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平家物语(全译本)(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佚名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平家物语》是13世纪成型的日本长篇历史战争小说。其声名煊赫,家喻户晓,与《源氏物语》并称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两大巅峰巨著。它的诞生,标志着日本古典文学中与王朝文学迥然有异的,崭新的战记小说(军记物语)系统的开创,给世界文学史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目录 译序 第一卷 一、祇园精舍 二、殿上的暗算 三、鲈鱼 四、秃发 五、满门荣华 六、祗王 七、两代之皇后 八、立匾的纷争 九、火烧清水寺 十、册立东宫 十一、与殿下争道 十二、鹿谷 十三、鹈川合战 十四、立愿 十五、抬神舆 十六、火焚大内 第二卷 一、流放座主 二、一行阿阇梨之事 三、西光被斩 四、小松的规劝 五、替少将求情 六、劝谏 七、烽火事件 八、流放新大纳言 九、阿古屋松 十、新大纳言遇害 十一、德大寺殿 十二、堂众合战 十三、山门灭亡 十四、善光寺被焚 十五、康赖祝文 十六、卒都婆漂流 十七、苏武 第三卷 一、赦文 二、蹬足 三、御产 四、公卿齐聚 五、大塔建立 六、赖豪 七、少将归京 八、有王 九、僧都辞世 十、旋风 十一、医师问答 十二、无文太刀 十三、灯笼大臣 十四、献金远渡 十五、法印问答 十六、大臣流罪 十七、行隆之事 十八、软禁法皇 十九、城南离宫 第四卷 一、严岛御幸 二、还御 三、源氏齐集 四、鼬事件 五、信连 六、泷口竞 七、山门牒状 八、南都牒状 九、长佥议 十、僧众齐集 十一、宇治桥合战 十二、高仓宫败亡 十三、幼王出家 十四、相士通乘 十五、鵺 十六、火焚三井寺 第五卷 一、迁都 二、赏月 三、妖怪事件 四、快马 五、历数朝敌 六、咸阳宫 七、文觉苦修 八、募化簿 九、流放文觉 十、福原院宣 十一、富士川 十二、五节会 十三、还都 十四、火焚奈良 第六卷 一、上皇崩御 二、红叶 三、葵前 四、小督 五、檄文 六、信使飞报 七、入道辞世 八、筑岛 九、慈心坊 十、祇园女御 十一、邦纲辞世 十二、州俣合战 十三、沙哑声 十四、横田河原合战 第七卷 一、清水冠者 二、出兵北国 三、拜诣竹生岛 四、燧城合战 五、愿书 六、坠落俱利迦罗谷 七、篠原合战 八、实盛 九、还亡 十、木曾致山门牒状 十一、返牒 十二、平家致山门连署 十三、主上离京 十四、维盛离京 十五、圣主临幸 十六、忠度离京 十七、经正离京 十八、青山琵琶 十九、一门离京 二十、弃福原 第八卷 一、山门御幸 二、名虎 三、线团 四、撤离太宰府 五、院宣敕封征夷大将军 六、猫间 七、水岛合战 八、濑尾杀身 九、室山 十、鼓判官 十一、法住寺殿合战 第九卷 一、名马生食 二、宇治川先锋 三、河原合战 四、木曾败亡 五、樋口诛罚 六、六度立功 七、三草布阵 八、三草合战 九、老马 十、先后之争 十一、二进二出 十二、翻越险崖 十三、越中前司之死 十四、忠度之死 十五、生擒重衡 十六、敦盛之死 十七、知章之死 十八、落水 十九、小宰相投海 第十卷 一、悬首示众 二、大内女官 三、屋岛院宣 四、回奏 五、戒文 六、押赴东海道 七、千手前 八、横笛 九、高野山 十、维盛出家 十一、参诣熊野 十二、维盛投海 十三、三日平氏 十四、藤户 十五、大尝会 十六、御幸高野 第十一卷 一、逆橹 二、胜浦?大坂越 三、嗣信之死 四、那须与一 五、弓落水 六、志度合战 七、斗鸡?坛之浦合战 八、远矢 九、安德帝投海 十、能登殿绝命 十一、八咫镜归都 十二、剑 十三、一门游街示众 十四、镜 十五、文书 十六、副将被斩 十七、腰越状 十八、大臣殿被斩 十九、重衡被斩 第十二卷 一、大地震 二、染布匠人 三、流放平大纳言 四、土佐坊被斩 五、判官离京 六、吉田大纳言 七、六代 八、长谷六代 九、六代被斩 灌顶卷 一、女院出家 二、移居大原 三、御幸大原 四、六道 五、女院往生 附录 附一 平家谱系图 附二 源氏谱系图 附三 平安时代日本年号与西历对照表 附四 平安京大内图 序言 一、波澜壮阔的古典史 诗巨著——《平家物语》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 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 安时代前期,由口头说唱发 展为文学作品。它脱胎于日 本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并 受到中国六朝、隋唐传奇的 启发,最终演变成为一种独 立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日本 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著名的物语文学作品, 早期有《竹取物语》、好客 洼物语》、《伊势物语》、 《大和物语》等。到了平安 时代中期、镰仓时代前期, 《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 》相继诞生,将物语文学推 上了最高峰。 《源氏物语》作为世界 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日本的 “国宝”,承继盛唐遗韵,行 文带着江南的细腻幽微与缠 绵,如樱花烟雨,在日本开 启了“物哀”时代。如果将它 比作《红楼梦》的话,那么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平 家物语》则可比作《三国演 义》。这两大名著一文一武 ,并列为日本古典文学双璧 ,千百年来双峰并峙于日本 文坛,互相辉映,光耀万代 。 《平家物语》的诞生, 与时代的发展演变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源氏物语》 在华丽绚烂的平安时代备受 关注,但当日本历史进入由 武家执掌军政的幕府时期后 ,《源氏物语》这类描写宫 廷和贵族阶层靡靡情事的情 爱物语,受到了新兴武士阶 层的鄙夷。相反地,充满热 血激情、金戈铁马,反映时 代本质与武士阶级统治特征 的军记物语,则得到了全面 的发展,空前繁荣,成为镰 仓、室町时代主流的文学体 裁。 军记物语又称“战记物语 ”,直自来说,就是战争小 说。它以描述战争为主要内 容,全景式展现日本中世纪 战焰滔天的豪壮场面,通过 对战事的具体描写,反映武 士的生活、性格和忠义行为 。它同古代物语无论在内容 还是形式上都有着本质的不 同,它不但是历史转换期的 产物,也是武士阶级代替公 卿贵族掌权的革命性产物。 此前哀婉静雅的“柔情类物 语”垄断着日本文坛,这时 被军记物语一举打破,也是 必然之事。 相对于平安朝文学的贵 族化、女性化,作为物语文 学的新样式,军记物语所呈 现的武士化、男性化特质, 吸引了大批武士和庶民。由 于是在长期动荡中产生,战 争的苦难经历使军记物语的 作者们思索了诸多深层次问 题。因此军记物语大篇幅描 写了人的尊严,父子兄弟的 亲情、妇女儿童的蒙害以及 战乱带来的悲剧等等,以超 越敌我,超越胜负的视点来 洞察历史、观照社会,表达 了希望和平安宁的心愿。它 以铿锵有力的文字,一扫平 安朝文学的繁丽纤弱与无病 呻吟。虽有文饰、附会、夸 张等弊病,但应承认其根本 意图是以关心大众利益、强 调人的主观意志以及追求建 设新世界为主导的,而且都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历史发展面貌。这与以 往只注重个人生活情调的“ 柔情类物语”,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镰仓时代的《平家物语 》、《保元物语》、《平治 物语》、《源平盛衰记》以 及室町时代的《太平记》, 台称为日本五大军记物语。 这其中《源平盛衰记》是《 平家物语》的异本,《保元 物语》、《平治物语》则是 成了日本文学最宏大深沉的 血脉,向人们提醒着生命的 真相。作者将凡常的人生感 受融于贵族及武士的人物命 运中,如实地展现出悲哀、 痛切、凄绝的人生境况,使 作品具有了十分强烈的生命 感染力,并与日本民族的审 美情趣保持了一致。 无常观之所以频频出现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在于古 代的日本灾害频仍、战祸不 断,特别是在《平家物语》 所处的时代,矛盾尖锐、冲 突频繁。保元以来的连场兵 戈,令人民饱受苦难。战士 血流尽、百姓泪流干,人们 命如微露、祸福难料,对人 生苦短、生命无常的认识尤 其深刻,却又无可奈何,唯 有将希望寄托在佛教的因果 宿命论中,寻求解脱。 与不可名状的无常观相 伴而生的,是衰退史观的出 现。在动荡不安中苟延残喘 的人们,亲身感受到公家的 衰落、世风的萎靡,遂认定 所处的便是末世,而视上古 为盛世心向往之。于是衰退 史观成为当时普遍的历史观 。 “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世间万事万物尽皆如此。有 光方有影,有生斯有死,有 繁华兴盛就必有没落衰微。 平家在平清盛在世时享尽了 荣华富贵,大纳言平时忠甚 至狂妄地扬言: “不入平家休为人。”但 骤兴的繁华背后掩盖不住急 速衰败的必然,书中随处援 引、穿插的历史故事也多贯 彻了这一思想。祗园精合钟 声悠悠,暗示着时间的不可 挽回,娑罗双树花色荣枯, 包含着多少静寂伤感。无论 繁华也好、荒芜也罢,最终 都将埋没于时间的流沙中。 但是,《平家物语》并 没有对衰亡的悲哀置之不理 ,任其自然。它在最后准备 了一条救赎之路,那就是彼 岸的欢乐,实现往生的夙愿 。祗王、阿佛、建礼门院都 超脱了恩仇,共同怀抱往生 净土的喜悦。甚至被认为是 佛敌、法敌的平家后裔,最 后也实现了九品托生。今世 的哀愁和罪恶即使无法逃避 ,也能得到来世的欢乐。小 说在悲苦之中,也能使人感 到若有若无的温 导语 日本历史小说和军纪物语问鼎之作,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两大巅峰巨著。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全足译本。珍贵彩图直观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六万字详尽注释全解平氏家族荣辱兴衰。 《平家物语》以史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源氏和平家争夺权力的全过程。 精彩页 六、祗王 (祗,通“祇”字,与卷首的祇园相呼应。天神称神,地神称祗,合称“神祗”。名字中有“祗”,有神祗庇佑之意。本章中另一舞妓名为“佛”,寓意相类。) 一天四海既已掌控手中,那么无论民间有怎样的闲言、嘲讽,入道相国也全然无须顾忌了。他肆意恣纵,由着自己的性子为所欲为。举例而言:当时京中有一对姊妹花,名叫祗王、祗女,是有名的舞妓;她们的母亲刀自,也是舞妓出身。清盛公甚为宠爱姐姐祗王,妹妹祗女也由此身价倍增,为京都公卿所追捧。清盛公又给她们的母亲刀自,择地营建了一栋重檐斗拱的华屋,每月还送一百石米、一百贯钱作为生活开销。祗王一家家道昌盛,安享富贵。 舞妓始于鸟羽院时期,最早由岛千岁、和歌前这两人表演。起初舞者的装束是穿着“水干”(水干,日本古朝臣礼服,用绢制成,白色。后来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戴着立乌帽子、腰插银鞘腰刀,扮作男子,故称之为“男装舞”。后来立乌帽子与银鞘腰刀都被去除,舞妓只穿着“水干”,甩动白色的长袖翩翩起舞,因此这一歌舞被唤作“白拍子”,深受贵族们的喜爱。 京里其他舞妓耳闻目睹祗王的尊荣,或羡或妒。羡者道:“祗王真是幸运呀,同为乐女,哪个不想遇到贵人呢?肯定是因为她名字中有个'祗'字,所以才运气特佳。我们也把'祗'字加在名字里,瞧瞧能否走运。”于是纷纷改名,有人叫祗一、祗二,有人叫祗福、祗德,都希望自己像祗王般好运当头。那妒者却说:“幸运与否,乃前世修因、后世得福,同名衔文字毫不相干。”不少人听了,便不把'祗'字加到名字里。 时光荏苒,三年后,京都新崛起了一位舞妓,来自加贺国,名叫“阿佛”,年方二八,芳名远播,被敬称为“佛御前”(御前,原意“尊前”,日本古代对有地位的女性的敬语。)。京里上下人等纷纷赞叹道:“往昔虽多见舞妓,然如此丽人、如此妙舞却还是头回见到哩。”因此阿佛颇受欢迎。 但阿佛却自有思忖:“今时我虽声名显扬,然而未蒙太政入道青睐,心中实感遗憾。我不妨照着乐户的惯例,毛遂自荐,自行登门拜会吧。”于是便在某日来到西八条府(清盛的本邸在六波罗,别邸在西八条。)门前,门房的下人慌忙入内禀报道:“京都闻名的'佛御前',此刻正在府外求见大人。”入道相国不屑道:“什么?舞妓须当候人传唤,方可上门,岂有不召自来之理?况且祗王就住于此处,神也好佛也罢,都不准进来,让她速速离去吧!” 阿佛受到这样的冷遇,心灰意凉,正要转身离开的同时,祗王向入道进言道:“舞妓自荐,其实是本行常有的通规。况且阿佛年龄尚幼,不假思索便谒府拜会,也属情有可原。如果就这么冷酷地回绝她,我有点于心不忍。因我也是乐户中人,感同身受,心有戚戚。所以恳请大人唤她进来,见她一面吧。即使不观舞不听曲,只须恩赐一见,她也会不胜感激的。”入道相国道:“你既如此说,那便见上一见,而后再叫她回去不迟。”遂命人去门前传唤阿佛。此时阿佛已坐上牛车准备回去,第二次传话一到,立刻掉头入府。入道相国出来相见,道:“今日原不打算见你,无奈祗王一再劝说,只好见你一面。既已相晤,怎能不听听你唱曲呢?请先唱一首'今样'(今样,即”当世风“的意思,是一种短歌,在平安末期甚为流行。它的格式为七五言,前后八句或十二句为一首。)吧!” 阿佛应声:“遵命。”舒展歌喉,唱道: 妾身宛似姬小松, 观君当可寿千年; 君前池苑龟山上, 仙鹤群飞聚而嬉。 (姬小松:日本产的一种观赏植物,高仅一两米。) 她巧妙地将松、龟、鹤等吉祥物融入歌中,借以指代自己和清盛公。如此反复唱了三遍,莺舌婉啭、喉清韵雅,闻者无不倾首耸耳,惊为仙乐。入道相国一迭声击节赞赏,道:“佛御前的'今样'唱得妙极了,想必舞也跳得极好啰?请献一段霓裳舞如何?传鼓手上来!” 鼓手依命打起鼓点,阿佛伴着鼓声翩然起舞。她绛唇玉颜、姿容妩媚,青丝萦风、飞袂修裾;纤腰低回似亭亭采莲,扬眉转袖若盈盈雪飞,博得了满堂喝彩。 舞终歌尽,入道相国已是目为之眩、魂为之销,全副心思都巴巴地转到了阿佛身上。他请求阿佛留在西八条府中,阿佛道:“您何出此言呢?我是个不召自来的不速客,适才已被您斥退,只因祗王御前的恳求,才得以返回。今相国留我在府,一来我心中有愧,二来令祗王御前情何以堪呢?还是让我回去好了。”入道相国道:“你要走万万不行。既然你对祗王有所顾虑,那我立刻逐祗王出府。”阿佛急道:“这如何能行?即使和祗王御前一同留下,我都已深感不安,相国竟要将祗王御前驱走,独留妾身一人,使我心中更觉惶恐。若您日后思我念我,令人来传,我即刻便至,今日还是放我离去吧。”入道相国道:“毋须多言,我意已决。这就叫祗王搬离此处。”于是命人去通知祗王,连催了三趟。 祗王在内室知悉清盛公倾倒于阿佛的声色,心中已料到数分,却不想背弃就在目前。催促离府的急报接二连三传来,她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