:在格林伯格、克拉克和弗雷德之间 第五章 另类现代主义叙事与艺术史的反向实践:T.J.克拉克《告别观念》辨议 一、历史:缘起与问题 二、叙事:谁的乌托邦之梦? 三、路径:“不确定性”与隐喻 四、反思:艺术社会史的反向实践 第三部分 个案研究与解析 第六章 公众形象和公共艺术的困境:1848革命年代的艺术 一、“公众”:方法论的起点 二、街垒:最突出的题材 第七章 艺术与意识形态的交锋:库尔贝与1848年革命 一、破与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二、分裂的形象:艺术家的波希米亚之梦 三、颠覆神话:《奥南的葬礼》中的断裂 四、异轨的共鸣:激进的主体性 五、影响与评价 第八章 景观的神话:马奈及其追随者的艺术 一、表象的等级:艺术如何回应社会政治? 二、奥林匹亚的选择 三、景观的侵袭 四、田园诗的幻灭 第九章 艺术如何无政府主义?:论关于毕沙罗的两种解读 一、理查德·布瑞特尔:从证据到结论 二、T.J.克拉克:形式的隐喻 三、对比、评述与启发 第十章 反具身化的绘画实践:对塞尚的保罗·德·曼式解读 一、引论 二、德·曼的文本唯物主义及“具身化”批判 三、德·曼式的塞尚 四、现代主义宏旨 第十一章 最后一击?:论波洛克及抽象表现主义 一、艺术史理路的延续 二、波洛克:抵抗隐喻 三、粗野的抵抗 四、最后一击? 第十二章 撤退的英雄:毕加索新论 一、现代主义的退行性 二、立体主义与真实 三、告别真实,直面“虚假” 四、不舍与艰难:走向《格尔尼卡》 第十三章 超越“语-图”之辩:《瞥见死神》的写作实验 一、对“语-图”之辩的超越 二、艺术与语言的共鸣 三、道德与批判的隐现 尾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T.J.克拉克(T.J.Clark, 1943-)是20世纪至今西方 最杰出的艺术史家之一,是 艺术社会史研究方法在当代 的最重要代表,也是20世纪 六七十年代以来英语国家新 艺术史研究潮流的先驱和领 航者。 本书以宏观、微观的视 角,对T.J.克拉克的艺术社 会史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既揭示了艺术社会史的基 本观念,剖析其理论来源与 方法策略,又将具体研究个 案放在其现代主义理路总体 框架中仔细分析,凸显其艺 术社会史的立场和方法,解 析其卷入的重大争论及其艺 术史写作实验,重点在于揭 橥其在艺术史写作中调和艺 术与社会、内在与外在的关 系时所运用的一系列策略, 如“否定”与“隐喻”等中介方 法。针对上述研究目标,本 书的第一部分由三章构成。 第一章里详细介绍了艺术社 会史研究方法的学术脉络和 发展状况,以及T.J.克拉克 的个人学术生涯,第二和第 三章剖析了其艺术社会史的 基本观念,方法策略和现代 主义理路。简言之,克拉克 艺术社会史反对传统艺术社 会史的“阶级决定论”和“简 单反映论”,反对艺术史研 究的实证主义、形式主义等 任何狭隘理论,坚持艺术与 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只能通 过视觉结构表现出来,即只 有当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作 用于视觉结构、作用于绘画 传统或惯例,并迫使这个传 统或惯例做了改变时,绘画 才能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 同时,绘画可以是主导意识 形态的表达,更有可能是对 主导意识形态的颠覆和背离 。克拉克运用“否定”和“隐 喻”等中介策略调和艺术与 社会的关系,并在尊重作品 视觉性的基础上运用“事态 分析法”对艺术个案进行社 会性研究;他还着重利用情 境主义理论的“景观”“异轨” 等概念,这便加强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立场的倾向性表达 。本书的第二部分探讨的是 克拉克的现代主义艺术理论 。他的理论鲜明地挑战了格 林伯格的艺术理论,他认为 ,现代主义是将现代性体验 置于媒介之中的极限主义形 式实验,它既意图完全再现 现代性,又逃避甚至拒绝现 代性,这种既爱又恨的艺术 实践因失败而伟大。第二部 分详细探讨克拉克的现代主 义理路,以期呈现一幅克拉 克视野中的现代主义的历史 图景;此外还重点分析了克 拉克与格林伯格、弗雷德的 现代主义之争,随后介绍了 比利时艺术理论家德·迪弗 对这次争论所做的甄辨与调 和。第三部分对克拉克艺术 写作的八个案例进行剖析, 以期在对它们进行条分缕析 时,揭示克拉克是如何将观 念和方法糅合到对具体个案 的分析中去的:此外在这一 部分还评析了克拉克论普桑 的《瞥见死神》一书的艺术 写作实验意义。在结论中, 本文对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 方法及其启发意义做了整体 评价。 本书的主体虽然以T.J.克 拉克艺术社会史为研究对象 ,但最大的期望,在于通过 呈现一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的 复杂模式和内在肌理,为中 国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一种具 有借鉴和攻玉价值的参照, 这便是本书的现实意义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